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秋雨的诗词句
雨是一种自然降水现象,由大气循环扰动产生,是地球水循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几乎所有的远离河流的陆生植物补给淡水的唯一方法。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描写秋雨的诗词句,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描写秋雨的诗词句【篇1】
1、渭城朝雨泡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2、罗衾不奈秋风力,残漏声催秋雨急。——曹雪芹《秋窗风雨夕》
3、萧条秋雨夕,苍茫楚江晦。——王士祯《即目》
4、苔色骄秋雨,松声振夕褷。——戴良《经金绳废寺》
5、僧房秋雨歇,愁卧夜更深。——李端《宿山寺思归》
6、秋雨天街凉,萧萧绿槐树。——梅尧臣《韩子华内翰见过》
7、连墙秋雨老藜苋,十日不见已束装。——张耒《送晁将之咸平簿》
8、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9、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柳永《八声甘州》
10、秋雨滴寒竹,主人魂梦清。——释文珦《竹堂秋雨》
11、灵溪碧草春凄凄,瀑水和风响秋雨。——张羽《题赤城霞图送友归台》
12、渭城朝雨亦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13、一室秋灯,一庭秋雨,更一声秋雁。——王沂孙《醉蓬莱·归故山》
14、遥想老丰秋雨夜,跏趺刎坐听鸣蛙。——张嵲《赠南回了丰上人三首·连阶澹澹方江水》
15、钓矶自别经秋雨,长得莓苔更几重。——韩偓《归紫阁下》
16、夜半酒醒人不觉,满池荷叶动秋风。——窦巩《秋夕》
17、萧萧暗叶鸣秋雨,淅淅窗风战客灯。——张耒《宿咸平驿》
18、共眠一舸听秋雨,小簟轻衾各自寒。——朱彝尊《桂殿秋》
19、不堪红叶青苔地,又是凉风暮雨天。——白居易《秋雨中赠元九》
20、草色净经秋雨绿,烧痕寒入晓窗斑。——徐夤《醉题邑宰南塘屋壁》
描写秋雨的诗词句【篇2】
1、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2、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
3、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山居秋瞑》
4、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辛弃疾《西江月》
5、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
6、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和尚《绝句》
7、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志和《渔歌子》
8、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过伶仃洋》
9、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杜牧《江南春绝句》
10、渭城朝雨亦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11、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12、寒雨连江夜人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13、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范仲淹《御街行·秋日怀旧》
14、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15、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李白《游洞庭湖五首·其二》
16、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17、飒飒秋雨中,浅浅石榴泻。跳波自相渐,白鹭惊复下。——王维《栾家濑》
18、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19、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王禹偁《村行·马穿山径菊初黄》
20、宴罢兰堂肠断处。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志和《渔歌子》
描写秋雨的诗词句【篇3】
1、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李清照《声声慢》
2、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和尚《绝句》
3、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李贺《李凭箜篌引》
4、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5、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志和《渔歌子》
6、飒飒秋雨中,浅浅石榴泻。——王维《栾家濑》
7、卧迟灯灭后,睡美雨声中。——白居易《秋雨夜眠》
8、夜来秋雨后,秋气飒然新。——白居易《雨后秋凉》
9、宴罢兰堂肠断处。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志和《渔歌子》
10、寒雨连江夜人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11、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杜牧《秋夕》
12、宿雨朝来歇,空山秋气清。——李端《茂陵山行陪韦金部》
13、雨声飕飕催早寒,胡雁翅湿高飞难。——杜甫《秋雨叹》其三
14、夜半酒醒人不觉,满池荷叶动秋风。——窦巩《秋夕》
15、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柳永《八声甘州》
16、微风拂掠生春丝,小雨廉纤洗暗尘。——黄庭坚《次韵赏美》
17、凭轩望秋雨,凉入暑衣清。——温庭筠《细雨》
18、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
19、凭轩望秋雨,凉入暑衣清。极目鸟频没,片时云复轻。沼萍开更敛,山叶动还鸣。楚客秋江上,萧萧故国情。——温庭筠《细雨》
20、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白居易《长恨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