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厢记》讲的是什么故事
《西厢记》,全名称为《崔莺莺待月西厢记》,描写了张生与崔莺莺这一对有情人冲破困阻终成眷属的故事。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关于《西厢记》讲的是什么故事的内容,欢迎阅读,内容仅供参考!
《西厢记》到底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呢
话说在山西河中府,有一座寺庙,名叫普救寺,是崔相国派人修建的。如今,老相国仙逝。相国夫人扶柩回乡,路经普救寺,携子女奴仆暂居这里。
崔莺莺是崔相国的女儿,芳龄十九,相貌出众,又饱读诗书,已指婚给吏部尚书的长子郑恒为妻。由于崔莺莺尚在服孝期间,二人婚事暂时搁置。
崔莺莺跟着母亲来到普救寺,在寺院西厢之旁的院子里住下。这天,老夫人看前来上香的人们比较少,就让崔莺莺去佛殿上香随喜,红娘跟着。
洛阳书生张君瑞进京赶考,路过河中府,闲来无事,到普救寺游玩,恰巧遇见了来佛殿随喜的崔莺莺,二人一见钟情。
次日,张君瑞找到寺院方丈,想方设法在庙里住了下来,且与莺莺只有一墙之隔。夜晚,张君瑞相思之情更甚,独自走到西厢房墙底下,吟诗一首,来试探崔莺莺。不想崔莺莺回诗一首。
几日后,贼寇孙飞虎馋涎崔莺莺美貌,派人将普救寺围了下来。崔夫人心急如焚,手足无措,发愿如果有人能打退孙飞虎,就将女儿崔莺莺嫁给他。
张君瑞听说后,请寺中慧明送信给杜确,这是他早年结识的朋友,现为蒲关大将军。杜确得信后,派人前来帮忙,打败了孙飞虎。
崔夫人得救后,宴请张生,以崔莺莺与郑恒有婚约在先,委婉拒绝了之前的承诺。张生和崔莺莺非常苦闷,张生更是相思成疾,卧床不起。红娘见此,偷偷给张生出主意,二人得以私会,成了夫妻之实。
不久,崔夫人发现蹊跷,找来红娘责问,并阻止二人,红娘则指出老夫人的错,据理力争。崔夫人无奈,只好松口,说只要张生考取功名,就同意这门婚事。
次日,张生果然辞别崔莺莺,进京赶考。
这边张生马不停蹄地进京赶考,那边崔夫人紧急给郑恒传信,说崔莺莺另许他人。郑恒听说后,非常生气,他找到崔夫人,说张生考取功名,已经被招为尚书女婿。崔夫人听后立刻悔婚,准备将崔莺莺嫁给郑恒。
这时恰好张生状元及第,回来迎娶崔莺莺,白马将军杜确也奉旨前来为二人主婚,张生和崔莺莺最后终成眷属。
西厢记的艺术成就
西厢记》的结构宏伟而紧凑,严整而巧妙,呈现出纵横交错、跌宕多姿的复杂面貌。在《西厢记》中,两种冲突两条线索相互交织、相互制约:一是以莺莺、张生、红娘为一方同以老夫人为另一方的冲突,这是贯穿全剧的主线;二是莺莺、张生、红娘之间的性格冲突,这构成了作品的辅线。两条线索有主有次,并行交织,使得相互之间的矛盾得以充分展开,有力地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也使得人物性格更为丰满生动。作者还善于利用悬念编织情节,巧妙地设置了“赖婚”、“酬简”、“哭宴”等一系列悬念,真可谓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曲折跌宕,扣人心弦,增强了作品的戏剧效果。
《西厢记》的人物个性鲜明,血肉丰满,成功地塑造了莺莺、张生、红娘、老夫人等戏剧典型。首先,作者善于通过错综复杂的戏剧冲突来完成人物形象的塑造,达到了人物性格与戏剧冲突的完美统一。其次,作者善于通过心理活动的描写来揭示人物的性格,惟妙惟肖,纤毫毕现,这样就大大开掘了人物隐秘奥妙的内心世界。最后,作者还善于通过动作描写来刻划人物,《西厢记》的人物动作大都不甚复杂,却能很好地揭示出人物的精神状况和心理态势,蕴涵有丰富的潜台词。
为什么《西厢记》会被禁呢
我国古代对书籍的查禁政策主要涉及两个方面: 一是政治问题,二是所谓诲淫诲盗之书。
《西厢记》的官方“罪名”就是“诲淫”古时候,人们认为读了《西厢记》,年轻人尤其是女子就不再考虑父母的感受,更不会顾及父母之命,任由自己,爱上谁就和谁在一起,甚至像张生和崔莺莺那样私定终生。
所以,《西厢记》遭到了严厉查禁了,但是却禁而不止,禁而不毁,反而悄悄流传,在《红楼梦》中,贾宝玉偶然获得一本《西厢记》,并被林妹妹发现,二人还一起偷看。
其实,《西厢记》原著中,作者王实甫的文学功底可见一斑,对后世文学著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对于我们今天写文章,也有重要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