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尔登湖读书心得一千字
心得是一种重要的学习工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记录学习经历、总结经验、提高能力,从而更好地指导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优秀的瓦尔登湖读书心得一千字应该是怎样的?快来学习瓦尔登湖读书心得一千字的撰写技巧,跟着小编一起来参考!
瓦尔登湖读书心得一千字篇1
一直以为《瓦尔登湖》讲的是湖,读完才知道它记录了梭罗两年多的生活和心路历程,记录了他对美好自然的热爱。
他在自己建造的小木屋旁开垦荒地,春种秋收,自给自足。快乐、悠闲,做着自己想做的事,不受外界的干扰。他与自然交朋友,与森林、湖水、飞鸟、游鱼对话。他骄傲地宣称:“每个人都是自己王国的国王,与这个王国相比,沙皇帝国也不过是一个卑微小国,犹如冰天雪地中的小雪团。”
《瓦尔登湖》代表了一种完美的生活方式,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典范。或许在不知不觉间梭罗已和大自然融为一体。然而,我们现在还有多少人愿意亲近自然呢?
在纷扰的城市里我们离自然越来越远,看风景不需要在户外,只要有网络就行,随便一搜索心中所想的就呈现在眼前了。对于我们学生来说每天上学都要早起,放假了自然会睡到很晚才起床,就算是出去玩也不会在意路边的风景。大多数时候我们出去都成了“有目的”的,我们总觉得大自然离我们很近就在窗户外面,但慢慢地我们却与大自然渐行渐远。
我喜欢旅游,到各种地方玩,但当我待在家里时我就不想再出去了。每次去外婆家我总是喜欢和妹妹在楼上,等到吃饭时再下楼。老妈总是会喊我到楼下来,有时喊我帮忙做事,有时叫我陪她走走,看看田里的景色、田边的植物。可每次但凡是第二个我都会在楼下站一会儿敷衍老妈,因为我觉得田里的景色没什么好看的。但其实这些风景和外出旅行时的那些著名的风景又有什么本质的不同呢?只是我觉得这些太平凡普通罢了。
然而出去游玩时我们又能有多少亲近自然呢!我们只是匆匆地在那里走过,最后再留下点纪念,但我们却并不了解它多少。
在看《瓦尔登湖》时,我在羡慕的同时也很佩服梭罗。他喜爱自然,他一直留在瓦尔登湖做着他喜欢的事。他追寻着自己的内心,与山林为友。要是在以前,如果让我一个人待在那里,就算有再美的风景我也无心欣赏,因为我觉得一个人太孤单了,再美好的风景也会变得单调。我更不会想着与动物植物做朋友了。但现在看过此书后,或许我也会像梭罗那样了——把自己的心带到大自然里,体验一回没有任何困扰的生活。
梭罗并不因为孤独一人而感到寂寞和无趣,正如他所说:“我的生活本身成了我的快乐,而且永远不失去新意。”他把自己的灵魂带到了大自然中,所以他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变化,于是看似平淡的生活在他眼中又别有一番新意。
梭罗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我们:人们所追求的大部分奢侈品,大部分的所谓生活的舒坦,非但没有必要,而且对人类进步有大的妨碍。为何我们不尝试着摒弃那些奢侈品,回归人类最初的愿望——与自然亲近并融合呢?
我们是时候回归自然了,让我们带着一颗最纯净的心走进自然,去发现曾经遗失的美好。
瓦尔登湖读书心得一千字篇2
读过徐迟为中文版《瓦尔登湖》写的序,第一句话便是“你能让你的心安静下来吗?”那么,亲爱的,你能让你的心安静下来吗?在读这本书之前,或者阅读所有的书之前 。徐迟先生是敏锐的,以至于我只能一味的引用前辈的话“《瓦尔登湖》是一本静静的书,极静极静的书,并不是热热闹闹的书,它是一本寂寞的书,一本孤独的书,它只是一本一个人的书”。
梭罗出生于美国革命开始的马萨诸塞州的康科德小镇。他读过许多书,自然受到一些思想家的影响,但他没有单纯的踩着前人的脚印,而是通过自己的实践去体会、去思考。梭罗是一个极简单极纯洁的思考者、实践者。于是才有了安静的《瓦尔登湖》。
我喜欢读书时从后往前读,毫无缘由。《瓦尔登湖》最后一个目次是‘结束语’。梭罗要离开瓦尔登糊了,他通过实践告诉人们:“倘若一个人满怀信心的朝着他梦想的方向前进,努力过上他想象的那种生活,那他会在平常的时光里获得意外的成功。”但这绝不是如今市场上畅销的励志书,绝不是功利的,短视的。《瓦尔登湖》中梭罗先生所说的梦想是:尊重你内心。不是安于现状,不是毫无追求。你听,先生也那么坚定地说过:要面对它(生活),好好过下去。他不是在教你如何占领市场,没有教你如何获得财富,没有教你如何获得地位,没有‘教唆’你去按照别人的价值观奋斗,疲于奔命,只为了赶上别人的脚步却不知自己丢失了什么。《瓦尔登湖》只是一个你生活的旁观者,它只是在提醒你:倾听你自己。瞧,多么温和。亲爱的,你呢?有没有安静地听自己的心在想要什么?
有幸读过音乐人马修连恩的自传,印象最深的是他告诉读者:“我记得当我三岁时,每每别人问我多大时,我似乎只会讲:I am free。”是的,I am free。他用音乐诠释了自己的自由。我在想,梭罗先生也是自由的,《瓦尔登湖》也是,自由的让人妒忌。你看先生在‘春天’里听冰雪消融的声音,听鸟儿的鸣叫。看到流沙,他便想到:“人不就是融化的泥土吗,人的手指肚也不过就是凝聚起来的一滴,耳朵可以想象成一种苔藓。。。。。。下巴是一个更大的滴,是脸上汇合滴水的尖端,。。。。。。植物圆圆的叶片也是一个浓稠的随时下落的滴。”梭罗先生从不是一个严肃的说教者,他是自由的,生动的,《瓦尔登湖》也一样。
瓦尔登湖读书心得一千字篇3
第一次看到“瓦尔登湖”这四个字,大概是在“最难看下去的书”的排行榜里显眼的榜首处。再加之周围许多人说过这是本催眠神书,我就一直将它束之高阁,从不过问,直到有一夜真的失眠了,去书房翻出这本书,才真正认识了它。
梭罗并非隐士,而瓦尔登也并不安静。
恰恰和一般认知相反,它充满声音和趣味。梭罗并没有住在深山老林里,他亲手搭建的小木屋离市区仅1.6公里;而他这十几平米的小屋,也曾举办过25个人的聚会,并非与俗世远隔。而即便在肃杀的冬日里,小屋也不乏拜访者,钱宁便是其中一员。他与梭罗就着潋滟湖光谈笑风生,木屋里热闹得如同普通猎户农家。意料之外的是,梭罗的木屋没有锁,也没有门栓,可以说是开放性的。路过的农夫,猎人和动物都可以进去做客。每当散步归来,梭罗也会时而扮演一把福尔摩斯,根据烟头、脚印之类的蛛丝马迹推断“到访者”的身份,也是别有一番趣味了。
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无非是困在现代化钢铁牢笼里的金丝雀一样的人。曾有人言“生活除了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坦率地说,我并不认同。且不论其中语法问题,从先后顺序便可发现其荒谬。若无为了生活的打拼,何来资本去追求诗和远方,恐怕要早早的饿死在半路,成为指路的一缕幽魂。
那么就不能追求了吗?当然可以,只是不能以梭罗和《瓦尔登湖》为范本,而是要探寻自己独一无二的路。走出牢笼,先从内心走出。《瓦尔登湖》其实是一本私人化的书,其中大部分内容都是从他的日记中摘出的。它是一本为自己而写的书,其次才是为别人。梭罗曾在《瓦尔登湖》中说:“我希望这个世界的人,越不相同越好。”
可是如何才能寻找到自己的“瓦尔登湖”呢?并非是盲目离职放弃生计,而是审视内心。将所有能将碎片化阅读的杂物置于一边,静下来思考,此刻自己最缺失的是什么,最需要的是什么。是敢于说出自己独特想法的勇气,是守住自我不为大流所动摇的坚定,还是抛却杂念专心于一物的洒脱。可能性不计其数,但唯有自己才最了解自己。
再三品读《瓦尔登湖》,能经历一次又一次震撼,读过之后,就像经历了一个被洗脑的过程,而从书中脱离,自己冷静下来反思,又会收获别样体悟。城市中的钢铁囚笼并不可怕,也不会成为走出俗世走向超脱与自由的阻碍。如果方法正确,囚笼将化为阶梯,助有心者去往所向之处。
《瓦尔登湖》不是一个具有自我构建精神的人要去盲从的幻境。大自然内蕴着终极真理、每一种自然现象都是某种精神的象征,而人凭借直觉就能感悟宇宙精神,藉由自身智慧力量,追寻所向所往,这可能不是一个轻松的过程,但也是发掘自己的追求和生命体验的无限乐趣所在。
瓦尔登湖读书心得一千字篇4
读过徐迟为中文版《瓦尔登湖》写的序,第一句话便是“你能让你的心安静下来吗?”那么,亲爱的,你能让你的心安静下来吗?在读这本书之前,或者阅读所有的书之前 。徐迟先生是敏锐的,以至于我只能一味的引用前辈的话“《瓦尔登湖》是一本静静的书,极静极静的书,并不是热热闹闹的书,它是一本寂寞的书,一本孤独的书,它只是一本一个人的书”。
梭罗出生于美国革命开始的马萨诸塞州的康科德小镇。他读过许多书,自然受到一些思想家的影响,但他没有单纯的踩着前人的脚印,而是通过自己的实践去体会、去思考。梭罗是一个极简单极纯洁的思考者、实践者。于是才有了安静的《瓦尔登湖》。
我喜欢读书时从后往前读,毫无缘由。《瓦尔登湖》最后一个目次是‘结束语’。梭罗要离开瓦尔登糊了,他通过实践告诉人们:“倘若一个人满怀信心的朝着他梦想的方向前进,努力过上他想象的那种生活,那他会在平常的时光里获得意外的成功。”但这绝不是如今市场上畅销的励志书,绝不是功利的,短视的。《瓦尔登湖》中梭罗先生所说的梦想是:尊重你内心。不是安于现状,不是毫无追求。你听,先生也那么坚定地说过:要面对它(生活),好好过下去。他不是在教你如何占领市场,没有教你如何获得财富,没有教你如何获得地位,没有‘教唆’你去按照别人的价值观奋斗,疲于奔命,只为了赶上别人的脚步却不知自己丢失了什么。《瓦尔登湖》只是一个你生活的旁观者,它只是在提醒你:倾听你自己。瞧,多么温和。亲爱的,你呢?有没有安静地听自己的心在想要什么?
有幸读过音乐人马修连恩的自传,印象最深的是他告诉读者:“我记得当我三岁时,每每别人问我多大时,我似乎只会讲:I am free。”是的,I am free。他用音乐诠释了自己的自由。我在想,梭罗先生也是自由的,《瓦尔登湖》也是,自由的让人妒忌。你看先生在‘春天’里听冰雪消融的声音,听鸟儿的鸣叫。看到流沙,他便想到:“人不就是融化的泥土吗,人的手指肚也不过就是凝聚起来的一滴,耳朵可以想象成一种苔藓……下巴是一个更大的滴,是脸上汇合滴水的尖端,植物圆圆的叶片也是一个浓稠的随时下落的滴。”梭罗先生从不是一个严肃的说教者,他是自由的,生动的,《瓦尔登湖》也一样。
瓦尔登湖读书心得一千字篇5
这两天又捡起梭罗的《瓦尔登湖》,这次阅读同以往阅读感受不同,这是一本让人心静下来的书,特别在当今这个浮躁的社会里,人们的心由于受到外界的诱惑太多,都静不下心来享受生活,大家疲于奔命地追求“成功”地生活,实际上很多人并不很清楚什么是“成功”?什么是“不成功”?自己内心所追求的到底是怎样的生活?什么是自己想要的生活?什么生活是健康的生活?什么是生命?什么样的生命是有意义的?人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这些问题一直在迷惑着我,困惑着我。
徐迟先生讲:“《瓦尔登湖》是一本静静的书,一本寂寞的书,一本孤独的书,是一本寂寞、恬静、智慧的书。”这次阅读中我得到同过去阅读时完全不一样的收获,我感觉此书一定要静下心来阅读,只有让整个心沉静下来,静静地读。心情浮躁时这本书肯定是读不进去,记得当时我知道这本书时,是在20--年,由于是美国中学生阅读极力推荐的一本,当初拿到此书时,只读了几页,实在看不进去,就放下,前两年由于儿子学校推荐此书,为了想让儿子阅读,强迫自己读完,但也是非常勉强的,因为自己读的过于勉强,儿子读不进去,我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强迫他读,最近再一次阅读,连着两天静静地阅读却得到我意想不到的收获,我发现有些书读不进去,放着,过几年人生经历不同了,心境不同,再去读时就发现它是一本非常好的书。像帕斯捷尔纳克《日瓦戈医生》和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就是这样的,一放就十年,再拿起时,却不肯放下,这是我阅读中摸索出的一个经验,去年十月份读《日瓦戈医生》时,心情激动地无法形容,一下读了两遍。
今天上午,大雨滂沱,我静静地跟随梭罗走进了他的精神世界,整颗心完全沉迷于他的文字中,才真正地有点读懂他,所以这本书只适合在寂寞和恬静时阅读,《瓦尔登湖》应属于心灵之书,你可以完全沉浸其中,忘记周围的一切,同梭罗一起在大自然中思考生命和生活。现在我有点明白像陶渊明、托尔斯泰、海明威等,都和梭罗一样远离都市,过着一种简单纯朴和宁静的田园生活。只有生活简单,不为生活所累,不被那些无聊琐碎的事所牵拌,我们的生活不在无谓的匆忙中被琐碎的事损耗和浪费,让整个身心与大自然融为一体,才会有时间有精力对人和世界进行深刻地思考。
瓦尔登湖读书心得一千字篇6
一直以为《瓦尔登湖》讲的是湖,读完才知道它记录了梭罗两年多的.生活和心路历程,记录了他对美好自然的热爱。
他在自己建造的小木屋旁开垦荒地,春种秋收,自给自足。快乐、悠闲,做着自己想做的事,不受外界的干扰。他与自然交朋友,与森林、湖水、飞鸟、游鱼对话。他骄傲地宣称:“每个人都是自己王国的国王,与这个王国相比,沙皇帝国也不过是一个卑微小国,犹如冰天雪地中的小雪团。”
在纷扰的城市里我们离自然越来越远,看风景不需要在户外,只要有网络就行,随便一搜索心中所想的就呈现在眼前了。对于我们学生来说每天上学都要早起,放假了自然会睡到很晚才起床,就算是出去玩也不会在意路边的风景。大多数时候我们出去都成了“有目的”的,我们总觉得大自然离我们很近就在窗户外面,但慢慢地我们却与大自然渐行渐远。
我喜欢旅游,到各种地方玩,但当我待在家里时我就不想再出去了。每次去外婆家我总是喜欢和妹妹在楼上,等到吃饭时再下楼。老妈总是会喊我到楼下来,有时喊我帮忙做事,有时叫我陪她走走,看看田里的景色、田边的植物。可每次但凡是第二个我都会在楼下站一会儿敷衍老妈,因为我觉得田里的景色没什么好看的。但其实这些风景和外出旅行时的那些著名的风景又有什么本质的不同呢?只是我觉得这些太平凡普通罢了。
然而出去游玩时我们又能有多少亲近自然呢!我们只是匆匆地在那里走过,最后再留下点纪念,但我们却并不了解它多少。
在看《瓦尔登湖》时,我在羡慕的同时也很佩服梭罗。他喜爱自然,他一直留在瓦尔登湖做着他喜欢的事。他追寻着自己的内心,与山林为友。要是在以前,如果让我一个人待在那里,就算有再美的风景我也无心欣赏,因为我觉得一个人太孤单了,再美好的风景也会变得单调。我更不会想着与动物植物做朋友了。但现在看过此书后,或许我也会像梭罗那样了——把自己的心带到大自然里,体验一回没有任何困扰的生活。
梭罗并不因为孤独一人而感到寂寞和无趣,正如他所说:“我的生活本身成了我的快乐,而且永远不失去新意。”他把自己的灵魂带到了大自然中,所以他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变化,于是看似平淡的生活在他眼中又别有一番新意。
梭罗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我们:人们所追求的大部分奢侈品,大部分的所谓生活的舒坦,非但没有必要,而且对人类进步有大的妨碍。为何我们不尝试着摒弃那些奢侈品,回归人类最初的愿望——与自然亲近并融合呢?
我们是时候回归自然了,让我们带着一颗最纯净的心走进自然,去发现曾经遗失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