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课观后感400字
写观后感不仅可以提升我们的写作水平,还可以让我们更好地记录下自己看完一部作品的真实感受。如何才能写出优秀的最后一课观后感400字?这里给大家分享最后一课观后感400字供大家参考。
最后一课观后感400字篇1
今天,我读了法国作家都德写的《最后一课》,我的心被深深触动了。
文中的小都德开始没有好好学习法语,结果不久就得知了一个坏消息——这将是他所学的最后一堂法语课,明天将由新老师来给他们上德语。他和他的同学们都学得十分认真,老师也教得很卖力。虽然这是他们的最后一节法语课,明天或许改变的是语言,但是永远不改变的却是他们对国土,对法语的敬意!
这些贪婪的德国人,不但踏出国门随意侵略他国,还逼迫他们丢弃丧失自己的文化。实际上,一个国家失去了文化就相当于失去了整个国家的意义,失去了整个民族存在的意义,只能成为外国侵略者的走狗!
再转念一想,台湾、香港、澳门不也曾经被外国人占领了吗?明明是自己国家的领土,却不能说中文,不能学母语,甚至完全不知道国内的任何消息,仿佛被囚禁在一个无形的监牢里,不断地远离自己的母亲,不断地吸收外国侵略者的文化,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但是,他们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改变的可能是语言,是观念。但是不变的是一颗中国人的心,心中洋溢的是一种中国人的情怀!
想到这里,我的心中涌起一股对侵略者的痛恨,同时也涌起一股对那些虽然失去文化但仍然爱国的人的赞佩!
最后一课观后感400字篇2
“一个民族无论如何不能舍弃的,那就是它的语言。”
这是德国著名语言学者威廉说的一句话。起初我还不太明白意思,直到学完都德写的《最后一课》,我才明白这句说的含义。
《最后一课》讲的是普法战争中一个叫小弗郎士的小男孩在韩麦尔先生的学堂中上了最后一堂法语课,表现了阿尔萨斯人的爱国主义和当时悲愤的情绪。
这篇小说写于1873年,普法战争已经爆发,普鲁士政府为了更好的统治阿尔萨斯和洛林,下达了这两个州的学校只许教德语,不许再教法语的命令。
仔细想想,其实中国也遭受过和法国一样的侵略。当年日本侵略中国时,也是给中国学生教日语,让他们被迫接受“奴化”教育,妄图把他们培养成“顺民”,还把成千上万的人抓去干苦力,许多人累死后被扔进了“万人坑”,有的日本人还比赛谁杀的中国人多……经过我们先辈的奋力反抗,终于把日本侵略者赶出了中国,但那段历史至今深深烙进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难以磨灭。
“后事不忘,前世之时”。做为中国人大家不要忘了历史,是先辈们不懈的努力才创造了我们今天的生活。我们要珍惜时间,好好学习中国文化,绝对不可以让历史重演。
这篇课文给我的感受很大,希望大家也认真阅读,体会其中的含义。
最后一课观后感400字篇3
我们永远也无法忘记,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县发生了强达八级的地震,当地震发生时,与汶川县仅一山之隔的四川省绵竹市汉旺镇东汽中学教学楼轰然坍塌,两百多个正在上课却未来得及逃生的学生被埋在了废墟之中。在地震发生的一瞬间,该校的教导主任谭千秋本来是能够脱离危险的,但他为了保护几个没有逃难的学生,又重新回到危险万分的教室里,并在危急时刻张开双臂,用自己的身体死死的护住学生。震后,四个学生全都获救了,而谭千秋老师却不幸遇难,留下了可歌可泣的壮歌。
谭千秋老师是伟大的,他在极度危险的情况下用身体保护了学生;谭千秋老师是值得敬佩的,他用自己的死,换回了学生的生;谭千秋老师是成功的,他用自己的行动,唤回了人类的灵魂和学生的信念……
谭千秋老师的事迹感动了所有的人,中国人民手拉着手,心连着心,互相鼓励,互相安慰,团结一致,顽强的坚持着、抗争着。终于,我们战胜了灾难,战胜了艰难。
我们虽取得了胜利,可是,谭千秋老师呢?他却永远不会对我们说话了,他只能在我们的泪水中传遍五洲四海……
最后一课观后感400字篇4
小时候,当失去一件可贵的东西,母亲总是哄着我,把我从绝望中带出来。当今天,我读了《最后一课》后才明白什么叫真正的心痛,真正的离别……
《最后一课》这篇课文讲了阿尔萨斯被敌人侵占后,师生们又气愤又沉痛地上了最后一课……读第一遍时,我读不出什么门路,可当我读第二遍时,师生们的沉痛我可以理解,人民们的愤怒我可以明白。敌军们简直如虎如狼!多么可爱的家园被他们的一声号令搞得心灰意冷……我很敌人,恨爱搞破坏的人,更恨那些厚脸皮的“狼狈”!
当我读到韩麦尔先生自我批评时,我就感受到了:老师是爱学生的.,小弗郎士也是爱学习的,同时也是爱老师的!
“法兰西万岁!”没错,侵军就是法西斯。幸福的人被敌人赶走,美好的村庄被侵占,这都不是人做出来的!韩麦尔先生的话是对的,只要心中不灭,就算失去家园,失去亲人,仇依然可以报的!
韩麦尔先生,加油!我支持你!永远支持你!
最后一课观后感400字篇5
细细品味过《最后一课》后,我所感受到的是一种沉重却也无力反抗的无奈之情。
韩麦尔先生沉痛的感受,使我读着读着眼泪也在打转。我惊异,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要哭?!我想起了我读过的另外一篇文章《哭泣的圆明园》,蓦然发觉,中国也遭遇过这样的窘境。
回想起八国联军在中原大地犯下的种.种劣迹,我似乎也能明白八国联军的心思。我中国软弱必将会被欺凌,“落后就要挨打”是恒古不变的真理。一个人懦弱并不伤大雅,但一个国家软弱,后果将是多么可怕!我们正值年少,如果像弗朗士一样的荒废学业、只顾玩闹,那也必将会有如弗朗士一般的懊悔,只怕悔之已晚。
正如梁启超所言,中国之责任全在我少年。阿尔萨斯的悲剧不会再在中国上演,我也希望我中国少年奋发图强,真正的胜于欧洲,雄于地球!
最后一课观后感400字篇6
今天,我读了陈新写的一篇文章名字为《最后一课》,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故事是这样的: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了里氏8。0级强烈地震,地震发生时,与汶川仅一山之隔的绵竹市汉旺镇东汽中学教学楼轰然坍塌,两百多个正在上课却未来得及逃生的学生被埋在了废墟之中。在地震发生的时候,该校教导主任谭千秋老师再次冲进教室为了救援剩余未逃离的学生时被堵在了教室里,在最后时刻他双臂张开趴在课桌上用自己的身体死死地护着课桌下的四个学生,并告诉学生们要坚强、坚持、永不放弃,坚强、坚持,是成功获救的基本条件,哭和喊没有任何作用。震后,四个学生在谭老师的保护下获救了,谭老师却不幸遇难了,留下了可歌可泣的壮歌!
这篇文章给我的感受是谭老师不顾生命危险保护了四位学生,自己却遇难了,他真是位学高身正又伟大的好老师!谭老师用自己的的鲜血教会了学生们要在危急时刻要坚强、坚持、永不放弃。同时我也学会了要坚强、坚持、永不放弃,在困难面前不逃避,要去勇敢的面对它,战胜它。
最后一课观后感400字篇7
4月24日上午10时40分,我同妈妈一起去人民电影院观看电影:《最后一课》
这部电影讲的是一位叫谭千秋的老师在地震发生时为了保护4位孩子而死的故事,地震发生前他像平常一样给孩子们讲课,内容是人生的价值,课讲了一半,忽然,地面晃动起来,他连忙叫孩子们跑,刚跑出来,又有一个孩子说:谭老师,里面还有人呢!他又跑进教室,叫孩子们躲进讲桌下面,为了不让孩子们收到伤害,他趴在桌子上,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挡住砖瓦,给孩子们上了生动的最后一课,使孩子们知道了什么事情值得做,什么事情不值得做,让孩子们明白了他的苦心,在他即将失去生命的时候,还不停的叫:孩子们不要慌,保存体力,会有人来救我们的!那次地震先后来了1次主震3次余震,美好又美丽的校园瞬时变成一片废墟。救援人员从各个地区赶来进行救援,经过一番救援行动后,他(她)们终于被救出来了,4名学生还活着,可是谭老师却不幸死了,他被抬出来后,放在地上,所有救援人员围着他,一起敬礼表示致敬,看到这里,不少人都哭了,因为确实很感人。
看了这部电影,我从心底里佩服谭老师,我们就是要向他一样,就算牺牲自己,也要保护他人。
最后一课观后感400字篇8
有一种爱叫大爱,有一种永恒叫千秋。
千秋精神是一种勇于担当的精神。诚如原湖南省委书记张春贤所言,在重大灾害面前,谭老师舍我救人的境界是高尚的,其精神不死,是个伟大的英雄,正如他名字那样,千秋流淌。
千秋精神是一种默默奉献的精神。“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他在教育事业上默默耕耘了27年,把自己宝贵的青春和毕业的精力无怨无悔地奉献给了党的教育事业。千秋的这种感人壮举不仅是对中华民族舍生取义的伟大精神的生动诠释,也是共产党员为人民利益奉献自己的完全展现,更是崇高师德的生动写照。
什么是人生的价值?就像谭老师在最后一课向同学们提出的问题一样,它始终萦绕我心,让我久久地不能平静,但我找到了答案:我的`人生价值就是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我知道道路是曲折的,但是,只要心中有信念,我就一定能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为祖国而努力,为人民而奋斗!
千秋精神永不灭,千秋精神照万代,只要我们人人都能舍小我为大家,相信我们可以把灾区建设得更好,把祖国建设得更强大。
最后一课观后感400字篇9
教室里一片寂静,没有人动身,空气仿佛就凝固于此了。所有的人都凝视着黑板上那充满力道的大字,我看见郝叟老头儿的眼角湿润了。
不知过了多久,我不知把“法兰西万岁”在心里默念了多少遍,韩麦尔先生依旧保持着那个动作。我慢慢站了起来,郑重地朝那个伟大的灵魂鞠了一躬。紧咬着嘴唇,强忍着即将夺眶而出的泪水,一步一步僵硬但坚定地走出教室。
转头,我望了望那个院子。胡桃树依旧,紫藤也依旧,但明天,明天这里将变得陌生,这里将没有法语,没有韩麦尔先生,没有如今这般灿烂的阳光。
吸一口气,我强制自己离开。
真是见鬼,天气似乎没有早餐那般明朗可爱,连画眉的歌声和面包店飘出的香味也似乎没有早晨那般美好。总之,平日;里我最喜欢的那条散学之路到了今天是那么的惹人厌倦。
走着走着,我忍不住将法语书捧在手里,一遍又一遍地摩挲,它仿佛是世间上最宝贵的东西。
霎时间,我听到了风吹过耳畔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