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诗人郑板桥的诗词
清圣祖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11月22日)子时,郑板桥出生,其时家道已经中落,生活拮据。三岁时,生母汪夫人去世,少时随父立庵至真州毛家桥读书。至八、九岁已在父亲的指导下作文联对。下面小编就和大家分享清朝诗人郑板桥的诗词,来欣赏一下吧。
清朝诗人郑板桥的诗词(精选篇1)
朝代:清朝|作者:郑板桥
丞相纷纷诏敕多,绍兴天子只酣歌。
金人欲送徽钦返,其奈中原不要何!
清朝诗人郑板桥的诗词(精选篇2)
朝代:清朝|作者:郑板桥
老樵夫,自砍柴。捆青松,夹绿槐。
茫茫野草秋山外,丰碑是处成荒冢,
华表千寻卧碧苔。坟前石马磨刀坏。
倒不如闲钱沽酒,醉醺醺山径归来。
清朝诗人郑板桥的诗词(精选篇3)
朝代:清朝|作者:郑板桥
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写夜间思。
冗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
清朝诗人郑板桥的诗词(精选篇4)
朝代:清朝|作者:郑板桥
老书生,白屋中;说黄虞,道古风。
许多后辈高科中,门前仆从雄如虎,
陌上旌旗去似龙,一朝势落成春梦,
倒不如蓬门僻巷,教几个小小蒙童。
清朝诗人郑板桥的诗词(精选篇5)
朝代:清朝|作者:郑板桥
春兰未了夏兰开,万事催人莫要呆;
阅尽荣枯是盆盎,几回拔去几回栽。
郑板桥(原名郑燮,1693年11月22日-1765年1月22日),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清朝学者、书画家、“扬州八怪”代表人物。
乾隆元年(1736年)进士,官至山东范县、潍县县令,政绩显著。后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代表作品有《修竹新篁图》《清光留照图》《郑板桥集》等。郑板桥一生只画兰、竹、石,自称“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败之石,千秋不变之人”。其诗书画,世称“三绝”,是清代比较有代表性的文人画家。
早岁艰辛
郑板桥(30)清圣祖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11月22日)子时,郑板桥出生,其时家道已经中落,生活拮据。三岁时,生母汪夫人去世,少时随父立庵至真州毛家桥读书。至八、九岁已在父亲的指导下作文联对。
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十四岁又失去继母郝夫人[1][2]。乳母费氏是一位善良、勤劳、朴真的劳动妇女,给了郑板桥悉心周到的照顾和无微不至的关怀,成了郑板桥生活和感情上的支柱。十六岁从乡先辈陆种园先生学填词。
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二十岁左右考取秀才。
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娶妻徐夫人。是年秋郑板桥首次赴北京,于漱云轩手书小楷欧阳修《秋声赋》。
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至真州之江村设塾教书。[3]
清朝诗人郑板桥的诗词(精选篇6)
朝代:清朝|作者:郑板桥
盆画半藏,兰画半含。
不求发泄,不畏凋残。
清朝诗人郑板桥的诗词(精选篇7)
朝代:清朝|作者:郑板桥
几家活计卖青山,石块堆来锦绣斑。
薄暮回车人半醉,乱雅声里唱歌还。
清朝诗人郑板桥的诗词(精选篇8)
朝代:清朝|作者:郑板桥
卖得鲜鱼二百钱,籴粮炊饭放归船。
拔来湿苇烧难着,晒在垂杨古岸边。
清朝诗人郑板桥的诗词(精选篇9)
朝代:清朝|作者:郑板桥
国破家亡鬓总皤,一囊诗画作头陀。
横涂竖抹千千幅,墨点无多泪点多!
清朝诗人郑板桥的诗词(精选篇10)
朝代:清朝|作者:郑板桥
此是幽贞一种花,不求闻达只烟霞。
采樵或恐通来径,更写高山一片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