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日记案例
写日记能更好的总结今天发生的事情,知道自己每天干了什么。好的数学日记案例是怎样的?这里给大家提供数学日记案例,供大家参考。
数学日记案例篇1
离放假已经有一段时间了。有一天,妈妈对我说:“正好我这两天有空,咱们去北京转转吧。”于是我们就出发了。到了北京,到处都是人,有的人在表演龙舞,庆祝奥运会。
有的人还在卖一些福娃小饰品。我们哪里热闹就往哪钻,却把找旅馆的事忘记了。转眼间天就黑了,妈妈突然想起找旅馆这件事。她对我说:“方正,你只顾着看热闹,还没有找旅馆住宿呢。”
我说:“哦,我也忘了,咱们快走吧。”可是我们找了半天,也没有找到一个合适的旅馆。路过一家商店,我们凑过去问商店的服务员:“这附近有没有人少的旅馆呀?”服务员说:“哦,你们要找旅馆。沿着这条建设大街,往前走,有一所和平旅馆,人挺少的,我刚从哪里路过,不过,建设大街的旅馆很多,你们可不要找错了。”“那您知道那家旅馆的门牌号码吗?”
我着急地说。“我只知道和平旅馆的门牌号是一个两位数,两个数字的和是6,这两个数字的积是这两个数字相除所得的商的9倍。”我想了想,对阿姨说:“谢谢。”就拉着妈妈去找和平旅馆了。你知道我是怎么算出来的吗?首先我是想,两个数字的和是6的数字有这些:1和5,2和4,3和3,6和0。首先来看1和5,1×5=5,5÷1=5,所以这不符合条件。然后再看2和4,2×4=8,4÷2=2,也不符合条件。接着看3和3,3×3=9,3÷3=1,符合条件。最后看6和0,0×6=0,6÷0不成立,也不符合条件。答案只有3和3。门牌号码当然就是33了。我们很快就找到了和平旅馆,在那里度过了一个甜蜜的夜晚。
今天,妈妈带我去菜场买菜,我发现每个摊位上都有一块长方形的电器,它的正面都是标着:千克克我很好奇地问妈妈,妈妈说你刚看到的克和千克都是用来称东西表示重量单位的。回到家我便在家乱七八糟地找了好多东西:一盒茶叶125克一支口红克一盒尿素霜48克……牛奶1.51。
然后妈妈告诉我:能用手拿起的固体,都是用克表示质量单位,液体用手拿不起来用l表示,原来生活中这么多的知识我不知道。
数学日记案例篇2
7月19日 星期五 天气晴
今天我和妈妈去超市买东西,因为明天我们一起去旅行。
我们买了玩具总动员球蛋一个6元、品客薯片一筒9元8角、阿波罗雪糕一盒13元8角、海鲜风味杯面三杯单价5元、XO酱海鲜风味三杯单价5元、五香牛肉风味三杯单价5元、维达卷纸二条单价30元8角、洁柔卷纸二条单价27元8角、清风卷纸二条单价17元8角、饺子一袋30元8角。
数学日记案例篇3
我们刚刚学习了圆的认识(一)、(二),知道了圆的许多知识,并且由圆的认识了解到了圆周长的应用,能联系生活实际解决问题,我们去了解一下圆周长的知识!
刚开始学圆的周长时,知道了能用滚动法和绕线法来量出圆的周长,探究出了圆的周长总是直径3倍多一些,实际上,圆的周长除以直径的商是一个固定的数,我们把它叫做圆周率,用字母π表示,计算时,通常取3.14。我们就得出一个公式:如果用C表示的周长,那么C=πd或C=2πr也就是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圆的周长有3个应用:1.已知d求C=πd2.已知r求C,先求d再求C3.已知C求dd=C÷π已知C求r先求d再求r。
已知d求C:一个圆的直径是5.5分米,求这个圆的周长,那就用π3.14×直径5.5=17.27dm.
已知r求C:汽车车轮的半径为0.3米,它滚动1圈前进多少米?滚动1000圈前进多少米?它滚动一圈前进多少米?也就是求这个轮子的周长,先求出直径:0.3×2=0.6m,然后求一圈的周长:3.14×0.6=1.884m最后求出1000圈前进多少米:1.884×1000=1884m。
已知C求d:花坛的的周长是62.8m。你能求出这个圆形花坛的直径吗?周长6.28÷π3.14=d2m
已知C求r:一个圆的周长是25.12㎝,求这个圆的半径,那么先求这个圆的直径:用周长25.12÷π3.14=d8㎝再求半径:8÷2=4㎝。
这是圆周长的四大典型例题,圆的周长,除以直径是一个固定的数,π是≈3.14的。
还有一种类型的题目:下图是一个一面靠墙,另一面用竹篱笆围成的半圆形养鸡场,这个半圆的直径为6米,篱笆长多少米?这题是求半圆的周长,一面靠墙的就不用算上篱笆,也就是求圆周长的一半,就用直径6m×π3.14=圆的周长18.84m再算圆周长的一半:18.84÷2=9.42m。
这就是有趣的圆的周长,圆周长的一半,让数学与生活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原来数学也是蕴藏着生活的奥秘!
数学日记案例篇4
星期一 晴
生活中到处可以看到圆圆的东西,吃的饼干,玩的皮球,水杯垫,好多好多。这就像我今天认识的小数点,这是我的一位数学新朋友。原来它躲在我们生活的每一角落。去超市,它就躲在价签上,面包2.30元,果酱8.90元,这些小数点到底有什么用啊?去掉它看一看面包230元,果酱890元,哈哈,这回知道它的厉害了吧。
数学日记案例篇5
20__年3月13日星期五晴
平凡的一天又开始了,我愉快地走进教室,做好早读的准备。
按照惯例,第一节是数学课,所以是数学早自习。我从书包里拿出数学书,认真地读了起来。读着读着,数学杨老师背着他的工具(三角板)进来了。就像是变魔术一样,教室里原本半死不活的读书声,顿时神奇般地变得宏亮悦耳,由此可以看出,同学们是多么地害怕威严的杨老师啊!
让大家胆颤心惊的数学课终于开始了。杨老师板着脸,对我们说:“同学们先做这几道题,细心点儿,可不要做错了啊!”不知为什么,望着严厉的杨老师,我不由自主地打了个哆嗦,然后才开始做题。没想到今天我所向披靡,题目接二连三地被我顺利解答了。之后,我硬着头皮去交给杨老师检查。要知道,这道“虎门关”可不那么容易过啊,前去的“勇士”大多数都“凶多吉少”。不料,看着看着,杨老师的脸上竟然慢慢地露出了笑容,紧锁的眉毛也舒展开了。我心想:有戏了,有戏了!接着,只听杨老师微笑着说了一句:“不错,全对!”那笑容是多么的灿烂,我第一次发现杨老师是那么的帅气!我简直受宠若惊,好一阵没缓过神来,直到有同学叫我,我才得意洋洋、大摇大摆地走回自己的座位。
可是,可怜的刘洋就没我那么幸运了,老师检查完他在黑板上做的题目后,立刻火冒三丈,几乎可以直接烤乳猪了。接着,杨老师二话不说,便挥动三角板,劈头盖脸地向刘洋打去,真是“惨不忍睹”。更让刘洋雪上加霜的是,有些眼尖的同学还在大声叫喊:“杨老师,他的题目也抄错了。”杨老师扶好他的眼镜,仔细一瞧,开口便骂:“怎么回事?连个题目你都抄错,而且就算用你那错题目来计算,结果也是错的!你真是愚不可及、呆头呆脑、笨手笨脚……”教室里霎时哄堂大笑。过了一会儿,杨老师还在骂,让我们都惊呆了:没想到这位数学老师比语文老师还有才,骂起人来犹如长江之水滔滔不绝。看来,杨老师还很有潜力兼职当语文老师呢。
紧接着,第二次“突击”(做题目)又开始了,我继续信心十足地做练习。这次,我也一气呵成,速度竟然超过了“奥数大王”周钜寒,而且,这一次我是唯一一个全对的人哦!因为杨老师对我的微笑,让我感觉这堂数学课过得格外的开心,发挥得也特别好。而刘洋同学就很惨了,希望他今后加油些吧,也能让杨老师对他微笑!
数学日记案例篇6
4月26日 星期日 晴
上次单元测试我又考得不是很好。扣分最多的是第八题想一想的第二小题。题目上写着四年级捐的衣服在1410到1470之间,把可能的件数由大到小写出来。我以为是把它说的1410到1470两个数与它们中间的数写出来。其实是把1420到1460的数写出来。这次的这个题目一定要记记牢,下次碰到这种类型的题目就会做了。
数学日记案例篇7
快过年了,妈妈带我去商场买新衣服和新裤子。
一进商店,我被这五花八门得漂亮衣服给吸引了,最后我们挑了一件658的外套和288的内衣,营业员阿姨告诉我们,买1件是打9折,2件打8。5折,(658+288)x0。85=804。1元,我们又来到鞋子店,买了一双488的鞋子,打9。5折,488x0元。95=463。6元,这样下来我们一共用了804。1+463。6=1267。7元。
数学真是无处不在吖,我一定要认真学好数学。
数学日记案例篇8
今天中午,我正在做数学暑假作业。写着写着,不幸遇到了一道很难的题,我想了半天也没想出个所以然,这道题是这样的:
有一个长方体,正面和上面的两个面积的积为209平方厘米,并且长、宽、高都是质数。求它的体积。
我见了,心想:这道题还真是难啊!已知的只有两个面面积的积,要求体积还必须知道长、宽、高,而它一点也没有提示。这可怎么入手啊!
正当我急得抓耳挠腮之际,我妈妈的一个同事来了。他先教我用方程的思路去解,可是我对方程这种方法还不是很熟悉。于是,他又教我另一种方法:先列出数,再逐一排除。我们先按题目要求列出了许多数字,如:3、5、7、11等一类的质数,接着我们开始排除,然后我们发现只剩下11和19这两个数字。这时,我想:这两个数中有一个是题中长方体正面,上面公用的棱长;一个则是长方体正面,上面除以上一条外另一条
棱长(且长度都为质数)之和。于是,我开始分辩这两个数各是哪个数。
最后,我得到了结果,为374立方厘米。我的算式是:209=11×1919=2+1711×2×17=374(立方厘米)
后来,我又用我本学期学过的知识:分解质因数验算了这道题,结果一模一样。
解出这道题后,我心里比谁都高兴。我还明白了一个道理:数学充满了奥秘,等待着我们去探求。
今天我又遇到一道数学难题,费了好大的劲才解出来。题目是:两棵树上共有30只小鸟,乙树上先飞走4只,这时甲树飞向乙树3只,两棵树上的小鸟刚好相等。两棵树上原来各有几只小鸟?
我一看完题目,就知道这是还原问题,于是用还原问题的方法解。可验算时却发现错了。我便更加认真地重新做起来。我想,少了4只后一样多,那一半是13只,还原乙树是14只;甲树就是16只。算式为:(30—4)÷2=13(只);13—3+4=14(只);30—14=16(只)。答案为:甲树16只,乙树14只。
通过解这道题,我明白了,无论做什么题,都要细心,否则,即使掌握了解题方法,结果还会出错。
数学日记案例篇9
今天,我们学了万以内数的认识。课堂上老师先出示了一幅图,让我们估一估,这里大约能坐多少人。同学们都纷纷举起手来,王老师先让我来回答,我站起来说:“大约有5000人。”廉昌真说:“大约有8000人。”然后,老师又教我们怎么数数,一个一个地数,10个一是10,一十一十地数,10个十是100,一百一百地数,10个一百是1000,一千一千地数,10个一千是10000.
今天我学会了怎么数数,也认识到了生活中不只是个位和十位,还有许多数位。今后我要更加好好学习,去了解数学中的许多知识。
数学日记案例篇10
我今天想数学考试的事情,我觉得我很紧张。明天一定要争取得一百分。考试时要认真,仔细听老师读题,细心答卷,我告诉我自己加油加油。
数学日记案例篇11
20__年4月10日
星期三
天气:晴
今天我做作业时遇上了一道难题,这道题是这样的:一个直角梯形,上底是2厘米,下底是3厘米,高也是3厘米,现在以这个直角梯形的上底为轴,旋一圈,得到的立体图形的体积会是多少?
看完题目,我立刻松了一口气:这题一点也不难嘛!不就是一个圆柱加一个圆锥,求体积一样的嘛,不过是换了一种形式而已,于是,我飞快地列出几个算式答:得到的立体图形的体积是。
正当我喘了一口气,准备“迎战”下一题时,爸爸走了过来,看了看我那道题目,皱了皱眉,说:“你这道题错了。”我听了这话,又看了看那道题,没错啊!难道算错了?我又验算了一遍,“没错啊!”我小声嘀咕着。
爸爸听了这话,脸上立刻“晴多云”:“没错?你再仔细看看题目。”“哦。”我应着爸爸的话,疑惑地又读了一遍题。突然,我发现了什么,我又看了一遍。“没错,的确是我错了,我没看清楚‘上底为轴’这个关键因素,以为是下底了。可是该怎么做呢?”我自言自语。
爸爸看见我这样子,知道我遇上困难了,于是他走到我旁边,说:“你可以把直角梯形‘补’成长方形,长方形可以旋成什么?”“圆柱。”我回答。“那么被‘补’上的三角形有可以旋成什么?”“圆锥啊……啊!我明白了!
我们可以把直角梯形变成长方形,这样便可以求出圆柱的体积,而这个圆柱中包含了‘补’的三角形的旋体,即圆锥,我们用圆柱的体积减去圆锥的体积,即可求出这个图形的体积。”于是,我把原来的做法擦掉,又列出了几个算式答:得到的立体图形的体积是。
爸爸首先肯定了我的做法,然后他又说:“你还知道别的做法吗?”我想了一会儿,说:“没问题!”于是,我又列了几个算式答:得到的立体图形的体积是爸爸看了,终于露出了笑容。接着他又问:“通过今天这道题目的解法,你明白了什么?”我回答说:“数学的解法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一道题目可以有多种解法,也正应了那句话‘条条大路通罗马’吧!”爸爸点点头,不过他又发问了:“还有呢?”我听了,疑惑地望望爸爸,摇了摇头。
爸爸又笑了,只不过这次没问问题,只是点点我的额头:“还有就是,你也该修修自己的粗枝大叶了!”我看了看爸爸,不好意思地吐了吐舌头,幽默地说:“是!我拿剪刀来修修!”
“哈哈……”我们都笑了,在笑声中,我也下定决心,一定要“修修”自己的“粗枝大叶”!
数学日记案例篇12
今天,我们数学课举行了写数字比赛。开始我特别紧张,害怕到下课铃响时写不完,我心里就想:“不要怕,要努力”,老师在写字之前提醒大家在写字时要做到“三个一”,我做到了。
在写的过程中我给自己说:“不紧张,就像平时做作业一样,”我写完了发现下课铃还没响,我高兴极了!在下午上课时,我得到了一张大大的喜报,上面写的是我在数字书写比赛中获得“小小书法家”称号,我拿到喜报兴奋极了!我以后一定会更加努力!
数学日记案例篇13
今天老师说要教我们认识人民币。我们很高兴地从书包里拿出早已准备好的1角、2角、5角学具。
老师先让我们做个游戏,游戏规则是老师口报几角几元,我们在书上指出来,帮助我们认识人民币的面值。老师宣布游戏开始:老师报一分,我们全班同学的手都指着一分;老师报100元,我们赶紧指着100元……
在这堂数学课上我知道了一角等于10分,1元等于10角。今天数学课上收获可真多啊,我高兴极了!
数学日记案例篇14
今天我们进行了数学测验,与往常不同的是,这次老师不读题,由我们自己看题再做。大部分的字我能认识,也能理解题意,但是做的时候还是粗心了,只得了92分。回来时妈妈帮我分析了题目,有一题将9看成了19,被扣了4分,真是太可惜了。
以后我得多做练习卷,更加认真仔细,争取期末考试能考出好成绩。
数学日记案例篇15
今天,我们数学考试了,我也不知道我考了多少分,因为我们没有发卷子,我就不知道我考多少分,但是我也检查了,我在数练本上又写了一遍,我发现我有错题,我连忙一改,杨老师说:这就是检查,我终于明白了,什么叫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