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静《穹顶之下》观后感
《穹顶之下》是一部由柴静自费100万左右拍摄的雾霾深度调查纪录片。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穹顶之下》观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柴静《穹顶之下》观后感精选篇1
刚刚看完这部关于雾霾调查的记录片,我被深深地震撼了,沉默了许久,想了很多。
对我触动最大的是那个小女孩的回答:没有看见过蓝天,没见过星星,没有见过白云……这对我们来说在意味着什么?我们在十年后的今天是否也正在面临同样的现象?
雾霾是什么?雾霾有什么危害?雾霾是小于2.5微米的颗粒。当人们把雾霾吸入人体时,人们的死亡率就会随之上升。当看到一座座城市被雾霾笼罩时,心里在想:那里到处都是飞扬的尘沙和四处飞散的毒气,我们会呼吸入大量的灰尘,这样就会得病。据现在统计,我国每年有五十万人而吸入大量的灰尘与毒气而死亡,这真是难以置信。
雾霾从哪里来?大都从工厂里散发出来,直接排放到了大气之中,通过呼吸进入人体。这些都怪人们不植树造林,不严格管理,破坏的大自然。再这样下去,世界将被这可怕的“恶魔”吞噬了。
我们能做什么?这次雾霾调查报告就是为了唤醒我们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自身做起的责任感。通过《穹顶之下》,柴静以一个母亲的爱心和理性,告诉我们,只要我们切实认知雾霾危害,放弃我们的私心和懒惰,我们每个人都可以为减轻雾霾做贡献。例如:积极参加植树造林;不焚烧垃圾;不吃或少吃野外烧烤;出行少坐私家车,多步行或坐公交车等。
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我们就会在不远的将来生活在干净的蓝天下,还天空一片蓝天,给人类一个生存的希望。
柴静《穹顶之下》观后感精选篇2
看了柴静的雾霾纪录片,我就总能想到那些触目惊心的画面,那么多的地方被雾霾掩埋,可我们又浑然不觉,我们就生活在雾霾之下。
柴静辞职用了1年多的时间走访调查,总结出了2个小时之长的雾霾纪录片。视频中柴静经过对比国外成功的经验,提出我国应该怎样改进的意见。大屏幕上印出各式各样的数据为证明,证实了雾霾对于我国有多残酷,如果不及时减少雾霾的加重,我们将来可能就会和1952年12月5日的英国雾霾事件一样付出惨重的代价!
从最近几年开始,我们祖国的雾霾变得越来越严重,视频中柴静从女儿自身对空气的需求开始,从三个方面切入:1雾霾是什么?;2他从哪里来?3我们该怎么办。
雾霾主要是由pm2.5形成的,简单说就是直径小于2.5微米的细小有毒颗粒物。对于人体健康危害很大。
pm2.5主要来源于人类的活动:燃煤、燃油、生物质燃烧、工业、养殖、化肥、扬尘等。燃煤和燃油就占据60%!
关于我们该怎么办,柴静也给了我们答案:如果看到有餐馆直排油烟,我们可以试着要求他们安装过滤装置。看到工地尘土飞扬,怀疑加油站有油气泄露,试着拨打12369请求帮助。关注污染企业的名单,拒绝购买污染产品等等方案。
为了让身边我们爱的人都过得好好的;为了我们的家园更清洁,我们更应该多做一些为环境清洁有用的事。平常能坐公共汽车的多做公共汽车,尽量少抽一支烟,少看一会电视。如果能改变我们的空气质量,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柴静《穹顶之下》观后感精选篇3
当腰包鼓起来时,不要让心灵匮乏。
——题记
“柴静门”事件在网上的关注日益增高,不同的人持有不同的态度,无论评论如何,事实都不会改变。
《穹顶之下》这部长达103分钟55秒的视频,聚集了时下热点的雾霾问题。柴静自费100万拍摄这部记录片,一条旧仔裤,一袭白t恤像沙龙主人般向围坐的听者介绍投入调查的心理动力、调查的思路和复杂的感受,解释有关雾霾的性质和危害、来源和构成的科学原理、调查的过程和结论。她实地考察,亲自到曾经遭受过严重雾霾侵袭的地方;她走访有关部门,收集中国近十年空气污染数据;她向曾在此类空难中遇害的人们表示衷悼;她用一个个通俗、形象、残酷的数字警醒世人。
视频发布后,在网上引起了轩然大波。有人说她卖国,说她用美国的钱来指责中国的不好;有人说一个移居到美国又在美国生孩子的人有什么资格来说中国;还有的人却十分支持她的这种做法,我更是其中之一。我认为,柴静讲述的,是客观的,是真实存在的,这与她是什么人,做过什么事没有关系。一句句话揭示着事物的本象,直指问题的根源,犀利而尖锐,有如一支支利箭射向环保、交管、质检部门,可有谁敢于站出来承认已发生的错误,为之羞愧、脸红?又有谁会为今日的恶果买单?作为一个中国人,一个生活在中华大地的炎黄子孙,我们有权利更有责任帮助国家找出存在的问题,为我们休养生息的环境更加美好而贡献一己之力。
当然,在一个国家发展的道路上,可能会出现发展经济的同时不能兼顾环境,但保护环境却不应与发展经济冲突。大气中对人体危害最大的便是空气中的工业废气和各种可吸入颗粒物。面对日益严峻的环境,我们应加大对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尤其是可清洁、可再利用的能源,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更要减少对大气的环境压力。监管部门应加大监管力度,在面对责任时不互相推托、推诿,勇于担责,不给那些非法经营的商家、那些排污量大并超标的企业有可乘之机。地球是大家的,保护这唯一的家园,是地球上每一位公民共同的责任。
生活在穹顶之下,已然成为事实。也许我们每一个人,改变环境的力量是有限的,作用并不大,但只好我们从自身做起,就会影响带动许许多多的人去保护环境,也希望社会上能出现越来越多像柴静一样的媒体人。
柴静《穹顶之下》观后感精选篇4
诚心看完柴静的《穹顶之下》(以下简称调查),非常用心又有激情的调查,有详实的数据和客观的理论,提出了雾霾产生的原因也提供了解决之道,但其中亦有也不乏偏颇。本人不才,恰好从事煤炭市场研究,仅就雾霾大片中关于煤炭的部分提出自己的看法。
粗放型煤炭燃烧是造成雾霾的主要原因
调查指出国内雾霾的主要原因:大量来自散煤燃烧,其中80%的污染来自20%的散煤燃烧。这一观点基本正确。
散煤燃烧即粗放式的直接燃烧,主要来源为小锅炉和居民用煤。
这里我引用《煤炭使用对中国大气污染的贡献》(以下简称《贡献》)的数据。《贡献》指出某某年,中国煤炭使用对空气pm2.5年均浓度的贡献估算在51%至61%之间,均值为56%。其中,约6成的pm2.5是由煤炭直接燃烧产生的,约4成的pm2.5是伴随煤炭使用的重点行业排放的。煤炭使用对京津冀pm2.5的贡献为51-62%,长三角的结果为54%-61%。
既然控制直接燃烧即可降低煤炭对大气污染的60%,那么降低散煤使用是控制煤炭污染的重中之重。事实上,国家在《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和《商品煤质量管理暂行办法》中都提出了关于关停全部10蒸吨以下小锅炉,以集中供热的热电厂取代小锅炉,禁止高硫高灰散煤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的使用和销售。如果这些法规能够得以全面执行,降低15-20%pm2.5的目标是可以实现的。
监管不力亦是雾霾的主要罪魁祸首之一
调查中指出如果要留住apec蓝,需要将某某年的污染排放物降低60%。调查同时指出如果燃煤企业的减排100%到位,尘和二氧化硫排放将降低低60%,氮氧化物排放低35%。所以,如果燃煤企业全面使用减排装置,apec蓝指日可待。
我国有几乎为世界最严苛的电厂排放标准,到年末,我国电厂脱硫装置安装率几近百分百,降氮脱硝安装率也要达到75%。去年起,一些地区的电厂试运行的超净排放技术使得燃煤电厂达到燃气电厂的排放标准成为可能。严格来讲,电厂如果100%使用排放设备,除了二氧化碳这个指标,电煤对大气的污染贡献甚少。因此,国家在能源规划中提出提高电煤在煤炭消费中的比例也是减排的主要手段。
然而环保需要经济成本,要谨防燃煤企业出于成本考虑将排放设备闲置成为摆设。去年四月推出的新环保法提高了对超标排污企业的处罚力度,而环保部门对燃煤企业尤其是电厂排放都已实现实时在线监控,那么,如何提高燃煤企业排放设备使用率完全取决于监管部门的执行力度。不幸的是,在中国,法规是一回事,执行是另一回事。
褐煤亦可以清洁利用
褐煤对大气污染最严重的问题是二氧化碳排放。但调查所举的哈尔滨供暖首日的pm2.5高达一千的例子并不能把所有责任归于褐煤。一是如果这个理论成立,那么哈尔滨的供暖季就不该有蓝天。其次,褐煤由于热值低、磨煤用电高等因素主要用于掺烧,其经济掺烧比例在20%到30%间,说什么褐煤也不能承担全部污染责任。
此外,10月颁发的《商品煤质量管理暂行办法》规定,褐煤不得运输到超过600公里的范围外使用。如果执行严格,鉴于东北到蒙东超过六百公里的运输距离,从某某年1月1日起哈尔滨将不可能再消费蒙东的褐煤。那么褐煤将不再对哈尔滨供暖季的pm2.5负任何责任。
实际上,褐煤在中国,更有效的使用方式是就地转化为其他能源如在褐煤生产地蒙东建发电厂。还是那句话,严格执行排放要求的燃煤电厂是清洁用煤的有效途径。
英国治霾经验不能照搬
调查指出,英国烟雾事件发生后20年中,石油替代了20%以上的煤炭,天然气替代了30%以上的煤炭,煤炭在整个国家能源结构中从90%下降到30%,而重工业占gdp的比例也下降了10%,很多煤矿和燃煤的工厂关停,这里曾经有上百万人就业。1960年到1970年,在英国治污的前十年,经济不但没有倒退,gdp反而增加了一倍,之后十年终,英国进入了油气时代,他们的经济总量翻了四倍。
我承认,控制煤炭总量和能源结构调整都很重要。但是不要忘记英国1952年的煤炭需求量约为两亿吨,而中国当前的煤炭消费量是其20倍。如此大的能源需求量转换为油气都能瞬时扭转该能源市场的供需平衡。一旦市场由供给过剩转为紧张,价格变会飞升。缺乏经济可靠的可替代能源,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在前不可能改变。
我们目前还处于工业化的中后期,即便我们有条件改变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也不可能实现英国当年的gdp增速。国际需求低迷,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各主要工业产品结构性过剩,如果加上能源成本攀升,我们拿什么同世界竞争?
片中英国的能源大臣说要给新兴的产业给他们公平竞争的机会,他们会带给你惊喜。事实上,国家对于新能源产业一直扶持,煤电在取电顺位中排名倒数第二(末位是油),如果没有补贴,光电风电高居不下的成本根本无法和煤电竞争。新能源清洁但利用率低,靠天吃饭及电能无法储藏的特点使得新能源极不稳定,对电网冲击很大。因此,近三十年内期待新能源成为能源主力只能是梦一场。
能源结构转变尚需时日
调查指出,我国天然气探明储量占22%,石油探明量是一次能源的38%。这些都对,且不说石油和煤炭一样属于化石能源,变用煤为用油并不可取。仅就探明储量并非可开采储量这点而言,二者之间还有技术、地质条件、运输等一系列鸿沟。因此,油气能源在我国的茁壮发展依然遥远,而远水解不了近渴。
更重要的是,我国地大物“薄”,这点能源得省着用,利用当前国际能源价格低迷的契机在不改变市场供求状况的状态下多进口些油气,去政治风险不高的国家的并购些能源矿产是正途。
此外,对于天然气这一清洁能源,我国能源规划的目标之一是到,天然气占一次能源结构比重占10%。目前我国气电为煤电燃料成本的近三倍,受国际油价暴跌影响,这个比例有望调整到两倍左右。即便如此,又有多少企业和个人用得起气电?
洁净用煤,去霾正解
实际上,调查阐明了解决雾霾的途径:严控排放,转变能源结构。我想修正一下——严控排放是当务之急,转变能源乃长久之计。
针对我国国情,煤炭因其可靠性、经济性和稳定性,依旧会是我国近二十年内的主要能源。在通过提高能效、降低能耗、增加其他能源供给的同时,清洁利用煤炭将是未来中国治霾的主要途径,其方式可以归纳为以下几条:
一、降低或去除粗放式煤炭燃烧比例。坚决取缔小锅炉,减少民用煤消费,以此减少60%的煤炭对大气的污染。
二、严控煤炭排放,加大监管和处罚力度,推动电厂超净排放。此举将降低至少20%的煤炭污染。除了在线排放监控外,环保局应要求每个电厂上报煤炭消耗量和脱硫、脱硝原料、除尘袋的数量及相关单据,由此监控电厂对排放设备的使用。
三、提高煤炭入洗率。目前我国煤炭入洗率不到40%,煤炭洗选可脱除煤中50%-80%的灰分、30%-40%的全硫(或60%~80%的无机硫),以大约8~20元每吨的洗煤成本降低煤炭对大气的污染是经济可行的。
四、鼓励对电厂碳捕集的研究及使用。碳捕集是指将大型发电厂所产生的二氧化碳(co2)收集起来,并用各种方法储存以避免其排放到大气中的一种技术。这种技术被认为是未来大规模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减缓全球变暖最经济、可行的方法。商业化的二氧化碳捕集在国际上已经运营了一段时间,技术已发展得较为成熟,而二氧化碳封存技术各国还在进行大规模的实验阶段。目前由于碳捕集成本较高,在我国尚处于试验阶段。中国如要达到美中《气候变化联合声明》中中国温室气体排放封顶的目标,必须抓紧对电厂二氧化碳排放控制的研究和实施。
五、鼓励高质进口煤在沿海地区的使用。从海南到山东的八个沿海省份的煤炭消费占我国煤炭消费总量的越30%,而这些省份亦是低硫低灰的进口煤的经济半径市场。煤炭是我国唯一可控制全球价格的能源,如能利用这一优势,撇开保护国内煤企的因素,以尽可能低的价格多进口洁净煤,将开采的污染留在他国,岂不两全。
去煤治霾,二十年够不够?
调查指出英国用二十年时间从煤炭时代进入油气时代。给中国二十年,我们能够去煤治霾吗?答案是二十年去煤有困难,而治霾根本不需要二十年之久。只是这个时间长度的答案需要政府和我们每个人共同努力。如果我们最终的目的是治霾,在中国缺乏其他经济可靠能源的情况下,为何一定纠结于改变能源结构?
《雾霾穹顶下》是一部值得我们每个人深思的调查,她的意义绝不仅仅在于唤醒公众的环保意识,如果这个调查能够唤醒政府加大减排治理的力度,才能不辜负柴静做这个调查的诚意。让我们再次回顾下调查的结束语——
“如果我们目前环保设施(和法律),就目前全100%都到位了,我们的尘排放跟我们的二氧化硫排放应该比现在低60%,我们的氮氧化物排放应该低35%。”
柴静《穹顶之下》观后感精选篇5
周末在家没事做,打开空间全是前央视新闻调查记者柴静自费拍摄的聚焦空气污染的深度调查视频《穹顶之下》纪录片的新闻。这部时长达103分钟55秒的视频,用深度的报道、通俗的语言,结合大量的视频图文资料,将我们之前或是忽略、不重视,或是已经忘却,以及平时完全了解不到的各种残酷事实与数据一一摆在眼前,聚焦了当下备受关注的雾霾问题,看完之后后深受触动。
该纪录片从三方面入手,为我们深入解答了雾霾是什么?从哪儿来?该怎么办?柴静通过一组组触目惊心的数据和一幅幅雾霾笼罩下的全国各地的照片,唤起了全体民众对环保的良知。改革开放以来,工业的大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污染问题,这种以牺牲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为代价、饮鸩止渴的行为必将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当今的中国早已陷入了一场没有硝烟和看不到敌人的战争。参与者是全体中国民众,我们用了三十年的时间完成了其他国家一百年才走完的工业化道路,换来的却是环境的破坏和家园的毁灭,这种结果令人心痛不已。
在这短短103分钟55秒的视频中,我们生动的看到了雾霾的成因,雾霾包括了什么,它们如何进入人体,又会对人类产生什么样的危害,更加重要的是,它让我们知道了,除了买净化器和口罩,我们每一个个体,还可以为雾霾的治理,做很多的事情。
可能有人会说我们都只是普通人,不是调查记者或者职能部门负责人,但是治理雾霾,不仅仅是政府和企业的责任,更需要我们全社会每一个人的共同行动。
那么同在穹顶之下,面对雾霾,我们不能坐以待毙,我们应该做点什么呢?
早上出门上班,刚进电梯,一股刺鼻的烟味就向我袭来了,走出电梯,我猛地想呼吸几口新鲜空气,迎面又走过来几个叼着烟,吞云吐雾的大叔大爷,当时我就在想,这空气质量之所以那么差,甚至形成雾霾天,其实和我们每个人都脱不了关系,每个人在该禁烟的场合不禁烟,想着一口烟怎么能造成空气污染,可是人人都这么想,全国13亿人口都那么想,那空气质量怎么好的起来?
再来说说走出小区的感受吧,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家家都有私家车,以前建小区的时候没考虑到这一点,以至于小区里的车位停满不够用,很多人买不到车位都停到了小区外面,一出小区,一眼望去,马路两边都是车,每天这些车子排出的尾气单靠周围稀松的绿化能分解吗?一天天,一年年下来,其实回想一下,我们每个人对于环境造成的污染都是巨大的。
那么从现在开始,我们就应该呼吁身边的每个人都要做保护环境的践行者和推动者。5公里范围内出行,请尽量选择公共交通出行;如果开车,发动机空转不要超过30秒;在路上看到冒黑烟的柴油车,试试拨打12369环保投诉电话;如果看到餐馆排出大量油烟,试试建议他们安装过滤装置,或在美食网站打差评;看到工地尘土飞扬,土堆裸露;怀疑加油站油气泄露,请拨打12369;如果你家在烧煤,在能够负担的情况下,请勿使用劣质煤炭;请妈妈朋友定期清洁炉灶,保护家人健康;还可以随手拍,定位工业污染源,监督举报违法行为,并在微博中@当地环保部门;试试关注违规企业名单,拒绝购买它们的产品。
当然,除了治理雾霾,但是在雾霾尚未散去的情况下,我们还是要做好个人的防护。恰巧前两天从新闻上看到了一家从事这方面产品生产的企业广州阳普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佩戴防霾口罩是室外活动呼吸道健康防护最经济的解决方法,但并不是所有的罩都具有这样的防护功能。从20某某年开始,防霾口罩就大量的涌现在市场上,由于没有出台相关国家标准,防霾口罩的市场可谓鱼龙混杂,价格更是高低不等,让消费者挑花了眼,也有不少地方相继报道出工商部门查出的不合规范的产品。
刚开始看新闻时还以为要曝光这家以做医疗器械出身的上市公司,说它们趁着环境污染生产不合格的防霾口罩的。仔细看下去,才发现大错特错,新闻里放的是记者与该公司董事长邓总的采访。邓冠华董事长说:“在呼吸方面,我们关注的是室内和室外,我们推出系列的产品,总的原则是把一些重大疾病,通过我们的产品营造的环境,能够给它预防,能够做尽可能的延缓,所以我和健康事业部的人说,你们不要告诉我你们卖了多少钱,要告诉我有多少人因为我们的产品而受益”,接受央视频道采访时他也曾提出,“口罩是很严肃的事情,这真正关乎呼吸道疾病,尤其是肺癌,这是一个非常专业的事情,……得到顾客的尊重比马上转到快钱更重要”。阳普医疗健康事业部在呼吸道健康方面的使命,是要为降低人类呼吸道疾病发病率和减缓人类器官衰老而努力的,关爱人类健康是它的企业宗旨。
在阳普医疗的生产基地,可以看到他们对生产环境的严格控制、材料的严格筛选,以及对产品安全性的关注。就像邓冠华董事长说过的一句话:“要用医学精神去践行社会责任”。该企业生产的所有口罩产品都拿到国家权威机构做相关检测,确保产品的防护效果,而且为了产品本身不对人体造成二次伤害,他们要求自己的产品必须通过医用口罩的生物安全性三项指标,并且所有产品在环氧乙烷灭菌后全部独立包装,以免在存放时滋生细菌和其他微生物。这些都是一般企业不会去做的,但是他们主动做到了,这虽然增加了生产和管理成本,在市场竞争中失去了成本优势,他们却没有因此而放弃对消费者负责的想法。
最后,引用《穹顶之下》视频中另一句发人深省的话语:“最愚昧的事,是容忍自己处于愚昧之中;最麻木的事,是容忍自己处于麻木之中”。
从几年前开始,我们就倡导要为了环境,为了大家的美丽家园,保护环境,低碳出行,那都是有道理的。我们每个人都要从我做起,从此刻做起,积极行动起来,能走路的就走路,能骑车的就骑车,能坐公交的就坐公交,少抽一根烟,少开一次车,为环境保护做贡献,传播正能量,谱写绿色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