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文案网 > 短美文 > 笔记 >

悲惨世界读书笔记电子版

时间: 新华 笔记

读书笔记是强化记忆,加深文章理解的习作练笔。悲惨世界读书笔记电子版怎么才能写好?这里分享一些悲惨世界读书笔记电子版,方便大家学习。

悲惨世界读书笔记电子版篇1

《平凡的世界》,一部充满泥土气息的乡村小说,没有曲折动人、婉转哀怨的故事情节,没有感天地、泣鬼神的大事件,只是路遥编织的《平凡的世界》里一群平凡人物的平凡故事,可我却在这平凡的人群中找到了让我久久不能自已的感动。在无言的哽咽中,在无声的感动中,在不知不觉沿面而下的泪珠中,内心涌动着悲悯、感动、伤感、幸福、嗟叹交错的复杂情感,我读完了。

打开书,路遥把我的思绪一下子拉回到了我曾生活过的那片土地、那个村庄、还有一个农村的孩子为了改变命运而走过的艰难旅程,一切都是那么的熟悉。那一眼望不到边的冻了解、解了又冻的土地,静静流淌着的冬拉河水,炊烟四起的村庄,村里人的家长里短,庄稼人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那穿着寒酸、面黄肌瘦、每日里只在无人注意的时候悄悄啃食馒头、内心强忍着因贫困而带来的自卑而努力学习的主人公……看到这,我的心被刺痛,我分不清这是我还是小说中的人,一种强烈的共鸣把我一度拉回到了那少时求学的往昔记忆里。

一直以来,想写一些文字去怀念曾经生活的过的土地和岁月,可当我翻开小说才发现,路遥这部饱含血泪的“献给他生活过的土地和岁月”的作品已经帮我做了最好的诠释,正是作者这栖身于大地、匍匐于泥土、贴近普通劳动者的姿态,让我再一次深入无数普通劳动者的内心,再一次以灵魂屹立于黄土上的方式体验到了生活的真谛,也让我再一次看到了人性的回归:质朴、善良、隐忍、勤劳、无瑕的爱和无悔的付出,更重要的是,了却了内心久久未曾放下的夙愿,终于可以长抒一口气。

路遥笔下的男主人公孙少安和孙少平兄弟,在可怕的贫穷中磕磕碰碰、跌跌撞撞,忍受着精神和身体的双重折磨,与生活做着不懈地抗争,纵然他们在无人的黑夜里也曾无数次仰望天空慨叹,流着无奈的泪水,嗔怪着生活的无情,可仍然没有忘记一个人生而有之的责任,仍与自己与生俱来的悲惨命运战斗,仍渴望迈出双脚、伸开双手去追寻和创造青春的梦想,而不是用薄脆的意志甘愿被命运扼住咽喉任意摆布。他们在无数次追求中失败着,又在无数次的失败中继续前行,他们身体里隐藏的生存的力量和不屈的灵魂让我动容。

少安为了家庭的老老少少,放弃读书,常年劳作耕种,从十几岁开始便用幼嫩的臂膀挑起生活全部的重担,为家庭撑起一片天空,成为全家人的希望所在和精神支柱。在残酷的现实面前,他忍痛割断与自己有着地位悬殊和不同人生道路的田润叶青梅竹马的感情,娶了另一位女子秀莲为妻,尽管无比痛苦和无奈,可生活容不得他停留片刻舔舐内心的伤口,便扬起无情地鞭子催他上路。

此起彼伏的生活磨难接踵而至,他也曾动摇过,也曾怀疑过活着的价值和生存的意义,也曾坐在山坡上望着冬拉河的河水发呆,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够改变生而贫穷的命运,更不知道埋葬在这穷乡僻壤里的苦难生活何时才是尽头,一个被生活的重负压的喘不过来气的汉子,在夜色中的无人地带抱着老槐树失声痛哭,这时候我看到的并不是一个懦弱的灵魂,而是一个热血男儿和激情小伙面对生活的无情摧残时无言的发泄!哭过痛过,擦干眼泪,依然前行,这就是坚强的少安!因为双水村那温暖而熟悉的灯光总在不远处闪着令他抗拒不了的光芒,而光芒里有生病的奶奶,上学的弟弟妹妹,还有父母那期待的眼神。

从田间劳作到县城做苦力,再到办砖窑厂收获第一桶金,又到烧砖失败负债累累、再到四处贷款重办砖窑厂获得成功,十几年的时间,一个农村的青年小伙经历了常人无法想象的煎熬和辛酸,难怪人们常说:一个农村人只有花20年的时间拼搏才能获取和城里人一起喝咖啡的机会!白天是身体的超负荷劳动,夜晚并不是酣然睡去,而是因对生活的拷问、对未来的忧虑和憧憬难以入睡,因为不甘于现状,所以才会如此饱受煎熬,正如有人说的那样:越是清醒的灵魂越是孤独无助!值得庆幸的是,妻子秀莲温暖的胸怀和无言的慰藉给了他无穷的力量和勇气,让他一次次退回到婴儿的状态将头深深地埋在妻子的怀里寻找着无声的安慰,在他的眼泪浸湿秀莲的衣服时,心里那无处诉说的痛便少了很多。在日复一日的生活皮鞭的鞭笞下,少安愈发成熟和坚韧,他和秀莲相互搀扶走过了多少风雨,最终这相濡以沫的情感填补了他那曾因失去润叶而伤痕累累的心,也支撑他在生活的路上看到了久违的彩虹。

开在苦难土壤里的幸福之花也许显得更加的弥足珍贵,生活终于没有辜负这个在泥土里摸爬滚打的小伙,看到这,我的心里满是欣慰、满足,分不清是在感激生活还是在感激路遥的故事情节编排,尽管那是在刚刚复苏的中国西北大地,此时此地,虽岁月流转,早已易了容颜,可我始终坚信:生活永远不会辜负苦心追求的人!

是的,平凡铸就不朽,生活之树常青!

悲惨世界读书笔记电子版篇2

《悲惨世界》是法国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雨果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它描写了法国大革命前夕社会各阶级阶层人民的不同命运,反映了当时世界的重重矛盾,歌颂了人性的善良与纯真,鞭挞了统治阶级和上流社会的相互倾轧的丑恶现象,这也是我看的第一本外国名著。

在当时一个黑暗的不公平社会里,却有一个始终与丑恶势力作斗争的人,也就是主人公——冉阿让。也许正是他的博爱、宽容及其高尚的灵魂,又重新唤回了人们内心深处的良知。而他又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在他25岁时,就因为打破一块玻璃和偷拿了一个面包而被判20年的苦役。而当他经历长期牢狱之苦,终于获得自由时,却由于他曾是个苦役犯而无法被社会所接受。但他并没因此气妥,而是用行动证明,他——一个苦役犯的伟大。

每个人心中都有爱,爱自己、爱亲人、爱自己所拥有的一切。而冉阿让的爱却是献给世上所有可怜贫苦值得同情的人、值得尊敬的人。

在没有经过劳役之苦时,他曾是一个拥有无数财产的市长,可他却把大多数的钱都捐给了慈善机构和穷人。他还经常把面包送给挨饿的人,把衣服送给挨冻的人。对于穷人而言,他就像一顶保护伞,一个正义的化身。

他坚持不懈地完成他对芳町临死前能见一面自己亲生女儿的愿望——一个毫不相干却愿意替死人完成的诺言。最终不负所望,救出了珂赛特。并用毕生的精力把她当作自己的女儿一样细心地照顾着。

他就像一个“父亲”,他用真心去对待那么多毫无血缘关系的人,给予无微不至的关爱。也许是他已经把贫苦可怜的人都看作自己儿女一般,他大可以不必这样做,为什么呢?因为他有一颗博爱的心。

还记得一个片段,他奋不顾身地去救一位被压在车底下的老人,当时的他正处于被通缉的苦役犯,他要是救的话就等于承认自己是冉阿让,但他还是去了。

看到这里,我被深深地震撼了。与当时黑暗、丑恶的社会现象相对应的,竟是一颗如此善良、无私的心;以及那么高尚的道德品质。为了使一些陌生人不受到伤害,他一次又一次地铤而走险,甚至甘愿付出自己的生命。这是需要多大的勇气!可是这时的我感到一场悲剧成分,在那样的时代背景下。即使你再高尚、再伟大,在与命运的搏斗中总显得有点孤立、单薄。不过我认为就是这种差距悬殊的对抗,才更凸显主人公冉阿让英雄的本色。

可在我们这个当今社会中,有些人自我为中心,自私、卑劣等等的这种低劣的手段去得到自己所想要的。还有一些人没有一丝同情心和怜悯之心,看到一些老奶奶老爷爷过马路却无动于衷,试问我们还有人的良知吗?

只要我们都奉献出一点爱,这个社会将会变得很美好,我们虽然做不到冉阿让那种无私奉献的精神,但我们每个人只要努力一点点,奉献一点点又有何难?

悲惨世界读书笔记电子版篇3

这本书主要讲了刑满释放犯让·瓦让在受到迪涅主教的感化后化名马德兰开始从善,成为市长,经过有救下沦落为娼的芳蒂娜;自首;落海逃出;将芳蒂娜的女儿珂赛特赎回并隐居修道院;离开修道院;因珂赛特与马里尤斯相恋而痛苦;从革命者手中放走雅韦尔;救出马里尤斯;坦白苦役犯身份;离开珂赛特这些事件的悲惨人生后躺在珂赛特怀里去世了。

让·瓦让原本不是恶人,只是因为饥饿偷了面包,就判了五年苦役,加上越狱的加刑,让他变成了仇视社会的人。我认为这是法律不公正造成的,这样的刑罚不但没有让他“改过自新”,反而起到了反效果。而迪涅主教的人格却撼动了他,主教的感化却让他重新审视了自我,让他变成了善人。这让我感受到了有时灵魂的救赎比肉体的刑罚更有用,法律的不公正有时会贻害许多本性不坏的人。

可是,怎样才能分辨出一个人的本性是好是坏呢?让·瓦让刚出狱时,看起来不就是个彻头彻尾的恶棍吗?所以,改变法律的行为是不可能做到的,我们也只能做到尽自我的力量感化他人,阻止他人堕落,尽可能平等看待所有人这些事了吧。就像迪涅的米里埃主教,他只是尽力教化着自我教区的人们,尽自我的本事去关心穷人而已。

让·瓦让在从善后,再也没有做过违背自我道德的事,对于法律的不公,他没有抱怨,对于两次能够让他平安,幸福生活下去的机会,他全部舍弃,因为他宁可“回到地狱里做天使”,也不愿“留在天堂里做魔鬼”;他宁可“断送幸福”,也不肯“丧失道德”。这一点十分令我敬佩,在我们这些人当中,又有谁能做到这一点呢?他将雅韦尔对他的迫害抛在脑后,放了他,这一点连雅韦尔都难以置信。命运的不公,他默默承受。越往下看,越觉得这个人物的形象变得越发高大挺拔。越看,越感到愤愤不平。可是除了那些犯罪分子,并没有谁是令我憎恨的,因为着不光是他们的错误。就像雨果的自序所说的那样,是因为世界上的愚昧和贫困。

除了书中的主人公,许多配角也被刻画得栩栩如生。像是书中的流浪儿加弗洛什,被父母抛弃和生活困难对于他而言根本没有什么影响,他天天都活得快欢乐乐,满脑子都是奇妙的点子,有时会唱唱歌谣,有时和一个罪犯朋友去干一些“坏事”,但没有什么坏心眼,他自我是流浪儿,却对其他孤儿很好。当我看到ABC友社的革命者以及加弗洛什全部壮烈牺牲时,为此心境低落了许久。

其实我的感想还有很多,这本书带给我的收获真的十分大。

悲惨世界读书笔记电子版篇4

这个暑假里,我在网上读了一本名著:《悲惨世界》。它的作者是法国的维克多?雨果。这本书让我的心灵受到了巨大的震撼,所以我不由得写了这篇读后感!故事的梗概是这样的:主人公冉阿让原来是个诚实的工人,一直帮助穷困的姐姐抚养七个可怜的孩子,有年冬天找不到工作,为了不让孩子饿死而偷了一块面包,被判五年徒刑;又因不堪忍受狱中之苦而曾四次逃跑,因此刑期被加到了十九年。出狱之后,苦役犯的罪名永远地附在他的身上,他找不到工作,连住宿的地方都没有。后来他受到一位主教的感化决心去恶从善;改名换姓埋头工作,终于当上了市长,成了大富翁后他乐善好施,兴办福利,救助孤寡;然而法律却滥判无辜,他为了不嫁祸于人毅然上法庭承认自己的真实姓名,并为救助孤女而逃出法律的魔爪。然而法律不容他,社会不容他,连他辛辛苦苦带大的孤女也误解他,他多年舍已救人,最后却在孤寂中走向死亡,这是悲惨世界中的悲惨典型。

当我一口气读完这本书后,我流泪了。我有一句深深的感叹:“社会是多么不公平,难道一个人犯了错,永远都不会改了吗?”这本书让我有感动,也让我有气愤!感动是:主人公一人生活在如此黑暗的社会中,但他依然保持着这么一颗善良的心。它见义勇为、乐于助人,可为什么别人还是不愿意接受他呢?他们侮辱他,看不起他,这是我的气愤也就从中流入了出来!想想我们的生活,想想我们生活的社会,我们真是太幸运了。我认为,虽然我们现在的生活好了,但我们还是应该要好好学习冉阿让的善良和诚实!最后,我希望我希望世界充满和平,充满友爱,再也不要有冉阿让那样悲惨的人了!

悲惨世界读书笔记电子版篇5

“那天晚上,她出去了很久,直到深夜才回来。第二天早晨,邻居的老太太过来看她,只见她的脸正朝着里边,帽子掉在地板上,房间里异常杂乱。‘啊,你怎么了?’她奇怪地问。其实芳汀并没有睡,她一动不动的回答说:‘没什么。只是珂赛特不会死了。’她的声音有点怪。这时,她忽然转过头来,用手指着桌子上的两枚金币。她的脸看来比昨天苍老了许多……芳汀把这些钱寄给了德纳第。实际上,珂赛特并没有生病。那封信是用来敲诈的。”

读到这里,泪水已经蓄满我的眼眶,我不禁为芳汀打抱不平,芳汀是一个贫穷的女人,她把女儿珂赛特寄养在德纳第夫妇家中,德纳第夫妇虐待她,还定期问芳汀要钱,这次,他们骗芳汀说珂赛特得了猩红热,芳汀遭同事陷害,丢了工作,只好把它美丽的金发和洁白的门牙拿去换钱,原本漂亮的她一下子变得异常丑陋,最终,她悲伤地死去。

母爱太伟大了!芳汀为了女儿,不惜牺牲自己,她虽然没有使珂赛特走出困境,但她感动了马德兰市长——曾经因偷过一片面包而坐牢、前后越狱四次、一共判刑19年的冉阿让,冉阿让解救出了年幼、可怜的珂赛特,并把她当女儿看待,珂赛特也改变了冉阿让,看到这里时,我悬着的心也放了下来。

雨果写的这本《悲惨世界》十分具有讽刺性,它讲述了一个变相的社会,开头凄凉,中间愈发悲惨,而结尾又使人为书中的人物高兴。整本书扣人心弦,作者用凄婉的笔触打动着读者,牢牢地吸引着我,书中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至今仍在我脑海回荡……

悲惨世界读书笔记电子版篇6

《悲惨世界》这本书是法国作家雨果的一部传世之作。这一整篇故事都是围绕着主人公冉阿让的命运展开的:冉阿让生活穷苦,因偷了一块面包而被抓进监狱,他多次尝试逃狱,却被延长刑期。出狱后,冉阿让受主教的关照而感动,立志成为一个善良的人。他来到了海滨蒙特勒伊,改善了那里的一种轻工业的发展,他也因此变得富裕,当上了市长。冉阿让当上市长后,认识了一个可怜的女人——芳汀,她把自己的孩子珂赛特托德纳第夫妇抚养,却没有想到德纳第夫妇内心狡诈,并把小珂赛特当成家里的仆人使唤。德纳第夫妇还从芳汀那里骗了许多钱。特别是有一次令我记忆深刻,德纳第夫妇谎称珂赛特得了一种严重的病,需要芳汀寄钱,而此时的芳汀也十分贫困,最后,出于自己的伟大母爱,芳汀让一个牙科医生拔掉了自己最漂亮的两颗门牙,换了两个金币,寄给了德纳第夫妇。其实,这也是一个残忍的骗局。当我看到这儿时,不禁怒发冲冠,心里恨透了德纳第夫妇,但同时,我也为芳汀感到难过,因为她的伟大母爱被骗了。后来,芳汀希望见珂赛特一面,可还没见到,就在病魔的折磨中死去,命运十分凄惨。冉阿让也因人们的不理解,又一次被捕,但他逃了出来,领养了珂赛特,并抚养她成人。最后,这位一心从善的主人公冉阿让在一个夜晚离开了那个悲惨而又黑暗的世界。

这个故事中其实还有一个人物叫沙威,他相信法律,是一个出色的警探,他一心想抓到冉阿让,但每次陷害他都没用。有一次,沙威去侦查反政府人民军,却被当场抓住,冉阿让正好也在那儿,就让军队给他枪决沙威的机会,军队同意后,冉阿让把沙威带到了一个军队看不见的地方,把他放了,并朝天空开了一枪,表示已干掉沙威。这个情节使我很感动,沙威一次又一次地陷害冉阿让,如果是我,肯定恨透了沙威,但冉阿让却在可以干掉沙威的时候,饶恕了他,并且放了他,实在是宽宏大量!

说起这个情节,我就想起了自己在学习中的一次经历。在我上四年级的&39;时候,有几天我一心想着玩,没有认真听讲。结果有一次数学考试,我原本觉得很简单,可考卷发了下来,我看到自己只考了70分。这张考卷上有因粗心大意而错的题,也有因没有认真听讲而错的基础题,画满了刺眼的红叉叉。看到这张试卷,我立刻意识到这几天自己没有认真学习。晚上,我一见到爸爸,心中立刻紧张起来,犹豫着该不该告诉他我考了70分,因为如果我考这么差,一定少不了一顿揍。可一想到我那丢人的成绩,我也顾不了犹豫了,后悔的眼泪顺着脸颊流了下来。此时,我只好吞吞吐吐地告诉爸爸:“我。我数学只。考了。70分。”爸爸见我在流泪,居然没有火冒三丈,而是想了一会儿,然后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哭是不能改变现实的,它只能说明你还是要好的。你考这么差是因为你没有认真听讲,这是肯定的。一个人总会犯错误的,只要他重视这些错误,分析犯错的原因,以后注意不再犯同样的错误就行了。”爸爸的话令我深受感动,我长大后也要做一个宽宏大量的人。

在我正在阅读《悲惨世界》时,我并没有把这本书读完。但是,其中有一个人物深深地吸引了我,他就是主教——米里埃。在我眼里,他是一个称职的主教,一个善良的人。他并没有因为自己的主教身份而自以为是,而是竭尽自己的所能去向富人筹款,为了救济穷人。在他眼里,并没有所谓“坏人”,他总是尽力去救赎他们的灵魂。书中的几个片段,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米里埃看到医院里人满为患时,他与院长有一次谈话。“你们有二十六个病人,却只有五六间小病房。我们只有三个人,却占了五六十人的地方。我告诉您,这是个错误。你到我这里来,我住到您那里去。把我的房子还给我。这里是您的医院。”就这样主教把自己的房子给了医院,他宁愿自己住的差一些,也要帮助别人。

米里埃作为主教,从国家领取一万五千法郎的年薪。就在他迁居医院的那天,他对这笔钱做了一劳永逸的分配。

通过清单,就能看出主教有多么无私,他宁愿自己过的苦一点,也要帮助他人。数字就是最好的说明。

还有一次,主教到乡里巡视。当地有一个土匪克拉瓦特,他之前曾抢走教堂里的所有圣器。人们派宪兵去围剿,可他次次都逃之夭夭,有时还拼死抵抗。就在人心惶惶的时候,主教来到此地。他坚持不带护卫,一个人动身,去山里的贫困小镇。当他到达之后,土匪克拉瓦特将圣器献给了他。可见,用自己的的宽容对待别人,别人也会回报你。

最后,本书的主人公——让。瓦让从监狱里出来时身无分文,他偷走了主教的银器,逃之夭夭。后来,他被宪兵抓住,扭送到主教这里。主教非但没有生气,反倒把银烛台送给他,让他做一个善良的人。这无疑是,改变主人公的直接原因。

读完了《悲惨世界》,我的心仍然不能平静下来。我为一心从善的冉阿让感到激动,又为拥有伟大母爱的芳汀感到难过;我对内心狡诈的德纳第夫妇感到痛恨,又对可怜的珂赛特感到怜悯。总而言之,书中描绘的那个悲惨世界已深深刻在我的脑海里。

这本书,使我深深地体会到了作者在创作它时的心情;这本书,使我仿佛身临其境,来到了当时的世界;这本书,使我的心情跌宕起伏。最重要的是,这本书,使我与作者雨果都深信唯有道德感化才可以医治社会灾难,以爱制恶。

此时,我的脑海中又浮现出“夜,没有星光,一片漆黑,在黑暗中,可能有一个站着的天使展开着双翅,在等待着这个灵魂。”这句话。读完《悲惨世界》之后,我才发现这句话中“漆黑的夜”正表示了当时那个悲惨而又黑暗的世界。希望我们每个人都心怀大爱,宽宏大量,共创美好的家园!

悲惨世界读书笔记电子版篇7

悲惨世界,这是一部闻名遐迩的世界名著,作者雨果,法国人。书中讲述了一个正义与邪恶,虚伪与善良的悲惨故事。故事的资料、情节都十分感人,催人泪下。

这本书叙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主人公冉阿让原是个诚实的工人,一向帮忙穷困的姐姐抚养七个可怜的孩子,有年冬天找不到工作,为了不让孩子饿死而偷了一块面包,被判五年徒刑;又因不堪忍受狱中之苦四次逃跑,刑期加到十九年;出狱之后。苦役犯的罪名永远地附在他的身上,他找不到工作,连住宿的地方都没有。之后他受到一位主教的感化决心去恶从善;改名换姓埋头工作,最终当上了市长,成了大富翁后他乐善好施,兴办福利,救助孤寡;然而法律却滥判无辜,他为了不嫁祸于人毅然上法庭承认自我的真实姓名,并为救助孤女而逃出法律的魔爪。然而法律不容他,社会不容他,连他辛辛苦苦带大的孤女也误解他,他多年舍已救人,最终却在孤寂中走向死亡,这是悲惨世界中的悲惨典型。

雨果先生经过作品揭示贫苦人民的悲惨命运和揭露资本主义的黑暗。在维克多?雨果的笔下,他一向期盼着用“博爱”、“仁慈”、“善良”和“饶恕”来改变这个“悲惨世界”。冉阿让虽然之后尽全力去帮忙别人,想用多做一些好事来弥补自我从前所犯下的罪,可是人们明白他从前是个苦役犯后,都不理解他的好意,在人们眼里它还是个十恶不赦的坏人。可是冉阿让并不介意,仍然怀着那的善良的心去帮忙别人。最终他还是凄惨的死去了,这充分体现出当时的社会是多么不公平。

“奉献是人性最善良的表现。”在这句话里我明白了人性最善良的表现就是奉献,无私的付出而不求回报。就好像父母亲对我们的爱,不断的付出他们的爱。在这书中我看到了冉阿让的奉献精神。每个人都有爱。但有的人只爱自我,爱自我的亲人,爱自我所拥有的一切。而冉阿让的爱却是给世上所有可怜的人、贫穷的人、值得同情的人、值得尊敬的人的。

悲惨世界读书笔记电子版篇8

先说2002年夏天的一场旧事。那一年音乐剧《悲惨世界》引进到了中国。当年还在读书的我从生活费中拿出了100块,跟朋友一起买了最后一场最后一排的票。在上海大剧院看一场音乐剧,对于当时还是穷学生一个的我,绝对算得上是个有些仪式感的事件。

三个小时之后,观众们全都自觉起立鼓掌,完全不是客套的,象征性的,而是被音乐,被演唱,被思想彻底征服的。掌声一直持续着,在演员们反复谢幕之后,仍然一浪高过一浪,长达半小时之久。这对于当时还是纯粹女吊丝一个的我,绝对也算得上是个启蒙性的事件。

别的感受暂且不提,当时有一个念头最为直接——“这绝对是我这辈子花得最值的一百块!”

怎么说呢,除非身临其境的感受它的魅力,任何企图描绘它如何震撼的语言都显得无力。最好你有悲天悯人的情怀,不然把故事说给你听也是对牛弹琴,最好你爱音乐,懂英语,不然就算坐在第一排也是暴殄天物。我在这里好像有点尖酸刻薄了,但是没办法,对心头好,我就是不自觉的有些保护欲。雨果的原著本就被称为“现实的浪漫主义杰作”,法国音乐家的原创加上英国音乐剧“沙皇”麦肯托西的改编,再由极具天分的音乐剧名伶们演唱出来,就像三星米其林餐厅里的大厨用最好的原料精心烹饪的招牌大餐,不好吃不太可能吧。

后来,市面上出现了《悲惨世界》十周年纪念演唱会的碟片,立刻搜罗了过来,视为珍宝。隔段时间都要拿出来给学生们显摆显摆。再后来,专门寻到伦敦西区《悲惨世界》演出的剧院朝拜,拍照,再再后来,得知它从十周年纪念演出又升级到了二十五周年纪念演出。一部连续演出25年的音乐剧,堪称史上唯一。再再再后来,它终于被翻拍成了电影。这个,我是无论如何也要去看。

从剧场走向大银幕,对音乐剧《悲惨世界》来说是个跨越。跨越来自于它突破了音乐剧所受到的地理位置,观众人数,场景道具的诸多限制,让全世界的观众都能在家门口欣赏这部杰作。而且电影能用更丰富的演绎手法,烘托气氛,刻画情感,这都是电影版的《悲惨世界》值得一看的地方。

我也不得不随大流的夸一夸安妮海瑟薇的表演。没有自恃美女的做作,大得比例有些失调的眼睛里,满是憔悴惶恐,剪短的头发茬,凹陷的脸颊,当她唱着“I dreamed a dream”,这个沦落绝望的方汀算是够力了。休杰克曼的冉阿然,演得不错,唱得稍欠,当然不能这么苛刻的拿电影演员跟音乐剧演员比较。较为遗憾的是:罗素克劳出演的的沙威,演得平平,唱得也真的不怎么样,特别是《Star》这样的经典曲目,声音太哑,气息无力,可惜啊可惜!导演一定要现场收声吗?难道不能幕后配唱吗?

反正就是这样的一部电影,不喜欢的有人中途退场,有人忍无可忍的冒出一句“就不能好好说句话吗?”(这都是我在电影院亲眼所见);而我同事在松江大学城的电影院看完评价“观影过程中,鸦雀无声,我想吃片薯片都怕嘎吱的声音打搅别人。结束了还有好多人鼓掌诶。” 我只能欣慰的说“到底还是大学城的观众素质高啊《悲惨世界》 —— flora。feng —— We love each other”

再好的演出也有结束的时候,就让电影版的《悲惨世界》作为它暂时的休止符,在观众心里慢慢沉淀;让经典成为传奇吧。

悲惨世界读书笔记电子版篇9

妈妈跟我说:“有一位法国作家用了三十年的时间写了一本书,你想不想知道他的名字?有没有兴趣读一读?”用这么长时间写一本书,这书一定很有吸引力!听完妈妈的介绍,我立即说:“当然想了。”妈妈看着我对这本书很有兴趣,高兴地说:“它的作者是法国的大作家雨果,你好好品读吧!”

说着妈妈把《悲惨世界》这本书摆在了我的眼前,我一看到书,就迫不及待地看了起来。这一看就是半个月,今天我终于读完了。当我合上这本书的时候,真对书中的内容感慨万千啊。

这本书的主人公是一位叫冉阿让的人,刚开始冉阿让是个苦役犯,然后经过努力,成为了市长,他做了许多好事。书中纷繁复杂的情景,有一件是令我印象深刻的,就是主人公帮助了珂赛特的妈妈芳汀,芳汀在临死前只有一个愿望,那就是见见她的女儿珂赛特,冉阿让不顾一切困难去寻找珂赛特,当他终于找到珂赛特的时候,芳汀却死了,然后冉阿让像对亲生女儿一样把她养大了,为了珂赛特他又成了逃犯,在他生命的尽头他都不愿意给别人增添负担,默默的安详的闭上了双眼。

我们要向冉阿让学习,不顾自身的安危,为他人着想,做了一辈子的好事,在悲惨的命运面前没有低头。平凡的冉阿让,善良的冉阿让,热心的冉阿让,他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

悲惨世界读书笔记电子版篇10

《悲惨世界》这本书写的的确是一个悲惨世界,是一个真实而感人的故事。我一页一页地看着,从中学到了很多东西很多知识。

这本厚的出奇的长边篇小说是雨果的代表作,这本共有五部,每一里有好几节,每节都有一个感人的故事。

《悲惨世界》这本书记述主人公冉阿让正是处于这样的压力之下,饱尝艰辛与绝望的滋味。他从出狱以来,不被这个社会接受,处处受排斥和歧视,甚至连住宿等最基本的生存条件都无法获取。无论环境多么恶劣,多么黑暗,但主人公的人格中散发的光芒却足以照亮整个世界。这是人类的希望所在。

我看了以后我懂得了:一个取得成功,不在于自身的条件,而是要付出努力,有些人有种种理由作为没有取得成功的借口,那是不行的。我要向冉阿让学习做一个勤奋的人,不怕困难的人。

343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