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文案网 > 实用文 > 观后感 >

自然博物馆观后感

时间: 龚锴 观后感

最终,一篇优秀的观后感应当能够启发读者思考,促进文化交流,甚至影响人们对艺术和生活的认知。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一些自然博物馆观后感,仅供参考。

自然博物馆观后感

自然博物馆观后感篇1

今日,风和日丽,学校组织我们参观北京自然博物馆和中国地质博物馆,简称博物馆游。因为是学校第一次组织参观,所以我异常兴奋。天还没亮,我就在床上翻来覆去,妈妈只好让我早做准备。终于熬到了起床时间,爸爸开车送我到学校的大巴,坐上车,没过多久,就到了位于天桥的北京自然博物馆,我们一个个迫不及待的冲了进去。

北京自然博物馆又动物世界、昆虫世界和恐龙公园等展区;动物世界又狮子、狒狒等标本。昆虫世界中的标本可真不少,像蝗虫、甲虫和蜜蜂等;而恐龙公园内,一只只恐龙正在“大开杀戒”,有的张着嘴四处乱窜,有的在自相残杀,霸王龙是它们中的一只,它在恐龙群中横冲直撞,吓得其它恐龙四散奔逃,迅猛龙也是其中的一只,它是个“长腿将军”,只要听见一点儿咆哮声,就立刻逃的无影无踪。

接下来是看3D电影,虽然有身临其境之感,但影片内容及其无聊,一群蚂蚁成群结队的搬一只死苍蝇。电影结束后,我们上了车,在车上大家高高兴兴地谈论着所见所闻,哎,又到了中国地质博物馆。

中国地质博物馆分四层,八个展厅:化石展厅,矿物展厅等。化石展厅内,陈列着翼龙、三叶虫等古生物化石;矿物展厅里有晶莹的水晶、形状各异的方解石等等,它们都是珍稀的矿物,宝石馆内有猫眼、钻石、祖母绿等珍贵的的石头。

还没看够,回去的时间就到了,我们恋恋不舍地离开了中国地质博物馆,踏上了回家之路。车上,许多同学都在闭目养神,而我仍然沉浸在游览的回忆中,祖国真是地大物博呀!

我们的一个教学特色就是:自然特色。为加强学习,我们决定参观“自然博物馆”。

自然博物馆观后感篇2

新雨后的上海,迎来了一个阳光明媚的周末,民建静安区委新会员支部会员携家眷共70余人来到新落成的上海自然博物馆参加一年一度的新会员支部会员日活动,今年会员日活动的主题是“和谐家庭,奉献社会”。

这所曾经位于延安东路260号的上海自然博物馆,承载了上海这座城市不少市民的童年记忆,而今搬迁到了幽静的静安雕塑公园内。新落成开放的上海自然博物馆新馆总建筑面积约4.51万平方米,共有5层,是一所包括古生物学、植物学、动物学、人类学、地质学、天文学等多种自然科学的综合性博物馆,馆内珍藏了大量自然标本及图书资料,是一处开展科学研究和社会教育的理想科普基地。

下午1点30分会员们正式开始参观,从探究“起源之谜”到观澜“生命长河”,从体验“演化之道”到眷恋“上海故事”,从领略“生态万象”到赞叹“缤纷生命”,从感悟“人地之缘”到玩味“大地探珍”,最后新会员支部的会员们共同聚集在“探索中心”瞻仰为人类自然科学探索奉献出毕生精力的科学家们,他们的杰出成就和优秀事迹深深震撼了每位会员的心灵。

上海自然博物馆的参观之旅是一场视觉、听觉、触觉的自然科学盛宴,丰富了我们的自然科普知识,也提高了孩子们探索自然的兴趣。

通过这次参观活动,不仅加强了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沟通与互动,促进了民建区委会员小家庭的和谐与和睦,而且让我们民建区委新会员大家庭的成员相互之间加深了了解,民建大家庭的氛围更加其乐融融。同时在这次上海自然博物馆自然之旅的道路上,我们重温了那些默默无闻或耳熟能详的杰出科学家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忘我奋斗的事迹,这些都激励着我们民建新会员要脚踏实地、矜矜业业地做好本职工作,更要奋勇向前,不断探索,更好地参与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之中,为建设美丽中国而共同奋斗。

自然博物馆观后感篇3

北京自然博物馆,是我一次坐车时无意中发现的。之所以会注意,主要是因为它的外形,有点咱们新中国五十年代时期的建筑风格。以至于一看到就非常的好奇:那是什么呀?后来一查,才知道是一个自然博物馆。

虽然对于花草树木,我仅仅知道榕树(那是因为我的家乡被称为榕城,早年间满大街都是榕树,从小在树间爬来爬去,所以很是熟悉)、柳树,估计是人都知道吧。在我家那边,柳树是种在河边的,非常的美。而在北京,柳树居然出现在马路边,让我很是觉得奇怪)、松树(一是因为它会结松果,那是松鼠爱吃的,所以知道。二是陵园四周种的都是松树,这对于喜好研究皇陵的我,自然是见的多了,所以更是知道),其他的,估计他知道我,我不知道他。更何况对于花,我仅仅差不多能分的出牡丹、玫瑰和梅花的样子,其他的,也是一概不知。所以对于自然界,我兴趣不大,知道的就更加的少。以至于在超市买菜的时候,对于绿叶菜,经常是上面挂的价牌与下面摆放的菜,我分不出谁是谁。

可不管怎么说,那也是一个大博物馆。听说也是免费的。也就在十一国庆的难得时间里去了一趟。转了一圈后,感到收获不小。

北京自然博物馆,位于首都南城中轴线上的天桥地区。在它的一侧,就是天坛。而对面即为天桥剧场。其前身是成立于1951年4月的中央自然博物馆筹备处。1962年正式命名为北京自然博物馆。

北京自然博物馆的馆藏标本据说有二十余万件,其中相当数量为国家一二类保护的动植物标本。其中有恐龙化石标本,那么大只,要是现在还活着的话,有点恐怖。还有几万年前的化石,居然能让我亲手摸到,很是新奇(可摸完以后,其实和石头没区别,甚至于要是扔在外面,估计绝大多数人都不会理睬,因为和普通石头没太大区别)。较为兴奋的是能摸到传说中的猛犸,它那象牙比我一个人还要高许多,很是壮观。

在博物馆中,我觉得最好看的要数动物标本,向什么什么马、什么什么鹿、什么藏羚羊、还有野猪、非洲狮、长颈鹿等等,虽然只是标本,但活灵活现,仿佛活着的似的,外加以假乱真的背景,让你仿佛置身于森林里一般,让我很是开心。

好了,废话不多说,反正说再多,也说不清楚,不如图片发出来,供有兴趣的欣赏欣赏吧。

寒假期间,爸爸带我参观了北京自然博物馆。我一直就对自然和动物充满了好奇心,所以刚一到那里,就急不可待地走进展馆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了。

自然博物馆里有动物、植物、古生物、人之由来、恐龙世界、水生生物等六个基本陈列馆。我们首先来到了古爬行动物厅。刚一进门,我们就看到了一个巨大的恐龙化石。足足有两三层楼高,三、四十米长。爸爸一边看介绍一边说:“这只恐龙是恐龙家族中最大的一种恐龙,被称作马门溪龙。这种恐龙成年后可以长到22米以上,重数十吨。生活在距今一亿三千万年前的侏罗纪晚期。”我仰着头,围着它看了一圈,脖子都酸了。大厅中还展示了许多恐龙骨架,如称王称霸的霸王龙,小巧玲珑的恐爪龙,背上布满剑板的沱江龙,威风凛凛的永川龙,展翅翱翔的翼龙,称霸海洋的鱼龙等等,让人目不暇接。

最有趣的地方要数《动物——人类的朋友》展厅了。里面分为无脊椎动物、鱼类、两栖动物、保护动物、昆虫世界和动物之夜等7个主题单元。在一个叫做“动物之夜”厅里,我们伴随着自然界的风声、雨声、鸟鸣、兽叫,走进夜幕之中,体验到动物之夜的奇妙感觉。那里很像热带雨林,许多动物隐藏在茂密的树林里。我和爸爸在里面走着走着,突然有一个东西碰了爸爸的脑袋一下,吓了爸爸一大跳。爸爸捂着脑袋抬头看了看,原来是一只猴子挂在树上,全身毛茸茸的,正瞪着眼睛看着我们呢。

最后我们进入了水生生物馆。那里有许多稀有的鱼类在鱼缸里游来游去,非常好看。比如神仙鱼个头很小,全身呈现淡白色,鳍和尾巴好像是一片一片的,游起来很像在风中飘扬。还有珍贵的中华鲟大标本和食人鱼标本。

参观自然博物馆,使我们了解了许多神秘而宝贵大自然的知识。我们知道了生命的起源和演化经历了几亿年的漫长岁月,通过六次生命大爆炸,才形成地球现在的样子。我们也知道了人类是由动物通过劳动进化来的。我们还深深体会到了保护大自然的重要性,这样就不会有更多的动物灭绝了。我们带着对神奇大自然的无限感叹,同时又带着许许多多新的疑问走出了自然博物馆。我想:今后我要更加努力地学习,等长大以后,去探索那些未知的大自然的奥秘。

自然博物馆观后感篇4

学校组织我们星期三去参观北京自然博物馆,这天虽然细雨蒙蒙但丝毫不影响我们的心情。我们坐上巴士,感觉时间过得很慢,怎么这么久还没到啊?终于,我们来到了北京自然博物馆门口。

在大厅里有宣传册,上面是自然博物馆的地图,一向喜欢小动物的我,看到上面有以“动物——人类的朋友”命名的专题馆,自然不能错过,便急忙奔去。“哇!”我不由发出惊叹,一进展厅我第一眼看到的是一只很大的北极熊标本它身上的毛像雪一样白,眼神是那样的可爱,如果没有东西挡着我真想抱抱它。但一想到这么可爱的动物已濒临灭绝了我不由难过起来。跟它和了好几张影才接着往前走。在一面墙上有几十种蝴蝶标本有红锯蛱蝶、虎斑蝶、鹤顶粉蝶,色彩斑斓,让你眼花缭乱,可惜这些蝴蝶也濒临灭绝。不光有蝴蝶标本还有豹子、金丝猴、马来熊、东北虎、熊猫标本,一个个都是那么逼真、可爱。

参观完这个展厅我的心中有了同这个展厅的名字一样的感觉“动物——人类的朋友”,是啊,现在许多动物都已经灭绝了,如果人类再不保护动物的话,动物可能会从此消失,所以请保护动物吧!

自然博物馆观后感篇5

今日,风和日丽,我们学校组织我们去参观北京自然博物馆,简称博物馆游。

在教学楼边,一大排大巴车已经原地待命。上了车,我的心像一只飞奔的快马,希望着笨重的车体赶快开动,在途中,我总情不自禁地向外眺望着,迫切的希望能看到那“北京自然博物馆”几个大字。

到了博物馆,我们第一站来到了原始哺乳动物展,讲解员阿姨先后为我们介绍了大象、马与犀牛的进化过程,讲述他们从矮小到笨重在逐渐走向灵活,随后,我们看到了一个机器,它可以测出你的体重,并与史前的生物做比较,于是我们几个重量级的人物一起上秤,与马门溪龙做了对抗,竟然还是差了它200多倍,我们又看到了中国的第一朵花,他小巧玲珑,虽然是个化石,但我们可以感受到它的生命力旺盛。之后,我们来到了水生动物的房间,看到了史前生物,如三叶虫等,通过一个镜子,我们看到了几个水生动物的种种变化,虽然叫不上来名字,但我们都津津有味地看了半天,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感到惊叹。然后,我们上到了二楼,正直走过去,看到了蕨类植物繁荣时期的景象,一株株形态各异的高大树木呈现在我们眼前,在树的旁边,我们可以看见一只只音箱大的蜻蜓,异常可怕。继续向前走去,我们渐渐地从远古走向了现代,我们看到了现代动物的巢穴,例如海狸,它把它那圆圆的脑袋露出水面,友好的向我们招呼,随后,我们看到了许许多多的陆生动物,例如狼、鹿、虎的家园,虽然他们繁殖能力强,但因认了的肆意破坏,他们的数量正在逐步将少,引起了我们的重视。最后,我们往楼下走,来到了一个现代生物的房间,体验了猫头鹰的视觉,触摸了现代的种种奇怪生物,但没多久,集合时间到了,我们才恋恋不舍地慢慢走回去集合。

这次参观博物馆,使我了解了许多的生物的结构特点,进化过程,虽然我不是第一次来,但是这次我依旧感到很新奇,巩固了知识,不过遗憾的是我没有去参观恐龙的房间,不过如果有时间,我一定会再来这个博物馆来了解更多的生物奥秘。

自然博物馆观后感篇6

今天参观了自然博物馆,一进门,映入眼帘的便是蝴蝶特别展。平时我对蝴蝶有很多的疑问,今天刚好可以进去了解了解。在蝴蝶展里,我看到了好多形状,颜色各异的蝴蝶。我记得有枯叶蝶,花斑蝶,青凤蝶,还有各种各样的粉蝶等等。我还知道了关于蝴蝶一生的生活,先是破茧而出,变成毛毛虫,然后吐丝结茧,最后破壳而出成了蝴蝶,于是又有了小幼虫,就是这样不断循环下去。

我还去了地球的初始生活,有泥盆纪,寒武纪,白垩纪等等,还了解了许多早期已灭绝的食肉动物和植物,其中,我最喜欢的是菊石。接着,我们来到地球外的宇宙空间,那里讲述了,星星,太阳,月亮和陨石的故事。这是我第一次来到这里,体验了许多不同的生活,我觉得这次我学到了很多东西。

自然博物馆观后感篇7

星期天,我们嘉兴晚报小记者来到上海自然博物馆参观。

一大早,我们先来到教室等带队老师的到来。老师来后,我们排好队坐上大巴车,踏上了去上海自然博物馆的旅程。在大巴车上,我感觉很是无聊。我东瞅瞅,西望望,想看看别人在做什么。我看到有的人在看书,有的人在吃东西,还有的在玩电子游戏等等。一个多小时后,我们终于到达了目的地——上海自然博物馆。我像是被关了多年后终于获救的“犯人”兴奋的从大巴车上“冲”下来。

参观自然博物馆的感觉和坐大巴车的感觉截然相反。博物馆里好玩,有趣,关键是可以学到许多新知识,仿佛给大脑又可打开一个新的关卡;而坐大巴车很无聊、没劲。

从大巴车上下来后,导游给我们先介绍了一些博物馆的外部特征及参观时的注意事项,然后我们的参观之旅就真正开始了。

我们首先参观了“起源之谜”展区。这里有许多发明家发明的望远镜,显微镜展品,还有很多关于地球是怎么出现的,宇宙是什么,生命是怎么出现的,等等只是信息。穿过“起源之谜”展区,我们来到了“生命长河”展区。这里有许许多多动物标本,有熊、狼、鸟类、猴子等等。但我影响最深刻的是恐龙。只见一只巨大的蜿龙吊在半空中,摇晃着又长又粗的脖子在那叫着。看完这些标本,我们来到了有蛇、蜥蜴、蝴蝶、水母的地方。那些蛇和蜥蜴就像死了一样静静地趴在地上;鱼和水母很有趣,鱼儿们摇晃着尾巴,一会儿在珊瑚里游来游去,一会儿在水里打闹、玩耍。看完这些,导游将我们领到“生存智慧”展区。在这里我们了解了小动物们的聪明才智。比如,一只小鸟为了吃到躲在树洞里的小虫子,会找一根带杈的数值将小虫子捅出来;兰花螳螂为了躲避天敌,会将自己伪装成兰花的颜色等等。看到这些我们小记者们都赞不绝口,议论纷纷,那场面热闹极了。再往前走,来到了“走进非洲”展区。这里有许多非洲的动物,大多数都是肉食动物。这里还有许多娱乐项目,但我最喜欢玩“点松果”游戏。由于时间不早了,我们看完“走进非洲”展区后结束了一天的旅程。

上海自然博物馆的每个展区都非常有趣,希望下次有机会再去参观。

自然博物馆观后感篇8

早就想去北京自然博物馆了,昨天网上买了门票,今天下午就跟老爸一起去参观了北京自然博物馆。去北京自然博物馆费劲很多周折,换乘了很多条线路,终于到达了目的地。

我怀着激动地心情走进了自然博物馆。我们先去了哺乳动物厅,这里有各种动物的化石,还有我最喜欢的恐龙化石,真是太奇特了。我还了解到气候、温度等环境条件对哺乳动物进化的影响。哺乳动物厅还介绍了各种动植物的进化过程,大大开拓了我的眼界,丰富了我的想象。我在展厅看到了非常珍贵的阶齿兽的“真面目”,据说它白垩纪之后最大的哺乳动物。我还看到了让热惊讶的大象“祖先”黄河象,十分巨大,让我目瞪口呆。

逛完了哺乳动物厅,我们又去了植物进化厅。想不到植物也有跟动物一样的进化史,一个个标本、化石让我眼花缭乱。一个小小标本引起了我的注意,原来它是全世界最早的被子植物化石,非常小巧可爱,它的学名叫辽宁古果。看完这些化石后,我又去了海洋动物厅,里面的标本有大有小,小的需要在显微镜下查看,海洋是生物起源的地方,充满了神奇,至今仍然有很多生物未被发现。

参观完自然博物馆,我感受到了自然的奇特。

自然博物馆观后感篇9

3月15日,在__老师的组织下,我们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课的全班同学还有部分本科生去参观了北京自然博物馆。收到这个通知时,我们还挺兴奋的。不仅不用宅在学校可以出去透透气,而且参加博物馆还可以增长自己的知识,因为之前也没去过,所以很期待。

当天一早我们就和同学相约乘车来到了博物馆,到博物馆时因为还没到开馆时间,所以我们还在门口等了很久。当时还挺迫不及待的。

后来__老师来了,开馆时间也快到了,我们便稍微提早进了馆内。解说员跟我们做了简单介绍便开始带领我们参观,边参观边在一旁给我们解说。

在一层我们的参观路线是“古爬行动物厅—恐龙公园—无脊椎动物厅—生命起源厅”。给我印象最深的要数各类恐龙化石、恐龙骨架了,每一座恐龙骨架及恐龙化石下都有解说牌,会介绍该恐龙的相关信息。在没人带领没人介绍的情况下,我们也可以根据它展示的恐龙类型和解说牌对该恐龙有一定的了解。接下来就是恐龙公园了,一进入恐龙公园,仿佛我们大家都进入恐龙时代了。一只只体型巨大的恐龙,或伸着脖子、或捕食状、或奔跑状、或休息状,各种形态都有,栩栩如生。加之还伴有一阵阵恐龙叫声,还能看到他们身体心脏跳动的样子,还能看到它们嘴一张一合的,俨然就像群真的恐龙在你面前。通过观察不同恐龙的不同形态,或观察它们捕与被捕,你就能立马对不同的恐龙有一定的了解,然后加上解说牌和讲解员的解说,我们可以较容易就了解不同的恐龙。了解那个时代恐龙生活的场景,了解恐龙们的敌人与朋友。之后还看到慈母龙和一窝恐龙蛋,那一堆蛋里有的已有恐龙破壳而出,有的还只被小恐龙们捅出一个小洞,有的还完好无损。已出生的小恐龙们张着小嘴嗷嗷逮捕的样子,甚是可爱。再看看恐龙妈妈,望着小恐龙的眼神,是那么慈爱。解说员说慈母龙是最慈爱的恐龙了,说其他恐龙等小恐龙们出生后就不管他们,而慈母龙会一直守着小恐龙们,直到它们完全能自立。这让我想到了我们的父母们,何尝不是慈父慈母呢?动物们其实有很多和人类相似的地方,他们之间也有关爱。

恐龙馆参观完后,看到出口处有一块解说牌,上面介绍如果把地球出现的时间看成24小时,那么恐龙出现了52分钟,而人类只出现了9.4秒,如今人类却面临各种生存问题,因此呼吁人们珍惜环境,珍爱生命。参观完恐龙馆解说员特意提醒我们看这块写着“结语”的解说牌,我们完全能够体会博物馆和解说员们的良苦用心,自然的力量实在太伟大了,它赋予我们生命,赋予我们各自物种,使我们的世界充满多样性而不单调,如今我们却不断地破坏着自然,自然才会给我们“报复”。所以展馆有效地把科普和呼吁环保结合在一起,授人已知识的同时,也影响人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对人们进行了可持续发展教育,以鼓励大家共同环保,创造更和谐的自然。

接着我们还参观了水生生物馆,看到各种深海中的鱼、虾、龟等,一群群五彩斑斓的鱼儿在水中游着,觉得非常可爱,甚是喜欢。同时,也为它们本可以自由遨游于广阔的大海中,如今却不得不被禁锢在狭窄的玻璃缸中而觉得惋惜。幸好听说鱼的记忆只有7秒,7秒后它们又忘记所有开始新的旅程,所有它们大概不一定知道自己被禁锢在小小的玻璃缸中呢,它们也许仍以为自己畅游在广阔的大海中,因此它们看上去还挺悠闲自得的。

接着我们参观了珍稀动物馆,看到各种珍贵的保护动物,有大熊猫、金丝猴、北极熊等,还有各种蛇虫鸟雀。它们一个个立在墙上,那么逼真。解说员说这些动物的皮毛都是真的,因此他们看上去都是那么真实,仿佛真的一下成了现实生活中的珍稀物种大聚会。各种标本,各种仿真,实在太漂亮了。不过这里的物种实在太多了,光蝴蝶,一面墙就有几十种,因此解说牌的内容就不详细了,对于这些物种的了解就少之又少了,得靠自己平时的知识积累。解说员对这一区域讲解的也不多,可能真的是太杂太多了,讲解起来很麻烦,不便讲解。

之后让我印象比较深的就是马赛人馆,这里对马赛人做了非常详细的描述。有他们的房子的仿真,有对马赛人本身的模拟,有对当时环境的完全模拟,感觉一切都那么真实。看着他们简陋但功能齐全的房子,看着房钱做着的中年马赛人妇女,一切都那么安详、自然。墙上有各种对马赛人介绍的展牌,包括他们的生活习俗,婚姻制度,葬礼等等。这一区域对马赛人的介绍非常全面细致,完全可以自己参观就能足够了解。而且对马赛人及马赛人房子的模拟太像了,仿佛我们就到了马赛人生活的地方。

接下去,我们就自由参观。我参观了人体馆,那里有对人体的想象介绍,包括人体的各个器官,包括内部的器官以及四肢大脑等,还有专门介绍人类出生的过程,包括不同时期的婴儿,他们怎么一步步有受精卵变成十月大的婴孩的,还有对各身体系统的详细介绍,还有一些体验设施。不过,这个馆的设施有些陈旧,所以很多体验设备都已经不可用,而且很多模型也受到一定程度的破损。对各部分内容的解说也不是很详细,因此这个展馆参观完后,还是存在挺多疑惑的。

此外,当天正好有专家在展馆做讲座,主题是人类的起源问题,讲的主要是人类有猿猴到人的演化过程,以及科学家们的探索和发现过程。因为很多探索发现过程专家都参与其中,所以通过此讲座能了解很多在书本上难以了解的专家个人经验性知识,感觉受益匪浅。

这次的自然博物馆参观收获很多,感触也很多。体验到自然的伟大,生命的伟大和人类的渺小,明白人类只不过是自然的一员,应该和动植物们平等相处,尊重它们,尊重自然,

自然才会尊重我们,我们才能在自然界中和谐相处,才能和自然和谐相处。

自然博物馆观后感篇10

一进科技馆,我们都“哇”地惊呼起来。只见展厅里面有各种各样的科学小游戏,我们都跃跃欲试,准备体验一下科技的“力量”。有充满魅力的“一笔画”,还有可怕的“音响小屋”,尤其是当你正在体验动感喷泉时,你会觉得那有力的水花就像你的动力,跳跃着。别看些小游戏很简单,其实当你真正去玩的时候,你会体会到一种奇妙而又充满疑惑的感受。当我们正在感受那种“力量”时,一个个脸上都挂着笑容,因为那实在太新鲜啦!我们在想,如果现在的世界就是这个样子,那该有多好呀!

体验了了科技馆,我们该去自然馆了。一路上,我想:这自然馆是什么样子呢?应该是温度比较高,空气比较湿润的一个地方吧?进了自然馆,让我大开眼界,只见动物标本一个个虎视眈眈地望着我,似乎都准备攻击我这个外来者。可惜它们已经不在这个世界上了,留下的只有那色泽鲜艳的皮毛和威武的造型。到了化石区,更让我至身于这个13亿年前的远古时代。那时的恐龙、三叶虫、黄河象和古长颈鹿,一个个都呈现在我的眼前,可是它们也像标本一样,因为气候环境而变得越来越少,以至于灭绝。世界上有三百万种生物,但是已经灭绝了许多。所以,我们更应该爱护环境,给动物一个美好的家园。

参观了博物馆,让我知道了,人类发现大自然的秘密只是一小部分,还有很多没有被发现。希望在未来的世界里,好玩的科技仪器再多一点,活生生的“动物标本”能随处可见,让我们的地球既具有魔力,又是一个生命的摇篮。

自然博物馆观后感篇11

清新的空气,被春雨洗刷得青翠欲滴的花草,看上去都是那么的舒心,春天真是多雨的季节,毛毛细雨足足下了一个礼拜,到了周六,细雨还在不停的下,但丝毫拦不住我们旅行的脚步,我们“银翔文学社”十几人身着文学社服装,分别从两边公司出发,到达我们旅的地点:东莞市科学技术博物馆。东莞市科学技术博物馆位于新城市中心区中心广场内,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十分便利,与东莞市政府行政办事中心、会议大厦、展览馆、玉兰大剧院、图书馆、青少年活动中心等标志性建筑有机组合成一体,是东莞市新建的环境优雅、秀美灵气、充满活力的现代城市精品。

走进科技展厅,才知道在当今这个飞速发展的社会,科技是多么的先进,凝聚了多少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活灵活现的创造,逼真的表情与动作,倾注了多少艺术家的心血。同时,对于一些古物模拟展示,也让我们了解到我们祖国的历史,让当代的人能了解我们现在所使用的东西是怎样被发明出来的,我们要学习他们的开拓精神,向着科学的高峰不断的攀登。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机器人的音乐演唱会,有钢琴、小提琴、笛子及一些西洋乐器,对于这种高科技的东西,我还是第一次看到呢?所以迫不及待的凑到最前面,当音乐响起的时候,所有的机器人一起合奏了一曲《小城故事》,他们逼真的动作引来大家的阵阵喝彩声,我们一行人又观看了其它的项目,有原始人的钻木取火、牛拉犁农耕及纺车、还有原古人是如何抽水的,小乔他们都还上去试了一下抽水,不过没过几分钟就下来了,我想可能是太辛苦了,因为脚要不停的踩轮子,带动抽水工具。可想当时的人们生活是多么的辛苦,我们更应该珍惜现在的生活。接着又参观了视频电话,我想这就是未来将要普及的电话模型,我和小邓还实地试了一下,在通话时果然能看到对方的样子。视频电话的普及我想将来一定会受大家的欢迎,特别是对于长期在外的人,如果能在电话中即能听到家人的声音,又能看到家人的面孔,一定能化解很多的相思之苦。另外便我感兴趣的“神舟”模型,只可惜我们参观的时间比较紧张,没有亲身体会坐上去的感觉。

参观的项目很多,所以不能一一介绍,在这里,体会最深的是人类的智慧无穷及科技的发达,这些东西再逼真,看起来再聪明,但终究是人创造出来的,他们的聪明智慧永远是超不过人类的,比如我们在参观机器人拼图时,发现机器人能将很多不同的小图片拼在一起成为一幅美妙的图画,当人人都在赞叹机器人的能干时,小邓趁大家不注意,将所有的拼图打乱,机器人就再也找不到地方,再也不知道如何去拼图,管理员只好再重新设置一下程序,机器人才能重新工作。这说明机器人的操作只不过是按着人脑固定的的思维程序进行,只要人们改变其中的任何一项,那么他就不知道该如何去行。

自然博物馆观后感篇12

从我踏上新疆这片土地开始,我就深深喜欢上了那里的味道,璀璨文化的古老沉香,多姿多彩的世界民族之林的风俗雅致,还有那里人民长期和自然搏击而产生的一种粗狂壮丽的深沉。这些都让我着迷。

那天,很幸运的被教师带去看了新疆历史博物馆,在那里我看到了很多,更加深刻的了解到了它独具魅力的沧桑历史。跟随着解说员的脚步,我谦卑的走过了新疆数千年的历史跨度,感受到了那动人心魄的美丽。

刚入门你就看到那个恢弘的建筑,由于对文化的敬畏,我对这个于1959年落成的建筑物肃然起敬。它的一楼,绕过那个立体的新疆全景地图,便能够看到新疆古代历史文物,并且了解到新疆民族风俗。一路从新疆的石器时代,走向青铜时代,铁器时代,秦汉隋唐时期,宋元明清时期的历史概貌和丰富内涵。那些文化遗产有着上万余件,令人流连忘返,美不胜收。

新疆自古以来就是各民族迁徙,纷争,停留之地,各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相互学习,相互融合中发展至今。新疆,其中主要民族有13个,主要少数民族有12个,不一样的地理环境,不一样的宗教信仰,使得各民族在文化生活习俗方面各有不一样之处。

步入二楼,除了略微的吃惊,就是对于未知的敬畏和崇拜,那些历史悠久的古尸,横亘在历史两端,诉说着古老的故事,让人清晰的了解到新疆是世界民族文化交会的十字路口。

我们不能忘记历史,《旧唐书魏徵传》这样说道:“夫以铜为镜,能够正衣冠;以史为镜,能够知兴替;以人为镜,能够明得失。”我们要做的,就是以此来激励我们担当起建设祖国的重任,未来是属于我们的,为了能更好的报效祖国建设家园,我们应当努力的学习文化知识,提高自身本事,增强素质,适应社会需求,做社会需求的合格人才!我爱我的祖国。

自然博物馆观后感篇13

时间能够改变一切,见证沧海桑田的变迁,沦为了历史。

那么,历史是什么?它是时间的印记么?抑或是每个历史时刻、每个历史事件都被时间所固定而成为永恒?而在历史的点滴时刻,又有哪些震撼的绝响,久久不能平息,幽幽萦绕于后人的耳际?一座城市有着怎样的发展史,它是怎样改变一个地区、一个族群、一个国家的?20__,3月20日,带着这样的疑问和好奇,我们小组一行三人,带着一种探索的情绪,带着一种对历史的敬畏,带着对古代人民的敬仰,乘坐公交车来到了――杭州历史博物馆,参观展览,穿越时空,回望历史,思索未来。

经过了一个半小时的长途跋涉,我们来到了坐落于吴山中麓的杭州历史博物馆。因为与著名景点城隍阁和清和坊古街近在咫尺,在通往博物馆的道路上人流如织,川流不息。我们沿着山路拾级而上,可是随着与博物馆的距离越来越近,周遭的环境越发显得安静。没有明显的路牌指示,我们在询问路人,几经周折后,才找到了杭州历史博物馆。与山下的吴山广场的喧嚣繁华相比,那里显得异常安静,静得令人不安,但这种不安绝不是恐惧。

来到了博物馆的前厅,那里的游客寥寥无几,领取了相关介绍资料后,我们开始了穿越之旅。从宣传手册上我们得知,杭州历史博物是杭州市唯一一座反映杭州历史的城市综合性博物馆,馆内展厅共分三层,陈列品以历年杭州出土的珍贵、精品文物为主,全面又重点地反映了杭州的历史面貌,20__年杭州历史博物馆被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首先我们进入了一楼的原始社会至六朝南北朝时期展厅、隋唐至吴越市区时期展厅以及运河厅。杭州是我国七大古都之一,历史文化悠久,有“中华礼貌曙光”之称的良渚文化就在那里升起,个性是吴越国和南宋建都杭州时期,留下丰富历史遗迹。在一大块钢化玻璃下,是南宋临安府治印花方砖,方砖上的印花依稀可见,历史的遗迹就静静地躺在我们的脚下,我们第一次感到历史离我们是那么的近,感受到一股够重的历史气息迎面扑来,它似一种气场,凝缩了中华几千年前的信息向你诠释。“映物随色彩,含空无表里。持来向明月,闪烁愁成水”,诗人韦应物吟咏水晶的名句过于旖旎,不足以形容这尊国宝级的镇馆之宝——战国水晶杯,细细端详,晶莹剔透的水晶杯载着历史烈酒的醇香,杯底残留着往昔的光荣与梦想。杭州文化的繁荣与钱氏家族三代五王的不懈努力是密不可分的。吴越国的开过之君钱缪,他用自我的眼睛和手,制造出当时绝无仅有的星象图,是中华人民的骄傲。仰望穹顶,好一个星斗争辉的天空,丝毫不逊于红尘的熙攘和富丽。

之后我们来到了二楼的两宋时期展厅、元明清时期展厅以及第二课堂实践区。宋室南渡后,杭州迎来了空间鼎盛的黄金时代,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位移,给杭州留下丰富的历史人文遗珍。在二楼的展厅中,超多展示了两宋和元明清时期的尊、壶、琮、炉、洗等曼妙器具,看到这些精美绝伦的艺术品,自然流露出对古人巧夺天工的感叹,我们仿佛置身于艺术的殿堂,一下子就触到了艺术的穹顶。杭州历史博物馆的一大特色就是它的第二课堂实践区。这块区域主要是针对青少年的课外体验活动,不仅仅有自我设计雕版印刷。还有模拟考古的活动,为青少年简单愉快地了解历史,丰富家乡历史文化知识,带给很好的途径和平台。三楼陈列的是形式各样的古代书画珍品。当我们仰视着那些精美的字画,似乎感觉到画中的人物飞翩翩得向你走来,那字里行间,急似飞流瀑布,缓似行云,感觉妙不可言。

穿梭了历史瑰宝的艺术长廊,我们更全面细致地领略到了杭州人文、历史、艺术、文化方面的知识。参观的时间虽然有限,但古人留给我们的这些财富,反映出中国古代文化的悠久传统和深厚底蕴是无限的。我们无不在为我国悠久的历史礼貌和古代人民的智慧而感到惊叹。可是,除了自豪之外,对于博物馆的冷清,不禁引发我们的思考。与著名的商业街仅仅数步之隔,应对着免费的门票,为什么只是漠视。在物欲横流的当今社会,对于历史的木然,是不是精神财富的缺失呢,同时参观了历史文物,身为大学生的我们又就应领悟到什么。或许这就是刚开始所感觉到的不安吧。

唐太宗曾有句:以史为镜,能够知兴替。它说明我们就应敬畏历史,而不是只是将其藏至博物馆供人们观赏的玩物。毕竟,历史博物馆的厚重和底蕴也不是一次参观就能体会和感悟的。此外,每个人在了解了历史之后都需认真的去思考它给我们带来的教训,去思考我们今后就应怎样去做。它不仅仅仅反映了过去的以往,更是今人做人处事的方向标。

沉睡在都市喧嚣中的历史何时能被唤醒,而我们又能为人类历史留下些什么呢?

347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