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战钢锯岭观后感范文
当观看完一部影视作品后,这次观看让你有什么领悟呢?写一份观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血战钢锯岭观后感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血战钢锯岭观后感范文(篇1)
这部影片给我的感觉就是震撼,在我现在的词典中,只能用这个词语来形容。
一开始以为多斯会在战争中放弃信仰,拿起枪,但是没想到的是他一直坚持了下来,而其中那个之前一直和他作对的战友却在战争过程中一直保护着他,让我为之感动;在战争中,所有人都自顾不暇的时候,有那么一个人愿意为你拼搏,帮你一把,难怪战友情那么深刻,经历过生死,其他的东西都不算事情了吧。
而多斯的爸爸出现在庭审中时,更多的是心酸,就像他自己所说,为国家付出了一切,却连一个参加庭审的资格,虽然最后还是将信件上交了,但是那是参加了一场极其惨烈战役的结果,那另外那些并没有那么多功勋,却也为国家战斗的人该是如何心寒。
到结尾时,他们称多斯为战士,那是当之无愧的,但同时他的妻子也是让我敬佩的,因为战场无常,但她却始终支持他,支持他的信仰与坚持。
其实没有想到过这部电影竟然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这给我的'不仅仅是震撼,也是震惊,没有想到真的有人可以如此这般。
多斯的爸爸说:我坚信国家的宪法,也正是因为坚信,才让我为之战斗;多斯亦是,坚持自己不拿枪的信仰。他们说,如果人在世上没有信仰的的东西,那么自己将不知道如何继续活下去。现在很多人很多事,正是因为没有信仰吧,因为没有信仰,所以无所顾忌;因为没有信仰,所以没有坚守,这个应该是我们时代所缺失的一些东西吧。
血战钢锯岭观后感范文(篇2)
全片最让我感触深刻的场景就是:
德斯蒙德所在的部队在前往钢锯岭的路上,一行人载歌载笑,暴露狂“好莱坞”还在和战友插科打诨开玩笑。
就在这时,迎面驶来一辆坦克开道,紧接着后面跟随几辆卡车,或是载满层层叠叠的死去战士的尸体,或是载着失去胳膊、头上包裹着纱布,军装沾满已经凝固了的鲜血的伤病员。他们的缄默和木讷的神情和作为接替部队的新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德斯蒙德的战友们见此情形后,还未从刚刚的喜悦中回过神来的笑容凝固在了脸上。德斯蒙德第一个脱下钢盔向刚从前线上下来的战友致敬,随后其他战士也脱盔敬礼。
因为他们知道,明天的自己,很可能也会是这副模样——残臂断肢或是马革裹尸。
不得不说,《血战钢锯岭》具有我看过的最长的对战争场面“毫无保留”的刻画,将一副血淋淋的战争图景清晰的展现在观众的面前。
上次让我看得心揪的战争镜头还是在《拯救大兵瑞恩》中,片头士兵在海岸登陆的那个场景。记得有个士兵刚爬上海滩,就被飞过来的弹片直接打断了整个右臂,他下意识的用左手捡起自己的残肢,然后木讷的在原地徘徊了一圈,不知道该继续前进还是往回走。
然而,这次老梅用了近一个小时的时长来表现我所能想象到的最真实的战争,真的是太让我触动。
听过一句话,“那些喜欢战争的,都是没有经历过战争的人”。
最后,还是感谢自己生活在和平年代吧。
愿世界和平。
血战钢锯岭观后感范文(篇3)
这是一场关于冲绳岛战役的片段,主人公戴斯蒙德·道斯是一个真实的人物,真的可以说他是一位神一样的人物了,在战场上,他不杀人,不拿枪,只是救人,而最终获得了美国国会荣誉勋章。
主人公因为信仰抵制拿枪,但是我是真的不明白主人公是不是真的理解战争的恐怖,我不质疑他的胆量,因为一个人在那样的一个环境下,敢于坚持自己的信仰,即使面对法庭的责难也坚持自己的信仰,这不是一般人的勇气,因为从众是作为一个人必然有的心理特征,能够拒绝这份诱惑便是一个人足够强大的表征。但是我真的'是不明白面对战场这样的“地狱”,如果不是你死就是我亡,他简直就是把自己放到敌人面前任意宰割,如果连自己都保护不了,他又凭借什么去救人呢,不过徒然送上自己的性命。虽然他自己很幸运,不但没有牺牲,而且就下了75个同胞的性命,但是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这么幸运,是不是每一个有信仰的人这样做都是对的呢?如果是,那么战争可能从来就不会爆发了。
战争从来都是残酷的,不知道电影是不是用来宣传信仰的作用,在我看来就是这样。我从不否认信仰对于一个人,甚至于一个民族的影响,因为在中国的历史上也有很多这样的人和事。但是仅靠信仰是无法完成一场战争的胜利,我从觉得他的这种对信仰的坚持在这种场合下,显得那么的幼稚。如果他只是作为后方的医疗兵我觉得没有问题,不用直面敌人,不用考虑你死我亡,只是单纯的救人,尽可能的救人,这个位置才是符合他的信仰的地方。
血战钢锯岭观后感范文(篇4)
上个星期,我看了一部火到爆的电影,那就是《血战钢锯岭》。
影片讲述了一位参加冲绳岛战役的医疗兵的故事。多斯是这部电影的男主角,幼年与兄长哈尔打闹时,抄起一块板砖打伤了哥哥的头,之后信仰的力量大增,在与罗西谈恋爱的时候响应号召参军,多斯坚持自己原本的信仰,拒绝拿枪的他缺坚持想要服兵役的念头,他酗酒的父亲拉下老脸向上司求情才使他不用再军事法庭度过余生,再钢锯岭一战中凭借自己的力量救了七十五人。
他懂得信仰,而xxx中重要的一条在于尊重他人,尊重每个人,不光是教徒,更重要的是每个人都应该日此。我们要向他学习。
信仰这个东西,不只只是宗教那么简单,它更多的是代表一种精神。信仰所催生出的`是一种强大的力量,正是这种力量得到了上天的眷顾,才让多斯在这种孤生之力的情况下拯救了那么多的生命,才使得多斯是一个懂得使用善良的人。
信仰使人睿智,信仰使人谦虚,信仰使人善良,信仰高于多斯的性命!
这部影片教会了我要坚持初心,坚定自己的信仰,要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挫折,不要气馁,要用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每一天,成为更好的自己。
信仰不只是一种信念,更是体现人的高尚的情操。看你是否坚持不懈地努力来实现自己的梦想,不怕困难,奋勇向前,拼搏到底,就像老师常说的:真正的勇者就是认清生活的真相,但是能依然快乐地面对生活。
不管以后的路有多么艰难,我也会在逆风中勇敢地挺过去,就像影片中主人公多斯一样,渴望知识,想把所有的知识全部印在脑海里。
血战钢锯岭观后感范文(篇5)
他是英雄,上级军官口中柔弱的“玉米杆”,却是战场上的孤胆英雄,在血与火的考验中,荣立二战作战史上的赫赫战功。他被授于美国国会荣誉勋章,同时也是首位获此荣誉的在战场上拒绝杀戮的医疗兵。
这样的.英雄值得仰慕,当一个人为心中的坚守而忍辱负重,不懈努力,哪怕误解重重,也不埋怨辩解,心存宽容,这已经非常难得。更何况,在出生入死的时候,全然忘记个人安危,全身心地投入抢救生命中,这个人就应该大书特书。全人类对于英雄的认同感是相同的,这才是影片《血战钢锯岭》得以拥有大批影迷的真实原因。
影片最后这样评价多斯:你为国家所做的贡献远超其他人。
当你坚持你的信仰,并为之付出,请相信,它一定可以感染身边的人。当钢锯岭下的士兵接下一个又一个受伤的战友时,道斯就已经拯救了他们的信仰。那些曾经对道斯不屑一顾的人,那些被道斯从钢锯岭上抢回来的人,我想,他们都明白了——任何人都没有任何权利要求你改变信仰。道斯告诉我,信仰的力量,是不可估量的。它不应该被埋藏,被嘲笑。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忠于吾心,忠于信仰,所有不可能都将成为可能!你所相信的,就是可以达到的!心怀信仰的人常常能创造奇迹,每个人的信仰都值得被尊重。也许,没有多少人能理解你的信仰,但最终所有的人都懂得了你对信仰的执着和坚守。当你怀有信仰,那就不是笑话,那就是你!
一个人一旦拥有了信仰,就会拥有不可战胜的精神力量,这种力量体现在永不放弃的行动,拥有信仰的人十分明确自己的人生方向和价值追求,也使得他无论面临任何挫折和困境,都会百折不挠,永不言弃。
血战钢锯岭观后感范文(篇6)
今天特意去看了一下朋友推荐的《血战钢锯岭》,虽然评价很高,但是名字实在是太有那种抗日神剧的感觉,所以期望并不高。意外的是,除了开头十分钟,整场电影看下来,我的眼泪就一直没停过。并不是影片故意煽情,相反,她讲的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虽然从小到大看了很多部关于战争的影片和电视剧,但是里面包含了太多的家国情怀,令我不太能感受到战争中真正残酷的一面。相反,看到敌人被杀,我会情不自禁的有一股兴奋和热血沸腾的感觉。在战场上,没有人认为杀人不对。但是《血战钢锯岭》这部电影没有主观的刻画谁对谁错,通过最长,最血腥,最真实的战争场面的镜头,让人感受到战争的可怕和残忍。
电影的主角叫多斯,影片中多斯的上司因为多斯入伍后不愿意碰枪而质问他:如果你的家园和亲人正在遭受敌人的`威胁,你还是不愿意拿枪反抗吗?你要做胆小鬼吗?多斯说:这个问题太复杂了,我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其实很简单,反抗压迫的战争是大势所趋的,多数人会自觉自愿的加入其中,就像中国的抗日战争,是民心所向。但是如果一场战争的本质是某些少数的当权派为了谋取私利或维护自己的统治而发动的,就算这些当权派打着再高尚的幌子,民众也会心生反感。这就是为什么一直会有很多人去反思一战和二战。这也是为什么影片中多斯的父亲背负着典型的幸存者罪恶感。
出于童年家庭的悲剧,多斯产生了强大的动机:我不能只自己活下去。正是这种动机使多斯在险恶的战场上仍然不放弃救助每个战友的信念。除此之外,多斯在入伍后不碰枪的这种坚持也令我非常敬佩和感动。能够在各种环境中做到最优化选择的人只能算精英,但是像多斯这样能够在逆境中坚持的人才是伟大的人。
血战钢锯岭观后感范文(篇7)
血战钢锯岭是一部由梅尔·吉布森执导的电影,讲述了二战时期美国士兵在太平洋战场上的故事。这部电影不仅仅是一部战争电影,更是一部关于人性和价值观的探讨。观看这部电影,不仅能让人感受到战争的残酷和人性的脆弱,更能从中汲取许多人生和价值观的启示。
首先,这部电影让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在战争中,人的生命显得无比渺小。电影中,许多士兵为了保卫和人民,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这让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即在生命面前,一切都显得微不足道。我们应该珍惜自己的生命,同时也要尊重和珍惜他人的生命。
其次,这部电影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复杂和脆弱。在战争的环境下,人们的情感和行为都变得异常复杂。电影中,许多士兵都曾经失去过亲人和朋友,这让他们的内心充满了愤怒和悲伤。同时,战争中的`压力和恐惧也让他们的心理承受了巨大的压力。通过这部电影,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人性的复杂和脆弱,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包容他人。
,这部电影也让我们看到了人性中那份坚韧和勇气。在战争的环境下,士兵们需要面对种种困难和挑战,但他们依然坚定地走在前线,保卫着和人民。他们的勇气和坚韧,让我们看到了人性中为可贵的品质。我们也应该在生活中保持坚韧和勇气,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不气馁,不放弃。
总之,血战钢锯岭是一部充满人性和价值观的电影,通过观看这部电影,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性和人的价值。我们应该珍惜生命,理解和包容他人,同时也需要保持坚韧和勇气,面对生活中的种种困难和挑战。
血战钢锯岭观后感范文(篇8)
经人推荐去看了正在热映的美国电影《血战钢锯岭》。这是一部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真实的故事,也许因为真实,所以电影里残酷的战争场面以及主人公戴斯蒙德-道斯的形象久久挥之不去。毫无疑问这部影片触发了我的思绪,从而欲罢不能、不吐不快……
剧情不再赘述,有兴趣的朋友抽时间看了以后应该不会后悔,在此仅从影片震撼到我的一、两个点位谈谈自己的点滴感受。
戴斯蒙德-道斯的生长环境决定了他不可能系统地学习和掌握xxx义,但这并不影响他对上帝的虔诚和信仰。由此我认为信仰的实质大概就是遵从内心,不论是基督、伊斯兰或者不一定是宗教的模式,只要坚定了内心深处那个最真实的原则,那么他一定是强大的、无坚不摧的。道斯小时候从一次犯错的惩戒中认知了上帝在心中的力量,到接受了女友赠送的一本《圣经》,使他意识到上帝与一切美好同在,更是强化了自己的精神信仰。他与其他年轻人一样有一腔热血,他与其他年轻人不同的是不论何时何地都固守着自己的信念。当面临责难甚至牢狱之灾的时候,他内心的坚定让他选择了不苟且,哪怕付出的更多……所幸不幸的事情没有再次降临,从而让他有了证明自己的机会。
如果没有后面的残酷的钢锯岭战役,道斯定格在战友记忆中的注定是懦夫、胆小鬼。战争是人类的悲哀,同时也是英雄们一展身手的史诗。谁能想像,在战争中拒绝使用武器进行杀戮的道斯会成为那场战役中最大的英雄……
道斯的人生经历证明了信仰是心灵深处最强大的堡垒,它绝不是可以标榜的标签。高亢的`赞美诗、面壁的讼经、一日三次的礼拜对于某些人来说只不过让他看起来更像信徒,从而达到个人想要在尘世中索取的目的。不能否认形式的重复可以催化量到质的转变,但是遗憾的是:形式上的繁杂和垒加,却在很多时候堵塞了找寻灵魂的出口!
真实的东西不一定都会有证明的平台,在社会底层挣扎着生活的人们也不完全都是行尸走肉,我敢肯定,他们缺少的,是通往证明自己的那条路径。
血战钢锯岭观后感范文(篇9)
电影故事讲的是男主角戴斯蒙德参军并参加战役的过程。电影之所以有灵魂是因为电影有一条暗线:男主角的心路历程。他不杀人的信仰从养成,到被误解,再到被尊敬的过程。我虽然看梅尔吉普森导过的电影很少,但是很喜欢《勇敢的心》。感觉他很擅长塑造特别轴的人,那种无论外界如何阻挠都坚持自己的角色,这是他的电影让人感动的地方。
如果你说这部电影是个恐怖片,我觉得不夸张,电影中的恐怖氛围做的不亚于温子仁的那种恐怖片。首先钢锯岭的描绘就很吓人,在士兵们上去之前电影给了一些特写:在钢锯岭被打败的士兵们的尸体被卡车一大批一大批的拉下来,还有上一波人对日本兵的表述。前面做足了伏笔,这场恶战来的还是猝不及防,我们脑子里可能想象了一千种战争的场面,但都没有眼前的.震撼,血腥倒是其次,“真实”是我更想用的词。
这部电影的真实归功于梅尔吉布森和制片人们,他们选择了质感更优的2D。如果电影是3D的话,电影就趋向于华丽了,但这种严肃的历史题材适合真实感而不是单纯的视觉冲击。虽说电影充满了爆炸,但和迈克尔贝的爆炸不一样,前者是倾向于为电影里的剧情和细节服务的,而后者是倾向于给人欣赏的。像《血战钢锯岭》这样的电影相对更深入人心。打个通俗的比方:看迈克尔贝的电影就像看德国队和阿根廷队踢球,而看梅尔吉普森的电影就像看中国队和韩国队的。
如果这部电影在强调个人英雄主义,那就浅了,相反,这是一部反个人英雄主义的电影。首先,电影虽然男主角是军医,但是电影讲的是一个团队的力量,整个战争所有人一起分担恐惧和伤痛,才有了最后的胜利。而且电影是以一个“辅助”为主角,而不是拿枪的人们。
推荐大家去看这部电影,我和小伙伴们都边哭边看完的。
血战钢锯岭观后感范文(篇10)
《血战钢锯岭》这部电影给我带来了极大的震撼,它不仅展现了战争的残酷,更凸显了人性的光辉。
影片中,主人公戴斯蒙德·道斯坚守自己的信仰,坚决不拿武器上战场。在旁人的质疑和误解中,他始终没有放弃自己的原则。这种坚定的信念让人敬佩,也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信仰的力量是无穷的。即使在战火纷飞、生死未卜的环境下,道斯凭借着对上帝的信仰和对生命的尊重,一次次冲入枪林弹雨,拯救了数十名战友的生命。
战争的场景逼真而残酷,让人仿佛置身于那个硝烟弥漫的战场。断壁残垣、血肉横飞,每一个镜头都让人感受到战争的可怕。然而,正是在这样的极端环境中,道斯的英勇行为显得更加难能可贵。他没有用武器去杀敌,而是用自己的双手去拯救生命,这种非暴力的勇气和善良令人动容。
电影中的人物塑造也十分成功。道斯的勇敢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冲锋陷阵,而是一种对生命的执着守护。他的战友们从最初的.不理解到最后的敬佩,这种转变也反映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善良的最终胜利。
观看完这部电影,我对战争、信仰和勇气有了更深的思考。战争是残酷的,它带来的是无尽的伤痛和破坏。而像道斯这样的人,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爱与和平的力量。他的故事告诉我们,即使在最黑暗的时刻,只要我们坚守内心的善良和信仰,就能够创造奇迹。
《血战钢锯岭》不仅仅是一部战争片,更是一部关于人性、信仰和勇气的赞歌。它让我们明白,和平来之不易,我们应当珍惜;而善良和勇气,将永远是我们在困境中前行的明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