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文案网 > 古诗词 >

古诗词经典诗词摘抄

时间: 启权 古诗词

中国诗起源于先秦,鼎盛于唐代。中国词起源于隋唐,流行于宋代。诗词是阐述心灵的文学艺术,而诗人、词人则需要掌握成熟的艺术技巧,并按照严格韵律要求,用凝练的语言、绵密的章法、充沛的情感以及丰富的意象来高度集中地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类精神世界。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古诗词经典诗词摘抄”,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古诗词经典诗词摘抄篇1

1、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宋·陆游《病起书怀》

2、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唐·崔颢《黄鹤楼》

3、众口铄金,积毁销骨。——史记《张仪列传》

4、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唐·王湾《次北固山下》

5、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唐·李商隐

6、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唐·罗隐《蜂》

7、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唐·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8、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荀子·劝学》

9、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唐·李益《喜见外弟又言别》

10、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宋·李清照《渔家傲》

11、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

12、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唐·李白《独坐敬亭山》

13、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宋·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14、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南朝·江淹《别赋》

15、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三国·曹植《七步诗》

16、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孟子《尽心上》

17、高岸为谷,深谷为陵。——《诗经·小雅》

18、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元未明初·罗贯中《三国演义》

19、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

20、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唐·李白《上李邕》

21、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谢空山丘。——李白《江上吟》

22、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题西林壁》

23、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国语·周语》

24、言者无罪,闻者足戒。——《诗经·大序》

25、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左传》

古诗词经典诗词摘抄篇2

1、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2、百学须先立志。(朱熹)

3、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4、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杜甫)

5、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杜甫)

6、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

7、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

8、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

9、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司马迁)

10、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孔子)

11、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后汉书)

12、不塞不流,不止不行。(韩愈)

13、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

14、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层。(王安石)

15、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园。(孟子)

16、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罗隐)

17、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管子》)

18、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刘勰)

19、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吕氏春秋》)

20、差以毫厘,谬以千里。(《汉书》)

21、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

22、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文天祥)

23、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

24、吃一堑,长一智。(古谚语)

25、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屈原)

26、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沾襟。(杜甫)

27、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

28、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

29、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

古诗词经典诗词摘抄篇3

1、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3、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李绅《悯农》

3、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诗经·小雅·车辖》

4、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诗经·卫风·硕人》

5、人而无仪,不死何为。——《诗经·鄘风·相鼠》

6、物情无巨细,自适固其常。——杜甫《夏夜叹》

7、须教自我胸中出,切忌随人脚后行。——戴复古《论诗十绝》

8、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杜甫《偶题》

9、假金方用真金镀,若是真金不镀金。——李绅《答章孝标》

10、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

11、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国语》

12、何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刘琨《重赠卢谌》

13、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元好问《论诗三十首》

14、春花无数,毕竟何如秋实。——陈亮《三都乐》

15、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诗经·王风·黍离》

16、爱好由来落笔难,一诗千改始心安。——袁枚《遣兴》

17、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诗经·大雅·荡》

18、一日不作诗,心源如废井。——贾岛《戏赠友人》

19、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秦风·蒹葭》

20、外举不弃仇,内举不失亲。——《左传》

21、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李白《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

22、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老子》

23、万物兴歇皆自然。——李白《日出行》

24、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

25、知足不辱,知止不殆。——《老子》

古诗词经典诗词摘抄篇4

忆江南

白居易〔唐代〕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鉴赏

白居易曾经担任杭州刺史,在杭州待了两年,后来又担任苏州刺史,任期也一年有余。在他的青年时期,曾漫游江南,旅居苏杭,应该说,他对江南有着相当的了解,故此江南在他的心目中留有深刻印象。当他因病卸任苏州刺史,回到洛阳后十二年,他六十七岁时,写下了三首忆江南,可见江南胜景仍在他心中栩栩如生。

本诗其第一首,作者泛忆江南,兼包苏、杭,写春景。

全词五句。一开口即赞颂“江南好!”正因为“好”,才不能不“忆”。“风景旧曾谙”一句,说明那江南风景之“好”不是听人说的,而是当年亲身感受到的、体验过的,因而在自己的审美意识里留下了难忘的记忆。既落实了“好”字,又点明了“忆”字。接下去,即用两句词写他“旧曾谙”的江南风景:“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日出”、“春来”,互文见义。春来百花盛开,已极红艳;红日普照,更红得耀眼。在这里,因同色相烘染而提高了色彩的明亮度。春江水绿,红艳艳的阳光洒满了江岸,更显得绿波粼粼。在这里,因异色相映衬而加强了色彩的鲜明性。作者把“花”和“日”联系起来,为的是同色烘染;又把“花”和“江”联系起来,为的是异色相映衬。江花红,江水绿,二者互为背景。于是红者更红,“红胜火”;绿者更绿,“绿如蓝”。

题中的“忆”字和词中的“旧曾谙”三字还说明了此词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层次:以北方春景映衬江南春景。全词以追忆的情怀,写“旧曾谙”的江南春景。而此时,作者却在洛阳。比起江南来,洛阳的春天来得晚。作者写于洛阳的《魏王堤》七绝云:“花寒懒发鸟慵啼,信马闲行到日西。何处未春先有思,柳条无力魏王堤。”在江南“日出江花红胜火”的季节,洛阳却“花寒懒发”,只有魏王堤上的柳丝,才透出一点儿春意。

花发得比江南晚,水也有区别。洛阳有洛水、伊水,离黄河也不远。但即使春天已经来临,这些水也不可能像江南春水那样碧绿。因此作者竭力追忆江南春景,从内心深处赞叹“江南好”,而在用生花妙笔写出他“旧曾谙”的江南好景之后,又不禁以“能不忆江南”的眷恋之情,收束全词。这个收束既托出身在洛阳的作者对江南春色的无限赞叹与怀念,又造成一种悠远而又深长的韵味。词虽收束,而余情摇漾,凌空远去,自然引出第二首和第三首。

古诗词经典诗词摘抄篇5

长相思·山一程

纳兰性德〔清代〕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鉴赏

清初词人于小令每多新创意境。这首《长相思》以具体的时空推移过程,及视听感受,既表现景象的宏阔观感,更抒露着情思深苦的绵长心境,是即小见大的佳作。

上片在“一程”又“一程”的复叠吟哦中,展示出与家园的空间阻隔不断地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严重增大,空间感与乡情构成尖锐冲突。正在这种行进方向和心绪逆反背离中驻营夜宿,“夜深千帐灯”,似是壮伟景观,实乃情心深苦之写。白日行军,跋涉山水,到夜深时仍灯火通明,难入梦乡,这是因思乡而失眠。于是转入下片乡情思恋之笔。

“一更”又“一更”的重叠复沓,于听风听雪的感觉中推移着时间过程,时间感知于乡情的空间阻隔而心烦意乱,怨夜太长。说“聒碎乡心梦不成”,其实是作者乡心聒碎梦难成,情苦不寐,只觉得风声雪声,声声扣击入心窝,难以承受。在“乡园”时是不会有这种令人痛苦的声响的。将主观因素推诿客观,语似平淡,意更深沉。此类迁怒归咎于风雪声写法,心理情态能充分表现出来。看似无理,反见情痴,愈是无理之怨,其怨愈显沉重。叠句和数字“一”、“千”的运用强化着视、听觉感受中的焦虑,怨怼,幽苦,亦是此词值得辨味的佳处。纳兰性德身为一等侍卫,却极厌烦“扈从”公差,于是构成传统羁旅题材的又一种类型。

古诗词经典诗词摘抄篇6

山行

杜牧〔唐代〕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生处一作:深处)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和赞美深秋山林景色的七言绝句。第一句:“远上寒山石径斜”,由下而上,写一条石头小路蜿蜒曲折地伸向充满秋意的山峦。“寒”字点明深深秋时节;“远”字写出山路的绵长;“斜”字照应句首的“远”字,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由于坡度不大,故可乘车游山。

“白云生处有人家”,写云,写人家。诗人的目光顺着这条山路一直向上望去,在白云飘浮的地方,有几处山石砌成的石屋石墙。这里的“人家”照应了上句的“石径”,“石径”就是那几户人家上上下下的通道。这样就把两种景物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了。白云仿佛从山岭中生出,飘浮缭绕,既可见山之高,又表现云之淡白与山之苍翠相映衬,点染出明快色调。诗人用横云断岭的手法,让这片片白云遮住读者的视线,却给人留下了想象的空间:在那白云之上,云外有山,一定会有另一种景色。

对这些景物,诗人只是在作客观的描述。虽然用了一个“寒”字,也只是为了逗出下文的“晚”字和“霜”字,并不表现诗人的感情倾向。它毕竟还只是在为后面的描写蓄势——勾勒枫林所在的环境。“停车坐爱枫林晚”便不同了,倾向性已经很鲜明,很强烈了。那山路、白云、人家都没有使诗人动心,这枫林晚景却使得他惊喜之情难以抑制。为了要停下来领略这山林风光,竟然顾不得驱车赶路。前两句所写的景物已经很美,但诗人爱的却是枫林。通过前后映衬,已经为描写枫林铺平垫稳,蓄势已足,于是水到渠成,引出了第四句,点明喜爱枫林的原因。

第四句:“霜叶红于二月花”是全诗的中心句。前三句的描写都是在为这句铺垫和烘托。诗人为什么用“红于”而不用“红如”?因为“红如”不过和春花一样,无非是装点自然美景而已;而“红于”则是春花所不能比拟的,不仅仅是色彩更鲜艳,而且更能耐寒,经得起风霜考验。

这首小诗不只是即兴咏景,而且进而咏物言志,是诗人内在精神世界的表露,志趣的寄托,因而能给读者启迪和鼓舞。

322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