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八佰的观后感200字
写观后感可以帮助我们接触到更多的电影作品和文化知识,从而扩展我们的视野和知识面。关于八佰的观后感200字应该写成什么样的?快来看看关于八佰的观后感200字,本文为你提供关于八佰的观后感200字写作技巧和示例!
关于八佰的观后感200字篇1
一条苏州河,一边是声色霓虹的天堂,另一边却是战火纷飞的地狱;一边是刀枪火海的四行仓库,一边是纸醉金迷的洋场。这是电影《八佰》呈现的画面,它所带来的不仅仅是绝望与希望相缠所呈现出的一种震憾,更是民族的耻辱与自豪交杂的心灵撞击。
《八佰》故事原型为1937年发生于上海四行仓库的保卫战,此战为淞沪会战的最后一役,故事围绕“八百孤君血战四行仓库”展开淞沪会战末期,中日双方激战已持续三个月,上海濒临沦陷。第88师262旅524团团副谢晋元率420余人,坚守最后的防线,留守上海四行仓库。为壮声势,实际人数四百人而对外号称八百人。“八佰壮士”奉命留守上海闸北,在苏州河畔的四行仓库鏖战四天,直至10月30日才获令撤往英租界。电影中的壮士,虽身处地狱,却万丈光芒。他们没有逃跑,没有放下枪支,没有放弃四行仓库!他们从绝望中站起来了!他们举起了枪支。不惜一切代价,以八百人的身躯,八百人的血肉,以八百人的生命支起了一片蔚蓝的天空!他们是骄傲的,他们是勇敢的,他们是辉煌的!
电影中也有许多的细节感动人心,其中有两个细节深深地震憾了我的心灵!
“请问你们一共有多少人?”电影中,来自洋界的记者问道“四百三……”一个士兵正想回签,却被山东兵打断了“我们有八百人”。这六个字是那么的令人心酸!我们有八百人,我们有八百个兄弟,我们并肩作战着谁也没有离开谁!当看到这一幕,我心里泛起阵阵酸意,感动万分。是啊,他们有八百人,他们不仅四百三十人,他们与那些牺牲了的兄弟站在一起,并肩守护着上海!还有一个画面,同样是令我感动落泪。
“娘,是孩儿不孝了!”画面中,壮士陈树生身上挷满了炸弹,挺身站上了四楼,为炸开敌人的铜盾而毫不犹豫地往下一跃,“砰!”药火炸开了一朵血红的花。接着是更多为击退敌人而牺牲的壮士。“湖北通城李满仓!”“湖南浏阳王金斗!”“俺叫孙守财!”……无数士兵在身躯上挷满炸弹,大声念出自已的名字而后纵身一跃。那一朵朵被炸开的血花,好像炸在我心上,带来了满腔的愤怒也带来了无尽感动之情。那些伴随着硝烟而消失的战士,他们都是中华民族的英雄!
影片最终停留有他们冲过苏州河桥的一刻。雪花落下,漫天飞舞,轻轻地、悄悄地,像是掩盖了四行仓库,又像是湮没了未停的枪声。那些在电影中闪过的每一句话、每一个情节,都像是一颗小小的种子,在黑夜中透露出那光芒的希望。
关于八佰的观后感200字篇2
疫情期间,憋了好久都没有出去看电影,听说最近有个名叫《八佰》的电影震撼了许多人,于是,今天我便迫不及待地拉着妈妈出去看电影!
这部电影讲述了史称“八百壮士”的中国国民革命军第三战区88师524团的一个加强营,固守苏州河畔的四行仓库、阻击日军的故事。
那些士兵们为了祖国而奋不顾身的精神把我深深地打动了。让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位名叫陈树生的烈士,当时敌人们头顶着钢板,往四行仓库的墙里装炸药,因为钢板,国民党所有的武器都无法伤害到他们。陈树生见此情况,身绑着炸药,往楼下跳去!其他的士兵见了陈树生这一举动,也纷纷与他一样,将自己变成了一个人体炸弹,用自己的一条命,换了日军一群人的性命!
看了这部电影后,我忍不住去查了查这一段历史的背景。其实在战争最后的阶段,上海公共租界当局害怕危机租界,于是命令国民党士兵们撤退。当仅剩的四百余人(对外称800人)听到进入了租界要没收武器时,他们纷纷拒绝了进入租界。因为他们说,武器是军人的第二生命,没有了武器,就相当于没有了灵魂。
身处逆境,但八百壮士誓死抗日的信念没有动摇。壮士们把孤军营生活当成另一种形式的战斗,通过自己的言行,"使友邦从我们身上看出中国军人之气概,从此认识中国的真精神。
我很佩服这些军人们,我佩服他们奋不顾身的精神,佩服他们为了守护国家的尊严而不顾自己的安危,我佩服他们有着坚定地意志,坚信他们能够打败日军!
我们现在美好的生活都是军人们用自己的生命换来的!所以,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后保卫祖国,帮助祖国变得更加强大!
关于八佰的观后感200字篇3
昨天天气挺好的,下午饭后妈妈带我去看了新上的电影《八佰》。
生在和平年代的我们,只在书本里看到过董存瑞和我的战友邱少云的故事,这次在电影院里看到很震撼,也很触动。
故事背景是根据历史真实事件改编,说的是松沪会战期间,中国国民革命军88师的一个德械加强营,在营长的带领下留守苏州河畔的四行仓库,与英租界一墙之隔,孤军奋战4天4夜,当时日军进攻太过于猛烈,留守的伤的伤,死的死,他们为了突破敌人的装甲坦克进攻为了阻击日军进攻,把自己的浑身绑上了炸药,给家人写下书信,然后报出自己姓名,英勇地跳上了日军的装甲车……其实只有四百人对外却称有八百人,历史上为了铭记他们的英勇就义,史称“八佰壮士”。
我们的民族经历了惨痛的灾难,是这些英雄们的壮举和革命先烈们一辈辈的付出,才换来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希望我们生活在今天的每一个人都不要忘记历史,忘记过去,忘记英雄。
关于八佰的观后感200字篇4
这是疫情以后第一次去电影院看电影,还是有一点点小期待。听说这个电影是管虎为了上映剪来剪去才得到这个版本才能顺利上映,但是看后我喜欢这个结局,一个没有结果的结局,一个不必解释说明的结局,一个给人无线想象的结局......
这个电影 是1937年淞沪会战的最后一役-上海主战场之一的战事,“八百壮士”奉命坚守上海四行仓库,以少敌多顽强抵抗四天四夜的故事。电影主线还是全程清晰紧凑的,人物的活动心理状态 (在战争面前人们崩溃的心理状态)活灵活现的展现了出来,人们只有在最关键的时候遇到了事情能够表现出来的大义凛然、视死如归这才是王者。谢晋元做到了,不愧是国军的将才。人要是想成事就要一心一意不要总是想来想去,三心二意什么也干不成。还要有事事分析的能力,在电影里国民党升旗与不升旗的过程中,一部分人:是为了坚守的目标(可以多坚守两天)也为了生存下去;第二部分人:为了更大的价值更远的利益去看,这个使我看到了你是主动出击的人还是按部就班的人,主动出击有风险可能会全军覆没,可是按部就班就是任人宰割缺乏狼性。
另外主要的三个故事人物也刻画的相当到位:姜武是只会吹牛一遇到事情就怂了、张译是老算盘一直苟且到最后、王千源还是一如既往的硬汉形象,但是他是聪明的不会主动冲锋陷阵,除非是命令,因为他了解也清楚如果逃避也是被处死还不如硬着生。他们无意杀死小四川的时候只是懵的状态,张译还在为自己找借口在美化自己,为了苟且的生活下去。最终的一个镜头也是那种懦弱的生存,让我想到了鲁迅笔下那些麻木的中国人,那简直是一个模子生动形象的刻画,只有在大众都起来呐喊的时候也捎带苟延残喘两声,如果让自己站出来估计吓破了胆。姜武跟过老张、老冯有句话说的对就是个老兵油子,在队伍里吹吹牛,一到真格的就是怂瓜,这也是一种生存之道算是居其中,不想跑只想安稳的混下去,遇事不冲结束后第一个冲到前面这也许是现在大多数人的生存之道吧。王千源呆的队伍没有怂包,但也只有一股子拼劲儿,并没有主动出击思索的思想。
还有大家争先恐后背着手榴弹跳下去的时候,我忍不住落泪了,我发现我们现在的生活来之不易,而且这些事情真实的发生还没有一百年,这是真的很近,应该多给我们传播这种正能量,使我们保持警惕的危机意识,不要说国民党做出了多大的牺牲和贡献,都是中国人,都是华夏子民,是他们的付出,管虎这点做得很好,但是相反电影总局靠自己的判断让片子不断的剪辑,不过这个版本也还算说的过去,珍惜现有,保持永远在路上的状态。
一河之隔是完全的两个世界,对面是夜上海的情形,相反对面就和罗生门的场景差不多,全部是满面疮痍,谁不想像张译那样逃过去打着自己的算盘过上苟且的生活,我也不是说我多高尚,只是感觉,没准我到时候还没有他的意志品质,没准和方记者一样只为利益四处出卖情报,包括自己同胞的处境,没有人感化他,在最后为了活命他也是只拿了手帕,而摄像机被枪打碎,摄像机是一个战地记者的命,他们在用摄像机来表达来传达,而他却轻易的放弃了,不得不说人们没有太多的信仰,不会相信中华民族会站起来,知识为了能够将这些影视资料换取更大的利益。
在最后大家冲桥的时候,即使在这样生命攸关的时刻,大家还能保持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准备着,体现出了一定要在大的环境中磨炼和吸取好的事情和东西,只有这样才会练就最佳的素养,最后冲桥没有人是为了活命,都是命令一下即使上刀山下油海都没有任何顾虑,中国不会亡充分得到了体现,冲过去是火种为了更好的将来抗击侵略者。但是杂牌军就是炮灰是利益的牺牲品,影片没有详细的写王千源和姜武最后的状态,因为他们是被抛弃舍弃的人,我相信他们也有顾虑也不想死尤其是姜武,不过真心不带他们玩了,跑也是死、落下个好名声的死也是死。最后只是几声枪响就说明了一切,说明了他们的命运。
八佰并不是真的八佰壮士,而是一种精神,一个火种,一个可以传播的星星之火,保持高度警惕,有机会参军丰富人生,但人们都说和平年代不当兵,可是当兵是为了磨炼,是为了理解服从就是命令,这个军人的天职。
关于八佰的观后感200字篇5
“祖宗疆土,当以死守,不敢尺寸与人,”曾经的抗日战争为我们烙印下了落后就挨打的道理,《八佰》这个电影也重现了当时抗日的情景。
《八佰》这部电影主要讲的是在1937年东北沦陷之后,日军进一步侵略上海发生的事。日军轰炸上海,除对面的租界外整个上海几乎都是废墟,四行仓库中有八十八军团,但人数只有四百多人,租界是一片繁华。晚上,大楼上围满了金色彩灯,穿着华丽的服装,该玩儿玩儿,该吃吃。而四行仓库却是破烂不堪,简直走灰头土脸,用恰当的词就是对面为“天堂”,四行仓库却是“地狱”。后来,为了鼓舞对面的同胞共同加入战斗,不怕艰辛过桥,却一直受者日军阻挠。
有一个画面,就是在人当做炸弹炸敌人时,日军背着一个钢板,拿手榴弹和枪都无法打死他们,有勇者,在身上绑炸药,用自己的性命而换取日军的死亡,他们的威武在所有人睹目下证实。所有人都是有血有肉有家人的,只为中华人民的胜利不顾一切冲上去,从而在炸弹的爆炸中死去。他们跳下去的那一瞬间是多么的英勇而悲壮!
在日军开飞机的机枪扫荡下,为了证实我们中华民族还在,不顾身上的伤口甚至用满是血的身躯,牢牢的支住国民党国旗,不让国旗倒下,对面的租界向我们敬礼、呐喊,我看见他们正咬牙坚持支撑国旗,仿佛那旗杆和旗帜有千斤重,在敌人的暴击下国旗慢慢倒下。
为了获取租界四百万人的支援,四行仓库的所有士兵冒着枪林弹雨向桥的前方冲去,身体中弹了,就是爬也要爬出去,满身是血的士兵在不断挑战自己的耐力,只为冲出去!
《八佰》这部电影让我们懂得了只有不怕牺牲,团结一心才可攻无不克!
关于八佰的观后感200字篇6
暑假里,妈妈带我去看八佰这部电影,这个影片选材于1937年发生于上海的四行仓库保卫战,此战为淞沪会战最后一役,故事围绕“八佰孤军血战四行仓库”展开。
这部电影最令我震撼的地方是几位战士身系炸药包,舍生忘死的从几层楼上跳下去并念着自己的籍贯和姓名的时候,说明他们也是有血有肉的人,怀着对祖国深厚的感情,对父母、亲人的思念,肩负着身为军人保家卫国的责任义无反顾的往下跳时,忘记了死亡的恐惧,舍生取义。
回想整部电影,还有很多让我热泪盈眶的场景。这些平凡的人,这些普通人,这些平时根本不起眼的人,在中华民族最危难的时候选择了宁死不屈,用宝贵的生命守护着祖国的荣誉。
看完《八佰》这部影片,使我对这些用生命守护着国土的军人,宁死也不让国旗倒下英雄气概无比的崇敬!我们一定要延续英雄们的光荣,作为祖国的花朵,我们一定要努力学习,将来可以运用所学的知识,使祖国更强大,成为世界之巅。
关于八佰的观后感200字篇7
断垣残壁,鲜血狂涌。没有什么风花雪月,生死就在一瞬间。真正的生离死别,没有缠绵的告别,没有长亭古道,太阳依旧升起,只是有人留在了昨天。
前段时间观看了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电影《八佰》,深深撼动了我的心。八佰,四万万,十四亿人的……中国!八佰而非八百,他是鲜活灵动的生命!千疮百孔的城墙上是刻有那年代的热血浪漫!国耻可以原谅但不能遗忘!
一条河为界限,桥的那边是纸醉金迷歌舞升平的天堂,桥的这边却是血沫横飞的地狱。他们铁骨铮守四行仓库,保卫自己的同胞,保卫租界的人民。为赢得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中国人民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中国军民伤亡三千五百万人以上。
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赢得了远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中华民族历史上抵御外侮的伟大篇章。何为中国?糜烂与繁华被揉碎,拨开年代上的腐朽古老的蛛网,从容不迫的戏腔和优雅绵长的外语歌喉化为震耳欲聋的战士嘶吼出的“冲啊!”,凝聚空气中的血雾最后汇成了东方大地顶天立地的一根铮铮铁骨。这,就是中国!
吾辈自当强。总是在说现在的孩子是温室里娇贵的花朵,我们该长大该独当一面,要用拼搏不断书写传奇,担起时代赋予少年的使命。九年沉沦书海,英雄志在扬名。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我们有我们的担当勇于砥砺前行,应让青春在家国中绽放,我们自强不息勤奋勇敢,面对新时代的浪潮要举起倾斜却从不会倒下的国旗,我们是肩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少年!刺向咽喉的刀是烙在骨子里永远的伤,这盛世终不负英雄血泪,国人皆如此,倭寇何敢!
敬那些为祖国牺牲的英雄。愿你们来生生世世活在阳光下,看中国繁荣昌盛,看人民安居乐业,看孩子们在学校学习知识,听朗朗书声。没有战争,没有死亡,没有绝望。
关于八佰的观后感200字篇8
1937年淞泸会战末期,国民革命军第88师团留守四行仓库。面对日军数万人的围迫堵截,他们没有退缩,而是死守阵地。
令我感触最深的一幕是:国军战士们面对敌人撑起的钢铁阵,他们立刻了解到敌人的意图。以钢板为保护罩,掩护下方日军砸开墙体。即使子弹无法穿钢板,手榴弹被钢板一次次弹开,他们想出了一个极端的办法,一个战士率先在身上绑上炸弹,站在窗口前,拉下引线,虽然此时他已中弹,但还是纵身一跃,重重地砸在钢板上,顺利落入钢板下方,正在此时,伴随着敌人目瞪口呆的眼神,炸弹引爆了,那一片的敌人无一生还。奈何敌人这么多,又补上了钢板阵,于是战士们纷纷效仿之前那位英雄,前赴后继地与敌人同归于尽……
“这些日本人简直是屠手!”随着代表团的惊呼,我才幡然醒悟:是啊,日本人以几万人来围攻524团420号人,甚至动用了重炮、毒气弹以及飞机,甚至杀死了租借的平民,哪怕是租界也无法阻挡贪婪的日本,而524团的全体人员,就是数位屠龙勇士,屠的是日本人的邪恶之龙、贪婪之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