教育教学随笔范文
随笔最重要的是是表达出作者的意图,传达心情、感悟、观点,就像与邻家谈心般轻松。那么,怎样才能写好随笔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收集整理的教育教学随笔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育教学随笔范文篇1
雨儿从第一学期来上幼儿园,就让我们印象很深刻。她不会像其他幼儿那般的哭闹,妈妈和奶奶一早把她送到幼儿园,只是交代了几句话便离开了,雨儿只是安静的坐在小桌子旁边玩着积木,在其他孩子哭的“撕心裂肺”的时候,她偶尔还会安慰几句,但是更多的是有着与年龄不符的“沉默代替悲伤”。所以在我心中不知不觉的对她很有好感。
现在,都第二个学期快过去了。她依旧在各方面都会表现的比较突出。平常也表现出不苟言笑的感觉,有时候表扬了她,她会露个笑脸。记得在六一演出的排练中,她一直不怎么认真的去领舞,但是那次我们对她说,如果做不好就要换一个小朋友,不知怎么,那天以后,她很执着的去做到最好,让我们也大吃一惊。
她也会因为我们她说的一句,回家好好的练习拍皮球哦。下次老师要看到雨儿拍的很棒,结果,最近看她拍皮球的水平都达到小班的水平了,娴熟的动作和自信的表情,她很很淡定的拍一百多个呢。所以她让我们觉得是个执着的孩子。
当然,她一直表现出最好的一面。她也有不足的地方,就是喜欢拖拉,慢吞吞。特别在我们吃点心吃饭的时候,她总是慢慢的动作,即使对她说稍快一点,她的表现就像没有听到过什么一样。一个托班孩子能这样淡定和执着,让我们真的很意外。
反思:像雨儿这样的孩子,在我们班不多,但也会有那么几个存在。她什么似乎都希望能够做到最好,都希望得到老师的肯定和表扬,但是往往她表现出来的,让我们觉得不符合她现在的年龄。她脸上和行为上总表现出一种老成的感觉。
我们有时也在反思,这会不会和家里的教育有关系呢?她奶奶一直希望她能在各个方面都得到表扬,我们跟奶奶反应她不足之处的时候,她在家就会被奶奶严厉的教育一番。或许是为了孩子好,可是,有时候在一味的追求成绩的同时,没有注意到孩子心里的想法。长时间这样的教育,会在孩子心中形成一种习惯和阴影吧。
有好胜心很好,但是,在这天真烂漫的时光里。我更希望孩子们能过的快乐点。不要那么多压力,不要那么多约束。在能跟上班级水平的情况下,能更加的放松,不要过早的成熟,保持着快乐和童真。
教育教学随笔范文篇2
看完视频我陷入了思考之中,在学校的日常的生活中我们经常教导学生,见到老师要有礼貌,学生刚开始还能做到,但是时间不长就没有人愿意这么做了,时间再长了更是见到老师形同路人。反思我们自己的行为,当孩天真的眼神看着我们热情的向我们问好时,得到的或是微微的点头,或者是眼睛看着别的地方随口应答,孩子们一脸扫兴的与我们擦肩而过。孩子真诚打招呼热情,被我们的冷漠所驱散的荡然无存。也许不是孩子没有礼貌而是我们的行为阻止了学生礼貌习惯的养成,这也引出了我们该如何的对待“师生平等”的真正含义。美国教育家多尔说:“教师在师生关系中的地位是‘平等中的首席’。
我们班的一名同学感冒了到我办公室我接水而我只是递给她一只杯子,随口说道:“开水在那,你自己倒吧。”或者外加一句,“你小心点,别烫着。”虽然语气也是温和的,但从未想过自己帮她倒一杯,双手递给她。反过来,有时我问学生借支笔、借本书,学生哪次不是争先恐后,高高兴兴地双手奉上啊!难道这就叫师生平等吗?——说真的,在没看过看过视频之前,我真的没想到这些,总觉得这是很正常的。但,这不正是师生之间不平等的表现吗?有一次,在操场上选拔运动员,我顺便去了上了一下学生厕所,在厕所里面碰到了我班里的一个学生,那个学生看到我来上厕所,居然很惊讶的说:“老师,您也来上厕所?”当时我真的哭笑不得。难道我是与众不同的内裤外穿超人么,居然可以不用上厕所。“我难道不需要上厕所么?”我很是尴尬地问那个学生,那个学生挠挠头说:“不是,老师我的意思是说,你是老师,你怎么来学生厕所呢?”“老师和学生不都一样么?难道厕所还要分高低贵贱么?”学生听到我的话居然很是惊讶。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都在喊着要求师生平等,可是在实际操作中,老师始终把自己置于一个高高在上的位置,对学生就是命令,指责又或者是其他。而学生也很自觉地认为在老师面前就要表现的低人一等似的,对老师“毕恭毕敬”,甚至是认为老师就应该是对自己颐指气使才对。可是这样的师生关系是很不健康的,学生对老师的恭敬不是因为受到老师的感化而发自内心的恭敬,而是迫于传统舆论压力才这样做。而老师本身也是被这样的传统观念架空在毫无实际意义的教师威严之上。
其实,所有的师道尊严都是从我们行为的点点滴滴得来了,而不仅仅是与学生保持距离,给学生以神秘感而获得的。师生平等,不仅仅是一个口号,更多的是我们的日常行为的表现。
教育教学随笔范文篇3
作为一名踏上工作岗位不久的教师,中班的教材我是第一次接触,在日常的教学中,我发现细致备课的重要性。因为教学活动是活的,我们所面对的孩子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个体。他们对于教学活动中教师提问的回应是五花八门、超乎成人想象的。
尤其是到了中班这一年龄段,他们的想象力得到了飞速发展,他们的世界是充满想象的神气的世界。比如在语言活动《龟兔爬楼谁第一》中,当我抛出:乌龟想了什么办法能比兔子先爬到顶楼?这一问题时,他们完全插上了想象力的翅膀,给了我各种答案,如坐电梯、坐热气球、坐火箭、坐宇宙飞船、爬梯子等等。所以在备课前,教师必须分析教材,把握好活动所属领域、活动的重难点等,做到备课的精细化。像上面的语言活动,要让孩子念会《龟兔爬楼谁第一》这首儿歌,其实并不难,只要多念几遍就行了,但是如果把这看成活动的唯一目标,而忽视了孩子想象力、自由表达能力等的发展和培养,那就失去了活动的本身意义了。
另外在各个活动的衔接和环节的安排上要做到紧凑,环环相扣,避免孩子等待的时间。因为你一旦给孩子等待的机会,那么他们的注意力就容易分散,很有可能会造成一盘散沙的局面,到时要收回来就困难了。所以在备课时,也要细致考虑各个环节,避免类似情况的发生。
作为一名踏上工作岗位不久的教师,中班的教材我是第一次接触,在日常的教学中,我发现细致备课的重要性。因为教学活动是活的,我们所面对的孩子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个体。他们对于教学活动中教师提问的回应是五花八门、超乎成人想象的。
尤其是到了中班这一年龄段,他们的想象力得到了飞速发展,他们的世界是充满想象的神气的世界。比如在语言活动《龟兔爬楼谁第一》中,当我抛出:乌龟想了什么办法能比兔子先爬到顶楼?这一问题时,他们完全插上了想象力的翅膀,给了我各种答案,如坐电梯、坐热气球、坐火箭、坐宇宙飞船、爬梯子等等。所以在备课前,教师必须分析教材,把握好活动所属领域、活动的重难点等,做到备课的精细化。像上面的语言活动,要让孩子念会《龟兔爬楼谁第一》这首儿歌,其实并不难,只要多念几遍就行了,但是如果把这看成活动的唯一目标,而忽视了孩子想象力、自由表达能力等的发展和培养,那就失去了活动的本身意义了。
另外在各个活动的衔接和环节的安排上要做到紧凑,环环相扣,避免孩子等待的时间。因为你一旦给孩子等待的机会,那么他们的注意力就容易分散,很有可能会造成一盘散沙的局面,到时要收回来就困难了。所以在备课时,也要细致考虑各个环节,避免类似情况的发生。
教育教学随笔范文篇4
看到此刻的孩子进入图书馆的自如,不由得让我记起小时候对图书的奢望……
那还是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每一天最大的奢侈就是看小人书,有幸教咱们数学的韩老师就兼管着学校的图书,韩老师是一个平易近人,不苟言笑的中年男老师,给咱们留下最深刻的的记忆就是长长地脖子,一走进教室首先出现的就是韩老师特有象征的脖子,咱们还偷偷的给老师起外号呢!“长脖子老师”,但是,咱们只敢在私底下偷偷的议论,可从来不敢叫出声来,那时的我最感兴趣的就是上数学课,不是正因我的数学成绩太好,而是为了得到看小人书的允许,正因每当韩老师给咱们布置完数学作业,他就蹲在门口,等待咱们的完成,这个时候也是咱们纪律最好,作业速度最快、最认真的时刻,正因谁做的作业全对了,就有看一本小人书的权利,你想,那是多么愉悦的时刻啊,也就是从那时起,我的数学成绩一向都是考一百分的缘故吧,因此,那时候的咱们,谁先拿到小人书,就是最大的奖励,远比奖励一个铅笔头来的欲望大。(小时候班主任老师每当周六上午放学时,会把一周学生们捡来的铅笔头,根据表现分到个人手里,这就是当时最好的物质奖励。)
看看此刻的孩子,随着新图书不断地增加,想看就看,想买就买,有时候还不懂得去珍惜,家里的新书到处都是,什么全彩的、动画的、连载的、漫画、带香味的、带声音的,真是无奇不有,无所不能,正正因物质生活的提高,此刻的孩子们远没有咱们那时对图书的珍惜。来之不易的感觉,也许只有“物以稀为贵”才该有的吧,说归说,图书的不断改善,为此刻的孩子领悟知识带来了方便,孩子们能够尽情的在知识的海洋中畅游,而且还能够根据画面资料随手进行粘贴与创作,既动脑又动手,有时候咱们大人看不懂得,小孩子也会看得津津有味,真所谓是,时代的进步,书籍的变迁。
此刻随便走进一家书店,琳琅满目的书籍装满各个架子,不一样的书籍分布明确,让看书的人一目了然,既省时又省事,你看吧,原来看书但是小孩才有的功夫,此刻是一家人都在不断地充实自我,“好的书籍,让人受益终生”,真是领悟的时代啊!因此,我珍惜我每次进图书馆的机会,我更会对书籍情有独钟,即使电脑的时代,我也会抽时刻看我的书,书籍给我带来意想不到的精神财富。
教育教学随笔范文篇5
我是一名小学数学教师,从事教育行业17载,在教学中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现把我的教学心得体会写出来,与大家共享。
1、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我在教学中,主要以鼓励为主,如一年级的小朋友,很常见的问题是计算的速度慢和正确率低。而这两个问题对孩子的数学学习影响最大,也最容易打击孩子的信心。利用数字卡片、算式条、速算本来对孩子进行训练,提高孩子的口算潜力。如果孩子上课时能第一个算出结果,那肯定是一件很光荣的事,会激发孩子的学习热情。但是,计算训练比较枯燥,我还用星级方式进行鼓励,比如三十题正确二十五算3星,积累星星能够换奖品、兑红旗等。数学教学务必从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情感入手,使学生由机械、被动学习转变为创造、主动学习。
2、每个孩子都是优秀的,好孩子是夸出来的
孩子与孩子之间存在着差异,也可能有的孩子在学习成绩上不如别的孩子那么优秀,同时也可能学习起来缺乏自信,调皮捣蛋,与老师对抗等等,这些都需要我们对孩子付出更多的耐心和爱心。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能学会自信;一个孩子生活在认可之中,他就能学会自爱。有时我们一个真诚的微笑,一句热情的表扬,都能够在孩子身上转化为无穷的动力。因此,我们必须要精心呵护每一颗完美而脆弱的心灵。当我们的爱注入孩子心田时,我们的爱就会转化为孩子对知识和世界的热爱,从而促进孩子良性发展。
3、信任,是孩子成长的营养品
在课堂上,老师与学生之间,也同样需要信任。
心理学家认为,追求信任,这是一种用心的心态,是每个正常人的普遍心理,也是一个人奋发进取、用心向上、实现自我价值的内驱力。信任的心理机制对儿童良好心理品质的构成具有用心的鼓励作用。
作为一名教师,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做到公平的对待每一个学生。我觉得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长,我们不能单纯地以成绩好坏来划分好生和差生。因此,对待学生我都一视同仁。在日常工作中,我还注意发掘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帮他们树立自信,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生是国家未来的期望,教育好他们,把他们培养成材,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职责。我清楚地意识到,教育是一项高难度的工作,要做好是很困难的。但只要我付出真心和努力,就必须会有所收获的。
教育教学随笔范文篇6
一、培养孩子乐于倾听的习惯
乐于倾听是一个很好的学习习惯,这是现行的教育形式中孩子获取知识的最主要途径。乐于倾听,关键在于“乐”,要让孩子愿意听,那么首先老师的语言要抑扬顿挫、富于魅力,再配上一些肢体语言帮助孩子理解,不枯燥,单调,孩子才会被吸引。告诉幼儿会听,是一种能力,及时表扬听的“倾听”能力强的孩子,让不会听的孩子有个努力的目标,久而久之,听就变成了一种习惯。
其实所有的孩子都知道“上课要认真听讲”,因为不管是父母还是老师,几乎每天都会跟他说这样的话。但往往有的孩子上课弄这样弄那样,从来不听,那为什么他们不听呢?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没有掌握听的方法,孩子不知道怎样才是倾听。所以,我们要细化听的要求:每天,提醒幼儿,老师讲课时眼睛看着老师,指着黑板时眼睛盯着黑板上的内容,要读书了,眼睛就得看着图画书等等。让眼睛和耳朵同时工作。面对这样的孩子,通常的做法就是请他复述刚才小朋友发言的内容,当然往往是答不出来的,于是提醒孩子会听别人发言很重要,是向别人学习的好机会,或者是请他用自己的话回答问题,因为没有准备往往也会答不出来,于是教育孩子要积极动脑。有时,处理这样的情况时也可以换个思路,就是让认真听讲的幼儿起来复述,老师用具有称赞性的语言说:“我最喜欢用眼睛看着发言的那位小朋友了,他一定听清楚了,请他再来说一说。”说完,及时表扬奖励。有的孩子老师讲课时很会听,可是轮到其他小朋友发言时,他就不会听了,不是低头干自己的事,就是急不可耐地大声喊“我来,我来”。这个时侯,我们教师就要非常有耐心地正面引导。面对这样的情况,首先肯定他在听,只是没有听完,表现出以自我为中心,对别人不礼貌。那么,老师可以停下来对喊的小朋友说:“你爱动脑筋,很好。可是,没听人家讲完就要发表意见是很没有礼貌的,你可以等他讲完之后,再补充自己的想法。”之后,再给他机会表现,及时表扬。
当然,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光靠一两次的说教是没有用的,也不能指望一两次之后就有效果。多教孩子一些可行的方法,长期坚持下来才会看出成效。
二、培养勇于发言的习惯
勇于发言,关键在一个“勇”字。要培养孩子的大胆与自信。有些孩子不发言是什么原因呢?主要是因为害怕自己回答错了;胆怯,不敢在人多的地方讲;已经习惯不举手回答了;话在口中,不知怎样表达;问题太难。我认为对待发言的幼儿,要以鼓励为主,对于经常发言的不管对错,先肯定。对待没发言的孩子,还是要以鼓励为主,尤其是胆小的孩子,偶尔一次发言也要大大地表扬。另外,可以教给孩子一些发言句式,比如:我认为……,我觉得……,我来补充……等等。
有时,和小朋友一起看图画书时,教师可以适时指导幼儿看着图画书上孩子们积极发言的情景进行引导,或者在多媒体课件中播放小学生上课积极发言,回答问题的场景,来激发幼儿积极发言、勇于发言。
教育教学随笔范文篇7
创新教育是指更新观念,把创新素质的养成和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结合起来,从不同层次、不同方向、不同内容上采取不同的手段和方法,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贯穿于素质教育实施和每一个学生个体成长的全过程。可见,创新教育是将素质教育落到实处的关键所在。在具体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下面是我在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几点体会:
1、数学教师的创新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首要条件
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教师必须具有创新的意识,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思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从教学思路到教学方式上,大胆突破,确立创新性教学原则。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认知和情感密不可分,教师本身的情感现状,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使课堂上出现某种心理气氛,当一位有威信的、受到学生尊敬和喜爱的教师走进课堂时,学生就会兴趣盎然,精神饱满,反之,学生的心理就会蒙上一层阴影,情绪就相当低落。在近几年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发现,中规中矩的教学模式遏制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发展,使得学生的学习是一种机械化的学习,久而久之对数学就丧失了兴趣和信心。
2、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创新思维
主动性的心理特征,就是积极地开展思维活动,真正的“课堂气氛活跃”是指学生思维活动活跃,而不是表面热闹。乌申斯基说过:“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恰当创设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的创新意识就会孕育而生。例如:在讲“平行线的判定”时,可以提问:“如果有两条直线,这两条直线是不是平行线?如何作出判断?”教师同时在黑板上画出两条看起来不相交的直线,让学生作出判断,学生可能会不假思索的判断为平行线,教师再提出疑问:“能肯定地说这两条直线是不相交的直线吗?我们现在看到的部分是不相交的,但能肯定在远处也不相交吗?”这一问便使学生陷入思考,学生会对自己先前的判断产生动摇,看到了单凭定义去进行判断是困难的,由此激发思维的积极性,自觉去探索判断两直线平行的判定方法。
3、把数学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生产中都有广泛的应用,而大部分学生因看不到数学和现实生活的联系而失去兴趣,因此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善于抓住日常生活、生产的点点滴滴,构建基本的数学关系,使学生在一种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解决数学问题其实,实际生活中的许多问题都可以用课本中的知识来解决,关键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和运用,逐步形成良好的数学思考。
教育教学随笔范文篇8
美术欣赏教学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课业形式,它和绘画及工艺教学组成完整的教学体系。从美术教学总的目标和任务出发,欣赏教学在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同时,还应重视思想素质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把他们引向健康,文明,积极向上发展的道路。小学美术欣赏课业在美术教学中占用的课时虽然最少,但教与学的矛盾却常常比较突出,因此也是美术教学中的难点所在。如何提高欣赏课的教学质量,值得我们美术教师去研究和探讨。
一、在欣赏课中凸现人文性
《美术课程标准》指出: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美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美术也应视为一种文化学习。通过美术学习,使学生认识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差异性,人类社会的丰富性,并在一种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的特征、美术表现的多样性以及美术对社会生活的独特的贡献。同时,培养学生对祖国优秀美术传统的热爱,对世界多元文化的宽容和尊重。
美术欣赏课的教学,主要以完美的形象,卓越的艺术技巧来拨动人的心弦,使人精神奋发,与之共鸣,从而产生强烈的教育效果。例如欣赏董希文的油画《开国大典》,可感受到作者通过构思,构图和色彩,表现了中华民族永远站起来了的信心和气魄。欣赏白石老人的国画《却教蜂蝶为花忙》,透过蜜蜂在艳丽的凤仙花旁飞舞采蜜的忙碌情景喻意颂扬了勤奋劳动的精神。作者从普通的生活景致中表达出高雅的审美情趣,学生通过对作品的品味、鉴赏激起了对普通劳动者的敬慕。如雕塑《艰苦岁月》,表现的是长征中一位红军小战士依偎在老红军身旁,被悠扬的笛声所吸引的感人场面。但其表现的并不仅仅是这些,作品还歌颂了红军战士在艰苦条件下不怕牺牲不怕吃苦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也表现出了红军战士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再如徐悲鸿的《八骏图》,画面中绝非单单表现了八匹马,而主要讴歌了那种勇往直前、战斗不息的大无畏精神。通过中国历代美术作品简介和欣赏,让学生基本了解我国历史上一些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的情况,使他们对祖国极其丰富的古代文化和艺术遗产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引导学生去理解、领会和感受艺术的美,通过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审美教育,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爱国情感。如欣赏《秦始王兵马俑》,从中感受祖国艺术文化的瑰丽,激发爱国主义情感。在欣赏优秀儿童作品时,这些作品天真浪漫,富有儿童情趣,是儿童心理世界的反映,这类内容学生觉得亲切,容易产生共鸣。
二、在欣赏课中体现自主性
在美术欣赏课中,教师往往一讲到底,这样,造成教师的投入,而学生漠然的尴尬局面,欣赏课变成了“讲赏”课。然而学生的学习活动不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而应是一个主动参与的过程。只有学生主体主动积极参与才能调动学生自身的创造潜能。教师时刻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的兴趣入手,不断探索与自省,全方位的设计课堂教学的过程。教师要转变观念,由知识的占有人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习的人,教师的知识和经验成为学生可利用的资源之一,教师的任务由过去单纯传授知识为主,转变为启发诱导,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与信息的优化选择为主。美术欣赏课更是主客体的统一,欣赏活动必须依赖学生主体的直接参与,才能激发学生对作品的真切感受,又有利于学生欣赏能力的养成。教师过多过细的讲解,既不利于学生对作品的真切感受,有不利于学生欣赏能力的养成。
可采取的教学策略如下:
(1)课前给学生充分的时间预习,引导学生收集与欣赏内容相关的资料,让学生有备而赏,缩短学生与欣赏内容的距离,产生欣赏的直接兴趣。
(2)在出示欣赏作品后,让学生仔细地读画几分钟,然后请学生说说对作品的印象和直觉(初步的感觉)。
(3)用思考题的形式引导学生观察图画,可以从色彩、线条,给人的情绪上去细细的体味。
(4)必要时,对于欣赏中提出的一些问题,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欣赏、评价,以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这样既发扬了每个学生的优势,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又锻炼了他们之间的合作能力。
三、在欣赏课中培养创造性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实践。美术课程应特别重视对学生个性与创新精神的培养,采取多种方法,使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得到发展,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并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有将创新观念转化为具体成果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创设生动和谐的氛围,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发挥创新的潜能,做到敢想、敢说、敢做、敢画,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学激励的功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欣赏教学与工艺、绘画的教学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作用的。学生如果有了工艺、绘画的实践,就能更好的理解和认识艺术品。如教学民间绘画和工艺品欣赏时,让学生试着画一画,做一做,既有助于对作品的理解,又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在教学《民间竹编工艺欣赏》时,首先展示许多竹编工艺品,当学生被工艺品所吸引时,紧接着播放介绍竹编工艺的录像,讲解竹编的制作过程。此时的学生,早已把老师为他们准备的篾片等材料,不由自主地动手编了起来。不一会儿,一个个“小玩意儿”在孩子们的手中诞生了。看着孩子们的欢喜劲儿,仿佛是什么伟大的创作。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把图片上的实物和欣赏的作品进行比较,做出评价,让学生兴趣盎然地欣赏竹编工艺。
这样,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就在欣赏、创作中迸发了。
陶行知先生说:“让我们解放眼睛扔掉有色眼镜,要看事实,看未来;解放头脑,撕掉精神的裹头巾,要想得通,想得远;解放嘴巴,享受言论自由,谈天,谈地,谈出真理来;解放双手,甩去无形的手套,大胆创作,向前开辟;解放空间,把学生从文化的鸟笼里解放出来,飞向大自然,大社会去寻觅,去捕捉。”
让我们勇于发掘孩子们的创新潜能,弘扬人的主体精神,促进学生个性和谐的发展,努力培养创新型人才而尽自己之力。
教育教学随笔范文篇9
音乐教育是一种富有强烈艺术感染力的审美教育,它借助于倾听来感知音乐美,借助歌唱来表现音乐美,借助表演来发展音乐美,它对于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增强对音乐及外界事物的感知力、培养具有个性化创造力的一代新人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在富有创意的音乐教学实践中,教师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确立学生的实践主体地位,鼓励学生求新、求异,不断培养学生敢于创新的意识,勤于创新的思维和善于创新的能力。
一、善于营造气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美国创造力研究专家托兰斯认为:创新能力的发展,必须在自由而安全的气氛中才能进行。所谓自由就是尽量减少对学生的行为和思维的无谓限制,给他们自由表现的机会。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的活动空间和时间。使学生在音乐教育活动中消除恐惧心理,鼓励、帮助学生进行大胆的尝试,展开自由的想象和表现。而创造意识是学生在自我表现和自我想象的基础上创造性的表达心的中情感。我经常采用课堂音乐教学多样化,来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思维创造能力的发展。
二、改变教学方式,重视学生即兴创作
最需要动脑筋的是教学方法的创新,这是每一位教师最直接的研究课题,是体现教学成效的重要因素。传统的教学方式以传授知识为目的,以教师为中心,让学生被动地接受而无需动脑,课堂气氛讲究一个“静”字。而现代教育讲究学生的“参与”、“创造”,要让学生大胆发问,敢于质疑,课堂气氛讲究一个“动”字。怎样让儿童真正动起来,挖掘他们潜在的创造力。著名的音乐教育家奥尔夫认为,即兴是最古老、最自然的音乐表现形式,是情感表露的最直接的形式。奥尔夫的教育活动通过儿童的积极参与和唱奏实践,以即兴活动形式发展儿童的音乐体验、尝试创造音乐的能力。
即兴活动重视儿童在“做”的过程中的主动学习,以及想象力、独创性的发挥,因此做不做是关键问题,而做得好不好不是关键问题。儿童在成长、实践过程中的结果可能是幼稚、粗糙、不完美的,但可贵的是儿童的探索精神,是儿童在实践中的体验和获得的经验,是儿童自然的情感、想象力、个性的发展。奥尔夫说过,原本性的音乐是让儿童很早就开始以即兴活动形式,创造性地探索节奏、音响和旋律等音乐基本素材的各种变化和重新组合。即兴是奥尔夫教学法的核心部分。他称此为他的“音乐教学方式的独特之处,音乐学习和创作的基本部分。”
教育教学随笔范文篇10
时至今日,我已伴随着这个班的孩子达到五年的光景。从三年级开始,我就对这个班的教育教学产生了很严重的焦虑情绪。现在,他们是六年级的孩子了。从行为习惯各个方面都有所长进。只是,有些孩子的秉性真的是不太好,遏制自身的发展也太严重了。以前,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我不知道为什么“性相近、习相远”的差距如此之大。直到今天在读书时,发现了下面的文字,才有点拨开迷雾的感觉。
《周哈里之窗》中是这样说的“从婴儿开始,我们通过行动,以及行动获得的反映,来构建我们的世界模型。在不知不觉中,我们的价值观、做事模式形成了。但是,这种自发形成的模式非常的盲目,有可能仅仅是一次别人错误的反馈,而导致我们深刻的印象,并影响到相关的行为。比如,一个儿童在兴致勃勃的帮助妈妈洗碗,如果一个心情不好的母亲,也许会让孩子得到这样的的反馈:
A、洗碗弄湿了手和衣服,要生病。
B、洗碗弄脏了衣服,让妈妈更加辛苦。
C、洗碗打破了碗,越帮越忙。
如果母亲情绪不好,反映激烈,就会在缺乏正确判断力的儿童心理埋下“洗碗不对”的概念,并导致未来拒绝一切洗碗的工作。对每个人的自我认识来说,必然有一些这样的错误的反馈导致的错误的价值观存在。作为成人,有了相当的判断能力,通过自我观察,仔细思考,逐渐增加新的了解,改变那些过去通过错误渠道获得的错误价值观和做事模式,对个人的成长和提高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
看过这段文字后,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我们的孩子会做出种种出乎我们意料的言行。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无论是老师还是父母,或多或少都有过错误对待他们的情况。我们不是完人,更不是圣人。谁也无法离开情绪的困扰,如果这个时候,我们的孩子在不知道是非对错的情况下又遭遇了我们错误的态度和教导。孩子们的认知就会出现偏差,就会产生错误思想,继而引发一系列的错误言行,如果不能及时发现并做出更正引导,就会产生错误的人生观、价值观,直至孩子成年以后。所以,老师一定要谨言慎行,在不知道怎么说的时候,最好不要说。即便说的时候,也一定避免情绪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