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文案网 > 热点资讯 > 冬至节气养生方法

冬至节气养生方法

时间: 沐钦 热点资讯

2023冬至节气养生方法

冬至节气养生方法都有哪些?冬至有“日南至”之称,是反映太阳光直射运动的节气。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2023冬至节气养生方法,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冬至节气养生方法

冬至节气养生方法

冬至起居知识

在起居上,应早睡晚起,等待阳光出现才出外活动。同时也要多穿衣服,避免不必要的户外活动,防止阳气过度的消耗。“起居有常,养其神也,不妄劳作,养其精也”,冬令时节若能合理安排起居作息,就能保养神气,劳逸适度可养其肾精。尽量做到“行不疾步、耳步极听、目不极视、坐不至久、卧不极疲”。

寒气内应肾。肾是人体生命的原动力,是人体的“先天之本”。冬季,人体阳气内敛,人体的生理活动也有所收敛。此时,肾既要为维持冬季热量支出准备足够的能量,又要为来年贮存一定的能量,所以此时养肾至关重要。饮食上就要时刻关注肾的调养,注意热量的补充,要多吃些动物性食品和豆类,补充维生素和无机盐。狗肉、羊肉、鹅肉、鸭肉、大豆、核桃、栗子、木耳、芝麻、红薯、萝卜等均是冬季适宜食物。

冬至运动知识

运动方面,由于大雪节气万物潜藏,运动养生同样要顺应自然规律,不宜做过于剧烈的活动,而应在“藏”字上下一下功夫。比如每天在阳光好的时候做做舒展运动(上午9-10点钟或下午2-3点钟)。

冬至饮食知识

冬天肾的功能偏旺,如果再多吃一些咸味食品,肾气会更旺,从而极大地伤害心脏,使心脏力量减弱,影响人体健康。因此,在冬天里,要少食用咸味食品,以防肾水过旺;多吃些苦味食物,以补益心脏,增强肾脏功能,常用食物如:槟榔、橘子、猪肝、羊肝、大头菜、莴苣、醋、茶等。

在冬季适宜补益的食品中,中医又分为几大类。天寒地冻,首选温补类食物。如鸡、羊肉、牛肉、鲫鱼等。上述几种,均属美味,在冬季可作为进补的佳品。但过多地进食温补类食品,容易上火。还有一类滋补类食物,具有滋阴益肾、填精补髓的功效。主要有:木耳、黑枣、芝麻、黑豆、猪脊、海参、龟肉、甲鱼、鲍鱼等。

黏硬、生冷的食物多属阴,冬季吃这类食物易损伤脾胃。而食物过热易损伤食道,进入肠胃后,又容易引起体内积热而致病;食物过寒,容易刺激脾胃血管,使血流不畅,而血量减少将严重地影响其他脏腑的血液循环,有损人体健康,因此,冬季饮食宜温热松软。

冬至情绪知识

冬至养生也要重点养心,要养生先养善良、宽厚之心,心底宽自无忧。进入冬季,有些人便会显得意志消沉,这可能是患上了“季节性情绪病”。季节性情绪病是精神抑郁症的一种,病人每每在阳光减少的冬季,对身边事物提不起兴趣,还伴有嗜睡、多吃、易怒、过敏等病症。有抑郁情绪的老人可以在冬天坚持多晒天阳,还可以每天做一些简单的瑜伽动作,尤其是静坐和冥想的练习,能让心情舒缓下来。同时注意生活起居,按时休息和睡眠,不做熬夜的“夜猫子”。

情绪低落时,不妨做做其他事情来分散注意力。尽量与人接触,这样可以将忧郁减到最低程度。

冬至养生吃什么好

羊肉汤

冬至吃羊肉的习俗据说是从汉代开始的。相传,汉高祖刘邦在冬至这一天吃了樊哙煮的羊肉,觉得味道特别鲜美,赞不绝口。从此在民间形成了冬至吃羊肉的习俗。数九家家都要喝羊肉汤,对个人对长辈对家庭都为图个好兆头。

冬至面

“吃了冬至面,一天长一线”。在安徽合肥,冬至吃面的风俗与节气、气候、农事有关。冬至过后即是数九寒天,每隔九天数作一九。在滴水成冰的严冬,吃一碗热腾腾的鸡蛋挂面,才算是过了一个冬至。

四式汤圆

先将绿豆、红豆、糖冬瓜、 芋头分别煮或蒸熟,去皮,分别加入白糖、芝麻、熟猪油等调味品制成四种甜馅料,将汤圆皮分别包入四种不同的馅心,做上记号。将四种汤圆放入加糖的水中煮熟。每碗装不同馅料的汤圆各一个。

桂圆烧蛋

冬至古代为大节日,嘉兴重冬至,俗谚“冬至大似年”,保留古风。据《嘉兴府志》(卷34·风俗)记载:“冬至祀先,冠盖相贺,如元旦仪”。民间崇尚冬至进补,有赤豆糯米饭、人参汤;白木耳、核桃仁炖酒、桂圆煮鸡蛋等。

冬至养生吃什么美味营养

1、羊肉

冬天有两次吃羊肉的大日子,一为立冬,一为冬至。羊肉中丰富的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钙、铁、磷等营养成分,有着益肾养肝、御寒祛湿的功效。而羊肉在经过炖制以后,更加熟烂、鲜嫩,易于消化,煮过肉的汤也是滋补身体的佳品,如果在炖的时候再加上合适的中药或营养上能起到互补作用的食品,滋补作用会更大。

不过羊肉虽好,但也不能吃太多,吃羊肉时,最好同时搭配凉性和甘平性的蔬菜,如白菜、土豆等,以起到平衡的作用。对于热性体质的人来说,羊肉不宜食用。

2、汤圆

冬至吃汤圆,在江南尤为盛行。民间有“吃了汤圆大一岁”之说……汤圆的皮是糯米粉制成,符合传统中医“白色养肺”的五色进补说法。

汤圆最好采用热水煮来吃,亦可用花茶来煮,或放些低热量的蜜糖增加口味;而有馅的汤圆本身已具甜味,可以不需要额外放糖;另外,可使用红糖及姜片煮汤圆以去除寒气,也可额外放些无糖冻、无糖椰果增加饱足感及减少热量摄取,或放入桂圆、红枣、白木耳等增加营养。咸汤圆可多放一些蔬菜,增加纤维素、矿物质及维生素摄取。

汤圆虽好,但别贪吃,这是因为糯米虽然可以开胃调虚,但做成汤圆,质地细腻了,不宜被肠胃消化。吃汤圆时应细嚼慢咽,一次进食量不宜过多,不宜餐餐连续进食,且不要食用过烫的汤圆,以防口舌烫伤。

3、馄饨

冬至吃馄饨,夏至吃面条,这是民间根据时令形成的一种饮食习惯。相传,古时候匈奴部落中有浑氏和屯氏两个首领,十分凶残。百姓对其恨之入骨,于是用肉馅包成角儿,取“浑”与“屯”之音,呼作“馄饨”,恨以食之,并求平息战乱,能过上太平日子,因最初制成馄饨是在冬至这一天,所以后来家家户户都在这天吃馄饨。

馄饨的营养价值较高,它馅料丰富,各种食材的营养汇聚,能起到蛋白质的互补作用,提高了单一食物的营养价值。馄饨的馅料一般以虾仁、猪肉、蔬菜、姜等构成。蔬菜种类可以是香菇、白菜、芹菜等,人们也可以按照自己的口味进行选择。

煮馄饨的汤料可以使用鸡汤、紫菜汤也可以,也可以是西红柿汤。冬日早餐来上一碗馄饨,营养丰富而且开胃,假如感觉只吃馄饨太单调,不妨按照自己的口味搭配一点小菜,营养均衡、能量充足。

冬至的习俗

一、吃饺子。

古语有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可见冬至吃饺子已经是必不可少的风俗。“医圣”张仲景曾任长沙太守,辞官回乡后,看到乡亲面黄肌瘦,饥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都冻烂了。因而命其弟子搭台筑灶,把羊肉和驱寒药材放在锅里熬煮,然后捞出来切碎,用面包成耳朵样的“娇耳”,煮熟后,分给来求药的人吃。人们吃后,浑身暖和,两耳发热,冻伤的耳朵都治好了。后人学着“娇耳”的样子,包成食物,便叫“饺子”。

二、九九消寒。

冬至的次日开始数九,这就是人们所说的“提冬数九”。数上9天是一九,再数9天是二九,以此类推,数到“九九”就算“九”尽了。“九尽杨花开”,那时天就暖了。入九以后,文人墨客,搞所谓消寒活动,择一“九”日,相约九人饮酒(“酒”与“九”谐音),席上用九碟九碗,成桌者用“花九件”席,以取九九消寒之意。

三、祭天祭祖。

很多地区在冬至这一天有祭天祭祖的习俗,现在仍有一些地方在冬至这天过节庆贺。家家户户都把家谱、祖先像、牌位等供于家中上厅,安放供桌,摆好香炉、供品等。祭祖的同时,有的地方也祭祀天神、土地神,叩拜神灵,以祈福来年风调雨顺,家和万事兴。

冬至节的传说

传说之一

过去老北京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相传汉朝时,北方匈奴经常骚扰边疆,百姓不得安宁。当时匈奴部落中有浑氏和屯氏两个首领,十分凶残。百姓对其恨之入骨,于是用肉馅包成角儿,取“浑”与“屯”之音,呼作“馄饨”。恨以食之,并求平息战乱,能过上太平日子。因最初制成馄饨是在冬至这一天,在冬至这天家家户户吃馄饨。

传说之二

冬至吃狗肉的习俗据说是从汉代开始的。相传,汉高祖刘邦在冬至这一天吃了樊哙煮的狗肉,觉得味道特别鲜美,赞不绝口。从此在民间形成了冬至吃狗肉的习俗。现在的人们纷纷在冬至这一天,吃狗肉、羊肉以及各种滋补食品,以求来年有一个好兆头。

传说之三

在江南水乡,有冬至之夜全家欢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饭的习俗。相传,有一位叫共工氏的人,他的儿子不成才,作恶多端,死于冬至这一天,死后变成疫鬼。但是,这个疫鬼最怕赤豆,于是,人们就在冬至这一天煮吃赤豆饭,用以驱避疫鬼,防灾祛病。

286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