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习俗主题日记
日记可以帮助人们更加感激生活中的点滴,从而更加珍视当前的时刻。写好清明节习俗主题日记有什么技巧?这里给大家整理清明节习俗主题日记,方便大家学习。
清明节习俗主题日记篇1
早上,爸爸要我去看看外面的天气,我打开窗户,看见天上灰蒙蒙的,还看见天上飘着小雨。我就跟爸爸说:“外面是春雨绵绵的景象。”爸爸说:“今天是清明节,清明节老是下雨,所以诗人做了一首诗。”我问爸爸:“这首诗的名称叫什么是怎么读的?”爸爸读起一首古诗说:“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我不知道这是什么意思?爸爸说这就是清明的来历,还有清明节要去扫墓。我心里想我今天终于知道了清明节。
清明节习俗主题日记篇2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几天,天气时晴时阴,还会下起小雨来,时小时大,因为清明节到了,刚好是在这个周末的星期六。
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到了,我的心既激动,又沉重,因为星期天我们要回老家去上坟。
到了星期天,我们一家人一大早赶去老家。在路上,东山已经见到了,这时的山,有些凄凉,灰蒙蒙的一片,路边的田地里没有农作物,只有一些干枯的枝叶,有些是一片乱土,有些很有规律,一沟一沟的,可以看出,已洒了种子,农民叔叔正等待种子发芽呢!
转眼间就到了二大爹家门口,准备了一下,便急匆匆地上了坟山,山上的树,没有一点绿色,只有干枯的树枝,有些树上有了一些嫩绿色,不是太多,只有一丝丝,大地上没了草,显得格外凄惨,我不禁想:“清明节到了,连大自然都不敢调皮了,一切都像是死了一样,多么安静,连春姐姐来了都都不敢大声张扬,多么庄重,清明,清明,好清静啊!”
到了坟山,我便收起了想象,二大爹突然问:“鸡呢?”我们这里要现杀鸡,把鸡血淋在山神上,这么一个重要的角色可少不了呀!我说了一句:“鸡没带来,放在家里了。”大家才急急忙忙地打电话给姑爹,叫姑爹把鸡送来,过了一会儿,姑爹来了,大家才开始自己做自己的事,爸爸和二大爹杀鸡,把鸡清理干净;妈妈去烧水;姑妈去放冥币、金子、银子、草纸等东西,我和小坤放草纸、香。
大家开始完成自己的任务了,我细细看,这山上的坟参差不齐地排列着,有的坟高大而崭新,有的坟连石碑石碑上的字都看不清了,这便是风的杰作,有的坟成为了一片乱石,仔细看还能看清它的摸样,我怀着尊敬又庄重的心情认认真真地把一张张草纸放在坟前,把一根根香插在了石缝中,我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了任务,很快他们的鸡也煮熟了,奶奶把鸡放在一个碗里,用筷子把鸡头立起来,用碗,把饭盛了进去,倒了一杯茶一杯酒,装在一个大铁盘里,要给逝去的亲人们“吃”,我们到了一个坟前,作为主持的奶奶,说了几句话,点燃了草纸,把各种东西拿去烧,烧完了奶奶就把酒、茶倒进火堆里,接着按辈分算,辈分大的人就先磕头,磕三下,拜三拜,这样轮着下去。我们拜完了所有坟,放了鞭炮,便回家了。
这一个周末让我过得十分有意义,因为让我缅怀了一下已故的亲人,并且让我去了一趟农村,让我欣赏了清明时期的乡村景色。
清明节习俗主题日记篇3
今天是清明时节,我和爸爸妈妈去莫愁湖踏青。
我们骑着摩托车来到莫愁湖,我看见湖边有青青的柳树,有绿绿的小草。莫愁湖很大很大,湖面上有小船还有快艇。这里有很多游人,他们有的放风筝,有的划船,有的散步。我在湖上划手摇船,我玩得真开心!
清明节习俗主题日记篇4
“清明时节雨纷纷”,而今年的清明却格外的晴朗,所以爸爸在周一带我去新城区玩。
我们看到了高速铁路,还有人民带状公园、惠丰湖和兆丰山。我发现风暖了,草绿了,花都开了。爸爸用柳条给我编了一个圆环戴在头上,并且给我讲了清明节的来历。
在这美丽的季节,我收获了美景也收获了知识,这是一个多么有意义的清明节呀!
清明节习俗主题日记篇5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清明时节,奶奶一个星期前就说要带我去祭祖,我天盼地盼终于盼来了。前年,是爷爷带我去祭祖的,所以,这次是奶奶带我去。在通往祭祖的路上,奶奶显得格外严肃,平时那个幽默风趣的奶奶消失得无影无踪了。淡蓝色的小野花,纯金色的油菜花,碧绿色的的小草儿,神气十足的竹子``````给这幅通向祭祖的这幅“图画’’点缀上了一种别具风味的感觉,令人只可以表达出一种严肃的表情。
过了几分钟,我和奶奶到达了目的地,祭祖正式开始了。奶奶让我先去把曾祖父的灵位两旁点上蜡烛,奶奶说了,我去点可以表达我对曾祖父的尊敬。然后,奶奶把鲜花放在曾祖父灵位前,我和奶奶在灵位前磕头,然后再说几句保佑我们全家的话.之后,奶奶还把一些瞑币在灵位前给烧了。然后,我们再在灵位前磕了几个头还用手把周围的垃圾捡掉,并再去祭拜一下,再在坟头插上三根点燃的香。这次祭祖就算是大功告成了!
在回去的途中,奶奶还给我讲了许多曾生前的事。回家后,我还对妈妈说了我们怎么祭祖,和我曾祖父的事,下次祭祖,我一定要带妈妈一起去。
清明节习俗主题日记篇6
清明,是我们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在当日我们要去各个地方的烈士陵园给为了我们和平而逝去的英雄祭祀,当然也要给我们逝去的亲人祭祀。不过我们全家要去“母亲河”那里踏青,因为这个节日正是:万物复苏、空气清新的好时候!
在去踏青的路上我也不免看到一些给逝去的亲人祭祀的人,再看着翠绿色的柳条随风飘动着,嫩黄的油菜花也在风中跳着婀娜的舞姿,不禁让我想起了“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这首诗句……
在一路的欢声笑语中,我们终于抵达了“母亲河”,在旁边的饭店里大饱一顿后(在大船上)便上岸到了黄河边,我心中也有一点兴奋,因为我看到了我们中国人所有的“母亲”,是它养育了我们中国人!
不过我们也不是空手而来的,我还发明了一种游戏,它可是相当危险的,但是它很好玩儿。我们先在靠黄河边上一点的岸上慢慢地用小碎步在上面踏,然后它会越来越软,有时还会冒出水泡,当时我害怕极了,紧张极了,总感觉自己要掉下去,因为地软软的总感觉要落出来一个大洞,要把我陷进去。原理是这样的:黄河水已经将岸上的土地浸透啦,别看它外表坚固其实很危险,听妈妈说她小时候有人在上面玩,结果就有人掉进水里淹死啦,所以胆小者勿玩哟!
在这次踏青中我吃到了好东西、玩到了好东西、看到了好东西,简直太棒了!你们不信的话也来玩玩!
清明节习俗主题日记篇7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每当我想起唐大诗人杜牧的这首诗歌时就想到好像清明节快要到了,清明的脚步已经不远了……
经过几十分钟的汽车颠簸,我们终于来到了莒溪太太的坟前。我们清理掉墓前的杂草,疏通边上的排水沟,放上供品,点好香、蜡烛,把折好的纸钱烧成灰烬给亲人拜祭,以此寄托对死去亲人的一份思念。我们行完了中华民族的礼仪以后,叔叔就拿出鞭炮“劈劈啪啪”的响起来,那声音震耳欲聋,就像天上打雷一样。我默默的在坟墓前许愿“希望太太能保佑我读书聪明,学习进步,全家生活快乐,身体健康”。
在烟雾弥漫的山野中,我们踏着泥泞的小路往回走。路上扶老携幼的扫墓人,或三五成群,或一两个姗姗独行,不愧是我们中华发族的一种传统节日啊,是那么的有意义。
清明节习俗主题日记篇8
今天早上8点多,我们一家去往上海嘉定松鹤墓园,去给外婆扫墓。等哥哥一家到,我们一起扫墓。扫墓的人很多,我还被一阵烟给呛到了。清明节是用来怀念过世的亲人的。
下午我和哥哥在五六点种的时候,还一起放风筝了。晚上我们一家和哥哥一家一起吃自助餐。
今天是怀念亲人的日子,因为今天是清明节。
清明节习俗主题日记篇9
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到了,天阴沉沉的,风不停的刮,那天气让我们心情十分沉重。我、爸爸、妈妈去给外公外婆扫墓。
我们来到山脚下,一起把要用的东西提上了山。山路很烂,一路上,耳边不时传来小鸟发出的声音,那声音就像一首哀曲,我们的心情更加沉重了,我们来到外公外婆的坟前,爸爸把坟上的杂草除去,妈妈拿起蜡烛点着,把蜡烛点燃后,妈妈又把蜡烛插在坟前,爸爸又把外公外婆生前最爱吃的东西,一一摆在了坟前,摆完后,我们就开始祭拜了。
我在外公外婆坟前,心里喃喃自语:“外公、外婆,我今天来看你们了,请你们保佑我身体健康;保佑我学习成绩越来越好。”就在我祭拜的时候,天空好像飘起了小雨,那小雨似乎是云姐姐悲伤的泪花。我们心都酸酸的 。
下山了,我望着外公外婆的坟,耳边响起了一首诗: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节习俗主题日记篇10
四月五日,正值中国传统节日——清明。
成都的天,温暖而湿润,淅淅沥沥地洒着点点小雨,落在人们的身上,也仿佛落在人们的心头,这不难让人们想起唐代诗人杜牧的情感: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记忆仿佛被拉回到若干年以前。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那一文人骚客的形象似杜郎而又仿佛不是他,站在泥泞路口,文质彬彬地询问杏花村的通口,牧童遥指,声音稚幼,带着甜甜的孩童气息。可今非昔比,牧童早已成长了吧,而那文人骚客也不知了去向。他们的故事只留下了一首诗,让人在这悲的日子里吟诵、欣赏。
汪国真先生曾写过这样的一句话:心晴的时候,雨也是晴;心雨的时候,晴也是雨。于是,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尽管天气温暖,春风和煦,但由于这日意义较之平日而言大不相同,人们的心情也就有些郁郁寡欢了。
清明时节,我,去扫墓了。
因为正值清明,前来祭祀的人们很多,但环境却显得寂寥,人们也沉默寡言。我也随着长龙般的队伍,一步一步向上走着,或许是由于台阶过高、人群太多,又或许源于内心情感的作祟,我走得极慢,一步一级台阶,举足抬步也显得坚实而沉重。
大树下,坟头前,有一些人会面对墓碑呆立好一会,半晌才开口对那些亡故的人说出在他生前没来得及听见的话,心平气和,少了从前的纷纷吵吵,看了倒让人想落泪。风吹着树木“沙沙”作响,似安息灵魂悠长而远久的叹息。
我的曾祖父就在这里沉睡着,没有一丝声响,宁静而安详。
他是在05年离开我的,当时的自己年幼且不懂事,当我的母亲告诉我曾祖父去世时,我并不懂得其中的含义,只是呆呆地点点头,也没有看到他最后一眼。如今,长大了,终于对死亡有些一知半解了,其实死亡就是一门学问,深奥而难懂,让人痛苦又捉摸不透。
德国谚语里说,“当你来到时,你在哭,你周围的人在笑;当你离开时,你在笑,你周围的人在哭。”若事实真的如此,那该有多好。人的一生若活得洋洋洒洒,精精彩彩,也不枉走一遭,只是人被七情六欲所束缚,离开分别时,往往是内心的痛苦放不下,放不下你爱的人和爱你的人。
曾祖父一生与人为善。年轻时投笔从戎,奋斗于抗日的第一战场,年老后,成为了一名虔诚的基督信徒,在家乡的教堂里主持牧师工作。还记得在我很小的时候,精通英语的曾祖父便和蔼地教我学习英文,手把手地带着我写着一个又一个英文字母,当我略显生涩地念着音标时,他会极耐心地纠正我的发音,把自己的嘴巴张大,让我看清舌头的运动。一老一少团坐在桌边学习的背影至今仍浮现在我眼前,只是我人生中最早的启蒙老师,教会了我英文,却不能教会我世事无常,而他,如今也和我阴阳相隔。
我在曾祖父的碑前行跪拜礼,颤抖着手为他上着香。我似乎就能感觉他的气息还是那般温暖的围绕在我的周围,他也在远远的地方注视着我,注视着我的一言一行。
或许我们因为羞涩和懒惰而留下的无法弥补的遗憾太多了。
“树欲静而风不止,人欲报而亲不待。”这是我从曾祖父身上悟出的道理。经过三年五载,当我真正懂事后想要回报他时,枉然发现他已不在了。望着他生前最后一张照片,我在思索自己究竟可以如何作为?心中有的是不知所措;有的是怅然若失。
天空仍然下着雨,渐渐大了起来,熄灭那坟头燃尽后化成一撮灰的香屑,濡湿了碑上厚厚的灰尘。
回程的途中,看着络绎不绝,前来扫墓的人们,看见他们在坟前表达内心真正的情感时,脑中仍然是杜牧的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清明,是在这春天里,唯一一个把人心揉得粉碎的日子。
有那么一小粒晶莹透亮的液体挂在眼角,像雨水,也像眼泪。到底是什么,连我自己也分不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