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文案网 > 短美文 > 笔记 >

呼啸山庄读书笔记读后感

时间: 新华 笔记

写读书笔记对于提升阅读成效、拓展思维和增强表达能力都至关重要。写好呼啸山庄读书笔记读后感要注意什么?小编给大家分享呼啸山庄读书笔记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呼啸山庄读书笔记读后感篇1

呼啸山庄向我们讲述的是一个悲惨的爱情故事。作者把文章写的如泣如诉,让我仿佛也在那个可悲的故事里。

作者艾米莉一生不幸的遭遇,连接不断地命运打击,让她的心灵始终蒙蔽着一层忧郁的灰色。正因为命运不断地打击,她对生命、对人生、对自然的追问与思考,让她年轻的心因哲思而成熟,因沉淀而凝重。

《呼啸山庄》讲述的是一个爱情与复仇的故事。呼啸山庄的主人恩萧先生有两个可爱的孩子辛德雷·恩萧和女儿凯瑟琳·恩萧。在恩萧先生外出时遇到一个无家可归的孤儿,就把他带回家收养,并取名为希刺克厉夫。由于希刺克厉夫孤苦的身世与坚忍的性格,他获得了恩萧先生的疼爱,但同时遭到辛德雷的嫉恨在恩萧先生去世后,辛德雷的憎恨变化为行动他把希刺克厉夫降低为奴仆并百般折磨他。这样的举动让希刺克厉夫心里燃烧起复仇的火焰。而妹妹凯瑟琳却与哥哥相反,她与希刺克厉夫一起成长,心性的相似让爱意在两人之间萌生,并与日俱增。然而,画眉山庄的小主人埃德加·林顿以其风度与魅力吸引住了凯瑟琳,凯瑟琳嫁给了林顿,希刺克厉夫愤然离去,一走就是三年。三年以后暴富归乡时,凯瑟琳已为人妻。

希刺克厉夫对凯瑟琳的爱转化为深深地恨,他决心要复仇。他已制定好一个可怕的复仇计划。

他通过赌博夺走凯瑟琳哥哥的遗产,他利用埃德加妹妹伊莎贝拉对他的爱意,引诱伊莎贝拉离家出走并百般折磨她。备受煎熬的凯瑟琳,在生下小凯瑟琳以后死去。十几年后,希刺克厉夫又施计让她嫁给懦弱多病的小林顿,终于,希刺克厉夫终于把呼啸山庄和画眉山庄的财产搞到手,但他也追随凯瑟琳的爱而去。

这是一个悲惨的爱情故事,它让我懂得,人不能太贪婪了,要珍惜美好的爱情。

呼啸山庄读书笔记读后感篇2

抛开书的内容,翻译质量可圈可点,我看的是由上海美术出版社出版,翻译简约和真实,给人以干净和顺畅的好感。从内容上看,小说选取管家角度讲述整个事件,给人以床头故事的感觉,自然又顺畅。小说就是这样,再好的故事也经不住罗哩罗嗦,故意堆砌文字的打击。专业的评论人这样说它“全篇充满强烈的反压迫、争幸福的斗争精神,又始终笼罩着离奇、紧张的超现实气氛,惊悚恐怖之中感人至深,带有部分哥特文学的奇幻恐怖色彩。”对我来说,这些评价当然字字珠玉,但却又难以理解。喜欢它,不过是发自内心的喜欢,我个人的理由而已。

第一我感动的是希刺克里夫和凯瑟琳的爱情。无法理解爱和地位之间的矛盾,也无法体味他们之间的爱情。凯瑟琳说:“我这么爱他,并不是因为他长得英俊是因为他比我更像我自己。”我在后来的经历中慢慢体会到爱情的感觉就是这样,对方的样子就是你期待你自己的未来是那个样子,所谓的“更”则是更加接近期待的状态。凯瑟琳甘愿赴不幸的婚姻,接受命运的安排。从一开始,仿佛悲剧已然发生。凯瑟琳的那句“无论人类的灵魂是什么样的,他的和我的一模一样”(英文为oursoularethesame,hisandminearethesame。这句话,在一次投票中荣膺人们最喜欢的情话)我们无法想像希刺克里夫忍受了多大的折磨才将自己锻造为“文明人”,在我看来,这种锻造甚至是艰辛的。无论是19世纪的英国,亦或是宣扬“美国梦”,在梦想面前人人平等,更是今天的中国。无形的“阶级”依然存在,突破这种阶级的天然存在着实不易。更加让人倍感惊悚的便是凯瑟琳很早便已过世,希刺克里夫却一直坚持着他的复仇,凯瑟琳的灵魂独自在荒野飘荡和哭泣了20年,无法安息,无法永眠。

之所以喜欢这本书是由于凯瑟琳和希刺克里夫对社会的反抗和对自由的向往,他们挣扎于世俗之外。

呼啸山庄读书笔记读后感篇3

《呼啸山庄》的作者是爱米莉。勃朗特,主要讲述了一个令人十分神伤的故事:一位吉卜赛少年希斯克里夫被呼啸山庄的主人收养。他与主人的女儿凯瑟琳情意相投,萌生了爱情,但是最终因地位悬殊未能如愿。于是希思克利夫愤而出走,而凯瑟琳则嫁给了画眉山庄的林顿少爷。数年之后,希思克利夫又返回了呼啸山庄,开始了它的疯狂的报复和复仇计划,最终如愿以偿的做了两家庄园的主人。但是复仇并没有带给他预期的快乐,他最终精神分裂,郁郁而终。

读《呼啸山庄》的时候我的感觉很深刻,故事的核心是复仇,故事里的主人公为生计而复仇、为爱情而复仇、为屈辱而复仇、为死亡而复仇。他似乎是一个为复仇而活着的人,而从作者为他安排的“黑得像魔鬼般的皮肤”和“遭透了的粗口”中也可以看出。但希思克利夫对凯瑟琳的爱是残酷的,但总有一种神秘感,我想如果为这种爱保留一点点空间会更好。

我想《呼啸山庄》给人带来的是一种恐怖感,很阴森,也很吓人,而与它并存的也仿佛有一种莎士比亚戏剧的忧伤和古希腊神话的神秘的气息,就像《罗密欧与朱丽叶》这本书虽然是个悲剧,却总有那么一种神秘感,《呼啸山庄》也是一样,感情也是那么的复杂。

我想作者也许只是通过这样一种形式,来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复仇,是永没休止的。其实面对那些所谓的“深仇大恨”我们到底需要复仇吗?复仇后,就能过得安心吗?看着复仇后的人们,他们的胸前都有一个印记,而他们的脸上,不会有快乐的表情……。这让我不由自主的想起47年前爆发的那一场让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刻骨铭心的战争,杀戮、流血、毁灭、血肉横飞、流离失所……我所能想到的属于那个时代的形容词永远都是那么的血腥,那么的残酷。那么如果有一天,我们把这种民族间的仇恨上升为再一次的战争,我想我们也就把自己也把人类引上了一条复仇的不归路。“冤冤相报何时了”这是古人给我们留下的经验和教训。

每个人,都有一段历史,一个人活着,在这个世界倔强的活着的目的也许只有一个——和命运挑战。暴风雨是会有结束的那一刻,退一步真的会海阔天空。所以,我们不能憎恨,因为仇恨,而让自己成为一个间接凶手,更不能为了复仇而活着,否则,我们也将会堕落,也将会成为一个精神上的失败者。

呼啸山庄读书笔记读后感篇4

如果要用两个字概括《呼啸山庄》这本书,那只能是“奇书”。这样一部如今被公认为英国文学史上的天才之作,被盛赞为“人间情爱最宏伟的史诗”的作品,却在出版后被斥责为“一部恐怖的、令人作呕的小说”,直到半个世纪后,人们才逐渐认识到这部作品的内涵。可是它的作者,艾米莉·勃朗特却早在出版一年后就离开了人世。

继承了凯尔特人血统的艾米莉,长年居住在偏僻的山村,养成了外表沉郁、内心刚强的性格。她的反叛精神和悲观意识,从这本书的男女主人公——希斯克里夫和凯瑟琳——身上可见一斑。在那个城市文明大行其道的时代,人类最真实的感情都被包裹上一层风度的外衣,可是希斯克里夫确是个另类。希斯克里夫狂放不羁,爱起来不顾一切,恨起来不计后果。他曾说:“两个词就可以概括我的未来了:死亡和地狱。失去了她,活着也在地狱里。”

听说了凯瑟琳的婚讯后,他愤怒的在雷雨之夜出走;凯瑟琳死后,他半夜去挖开她的坟墓,只为了见她一面;他买通了教堂执事,在他死后把棺材一侧撬开,和凯瑟琳的坟墓相通。就是这样深深的爱才产生了深深的恨。希斯克里夫对自己的儿子冷酷无情,设计欺骗凯瑟琳的女儿,最终把呼啸山庄和画眉田庄都收入自己的囊中。可是当他的复仇计划一一实现后,胜利的喜悦却未降临。他在茫茫的荒原上四处走着,盼望凯瑟琳能够魂兮归来见他一面,最终不吃不喝孤苦的死去。

希斯克里夫的爱,原始而狂热,如暴风骤雨般浓烈。他的生命仿佛只有两个部分:爱和恨。他曾至死不渝的追求真爱,也曾残忍冷酷的报复亲人。这样一个人物,充满了希腊史诗般的悲剧色彩,读来令人不由得感到一种悲壮和苍凉。

反观凯瑟琳,她毫无疑问是深爱希斯克里夫的,可她也爱埃德加,一个活在文明世界的翩翩君子。她说希斯克里夫“比我自己更像我自己”,“在这个世界上,我最大的悲苦就是希斯克里夫的悲苦。我活着的最大目的,就是他。”尽管这样,她却在到画眉田庄的五个星期后,由一个山村的野丫头迅速的被同化成一个文静的淑女,并且爱上了年轻英俊的田庄继承人埃德加。她虽然也为希斯克利夫的出走痛哭不已,但此时城市文明的光辉显然更吸引她。最终,她在病中深切的思念呼啸山庄,在临死前不顾一切的投入了希斯克利夫的怀抱。艾米莉通过这样一个悲凉的故事,表达了对维多利亚时代金钱至上思想的谴责。

希斯克利夫和凯瑟琳之间的爱情,是原始的,也是自私的。这仿佛与我们传统想法中无私付出的爱情不符。按照一贯的想法,希斯克利夫看到凯瑟琳嫁给一个有身份有地位的人,应该微笑着祝她幸福,可他却完全相反,采取了一系列残酷的复仇。这样的命运安排,正是艾米莉渴望爱、却又得不到爱的人生折射。她一生不善交际,又厌恶社会的丑恶,始终活在孤苦和绝望之中。但她同时也没有放弃过抗争,她为男主人公取名为“希斯克利夫”,意思就是长满石楠的峭壁。石楠是一种在荒原上顽强生长的植物,那和恶劣环境抗争的精神,令艾米莉由衷的喜爱。正是在悲苦抗争、抗争不得的复杂心境下,艾米莉写出了《呼啸山庄》这本奇书。

即使现在来看,这本书流露的阴郁和悲凉,仍然令人心惊。艾米莉沉郁的性格,给文学带来一个经典,却给自己带来孤苦的一生。在我看来,如果可以选择,艾米莉肯定愿意拥有快乐的生活,而不是文学的成就。或许这就是所谓的性格悲剧,假若她能和她的姐姐那样乐观,也许她就不会英年早逝了。有一句诗这样写道:“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只可惜,艾米莉拥有了一双心灵的黑色眼睛,却没有为她自己寻找到人生的光明。

呼啸山庄读书笔记读后感篇5

当爱与恨交织,结局如何?当纯真的爱情面临金钱,名利的的诱惑,为何转眼变成了赤裸裸的背叛与恶狠狠的报复?今天读了《呼啸山庄》终于让我了解了这些。

他希斯克利夫,不过是山庄主人带回来的身份不明的孩子,可她凯瑟琳·恩萧却是山庄主人宠爱的小女儿。他们亲密无间,他们青梅竹马。本该是一段佳话,但命运总是在最幸福的时候,拿起锤子敲下去,剩下的只有满地的悲凉与心寒。他,失去宠爱后,她,嫁给了别人,他心中那么爱意被满满的仇恨蒙蔽了,禁不住想问:这是为什么?为什么幸福来的快,去的也那么快?他毫不犹豫的选择了暂时的离开,选择了报复,选择了地狱。三年过去了,他,带着满腔仇恨,带着满身财富回来了,他,狠狠地报复了,但心中却没有一丝报复了后的爽快,只有满心的难过和惆怅。当爱与恨交织在一起,结局谁人知晓?

看完整本书,心中有着一种说不出的压抑感,不禁想问,有什么东西能毁灭一段最美的爱情?金钱?利益?这些不过是表面的推辞,最大的凶手就是那颗被当时封建社会毒害的虚荣心。虚荣心是可怕的隐形敌人,它无处不在,它悄悄地藏在每个人的心中。人们潜意识认为,它一点也不可怕,就忽视了它的存在,但事实很坚定地告诉我们,它,不容忽视。

同许多名著一样,这篇故事同样发生在19世纪,我发现,那个世纪的人们,或多或少地有着很腐朽的封建思想和等级观念,那个时期的婚姻,大多为政治的婚姻?换句话说就是,有情人有多少能终成眷属呢?那时,有谁能很肯定地说,自己可以为了爱情抛弃名和利?

事实说,在封建的社会,在名与利面前,爱情不过是过眼云烟,不过是可以肆意挥霍的一样物品罢了,在这个年代,爱与恨的交织,是多么悲哀的一件事,结局或许本来就早已注定,悲剧收尾。

呼啸山庄读书笔记读后感篇6

《呼啸山庄》读书笔记

很多时候,回忆曾经的过往,天空总会是一片灰色。压抑的时候,并不觉出它的压抑,只是当压抑过后再回首,总觉得那时候的伤痛,隐忍着流传红色的血液,惨烈地撕扯着。

每一次看到希斯克里夫这个名字,总觉得那字字都透着残忍,暴戾。还几分的又一张发黄的英文报纸上面的一句话:“一个在童年时代就遭遇不公的人,他的人格还能有多么积极向上呢?”仿佛法老的咒语,缚住了本应该高兴快活的小希斯克里夫,强硬粗鲁的将仇恨灌入一个幼嫩到甚至惹人怜爱的心。有的时候总是在想,到底是谁会了希斯克里夫,是老恩肖,是约瑟夫,还是亨德利?后来看到那一晚上的暴雨雷电,我懂了,在呼啸山庄,除了那可爱的她爱着的姑娘,希斯克里夫,他什么也没有。

凯西的裙带纯净漂亮,“在整个教区里,就属她的眼睛最漂亮,她的微笑最甜蜜,她的脚步最轻盈。”看起来活泼快乐的小姑娘,她就真的活泼快乐吗?就像所有的女孩子一样,凯西是虚荣的,只是那虚荣遇上了希斯克里夫,她便害了两个炼狱中苦苦煎熬的人儿,生生拆散了一对明明爱另一个胜过爱自己的恋人。一个人可以逃脱命运的安排,可以逃脱每一个残暴的敌人,却万万逃不脱自己的心。真正理解着爱着凯西的,或许只有希斯克里夫吧?!我始终难以承认内莉是凯西的朋友。一个朋友,她不应该在看到朋友人格迷途时漠然以待,一个朋友,她不因该在朋友矛盾痛苦时冷言冷语。所以凯西,她是那样的可怜,不同于希斯克里夫的可怜。她的人生处处是矛盾,希斯克里夫早已对人生恨得彻底,他可以将全部的爱都只寄托在她的身上,爱着她,让她去感觉的每一寸心跳,虽然他不说,可是她会懂。而凯西呢,没有一个朋友,可以让她倾吐内心的压抑。她火一般的渴望着,渴望着可以向一个人敞开心扉。可是没有,没有一个人,包括希斯克里夫,包括她绅士优雅的丈夫---埃德加·林敦。凯西·恩肖,她本来是那么天真纯净的姑娘,即使生活在令人发疯的呼啸山庄,也都是那么的热情和善于爱。只是生活呵,它总是不住的用体面的生活来迷花了人眼。

在那些反着腐烂气味的子句中,在哪做氤氲漫步的山庄中,所有的人都期盼着,期盼着阳光降临,期盼着被宽恕,可是所有的人都不知道,遮住那阳光的啊,恰恰是他们自己。

凯西,它具有人世间最为高贵的品质……在绝望中爱。

只有爱才可以去感化,惨烈着充满着绝望的压抑。

我看过艾米莉。勃朗特那三姐妹的作品,喜欢她们的作品,却对艾米莉。勃朗特有着另一种说不明道不清的感情。

旷野,西风以及远处的城镇折断的杂草、崎岖的地形、苍凉的日落、避世的生活、艰辛的奔波、寂寞的岁月、艾米莉。勃朗特的一切没有荣耀——至少在她生的日子里——梦想夭折,饱受世间无偿,造化弄人。这位才华横溢而早逝的女子决不会想到,她死后,自己唯一的小说会被后人誉为”最奇特的小说”,且成为十九世纪英国文学史上绝色异彩的一颗宝石。直至今日,仍以其丽动人的光彩使无数读者为之折服,深深惊叹于它非凡的艺术魅力。

《呼啸山庄》我读了三遍,是有中英文互译的。它给我最大的感受——唯一一部没有被时间的尘土湮灭的杰出作品,也是一部有着永久魅力的光辉作品。

整个故事的情节叙述了希斯克利夫与凯瑟琳朝夕相处的童年生活:一个弃儿和一个小姐在这种特殊环境中所形成的特殊感情,以及他们对辛德雷专横暴虐的反抗。之后因为凯瑟琳虚荣无知和愚昧,背弃了希斯克利夫,成了画眉田庄的女主人。接着写希斯克利夫如何在绝望中把满腔仇火化为报仇雪耻的计谋和行动。最后阶级只交代了希斯克利夫的死亡,却揭示了他了解哈里顿和凯瑟琳相爱后,思想上经历的一种崭新的变化——人性的复苏。从而使这出具有恐怖色彩的爱情悲剧中透露出一束令人快慰的希望之光。

《呼啸山庄》的作者是英国十九世纪著名诗人和小说家艾米莉?勃朗特,这位女作家在世界上仅仅度过了三十年便默默无闻地离开了人间。这部小说刚问世时颇受冷落,但随着岁月的流逝,它以别具一格的艺术魅力征服了越来越多的人。

小说采取了十分独特的展开方式,作者并没有直接提到主人公,而是从外人洛克伍德的拜访开始的。洛克伍德在新房东希斯克利夫的家里无意间发现了一本神秘的,他对日记里的故事十分感兴趣,在家养病期间,他通过迪安太太的叙述了解了呼啸山庄的故事。小说讲述的是一段复仇的故事,希斯克利夫与凯瑟琳的爱情是全书的主线,而故事中其他配角的演出实际上反射出的是两个人之间的感情瓜葛。

凯瑟琳与希斯克利夫的爱情实际上是一场悲剧。两人身份的差异和当时的社会背景让两人的爱情只能成为令双方都痛苦的包袱,凯瑟琳的天真与幻想让一直深爱着她的希斯克利夫由一个默默忍受虐待的孩子成长为一个脾气暴躁,充满愤恨的人。希斯克利夫因凯瑟琳的背叛,把心中对凯瑟琳的爱转化成了报复的怒火,悲剧也就此开始。可以说凯瑟琳的虚荣心毁了她一生的幸福,也毁了爱她的两个人——希斯克利夫以及埃德加,这甚至差一点毁掉下一代人的幸福。在大多数人的眼里,希斯克利夫是个粗暴残忍的恶棍,但是他的悲惨人生却是因为他对凯瑟琳超越人间的爱和对现实的无法接受。

整部小说都压抑在希斯克利夫伤感的痛苦和扭曲的人性当中,而呼啸山庄的故事展示出的正是一幅畸形社会的生活画面,勾勒了被这个畸形社会扭曲了的人性及其造成的种种痛苦。虽然说书中描写的社会现实和故事情节有一定的人工修饰,但这是作者所处年代的一种更加深刻的表现。也许在我们生活的时代里,很难看到像故事中主人公那样的爱情,也很难感受到久压在心中的愤怒,可是还是会存在畸形扭曲的心灵。

无论是其中强烈的感情还是由之而起的无情的报复,都是因为有着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与追求。呼啸山庄的故事不会在现实里重演,但它悲情的苦痛却会隐落在生活中的角落里。或许主人公之间的爱可以超越死亡的界限,时刻提醒着那些忽视了沉没在内心深处的愤怒的人们,让久远的悲情唤醒沉落在黑暗里的心灵。

呼啸山庄读书笔记读后感篇7

有的人将《呼啸山庄》称为悲剧,并将这一悲剧看作是卡瑟琳自私虚荣本性的自作自受,有的人怪罪希斯克列夫复仇心太重,而可怜林敦一家的遭际。

不错的,卡瑟琳违背真我的“过错”是这场悲剧的直接原因,而希斯克列夫过切的不理智的爱是那粒罪恶的火星。埃德加的一生都在奉献中度过,为所爱的妹妹、卡瑟琳、女儿无私地奉献自己全部的爱与体贴。

正是这样一个教徒,在临死前获得了永生,他像一个地狱里的天使,守护着画眉田庄,守护着他最爱的女儿卡茜。他不知道自己的妻子的真爱是那个不英俊的邻居希斯么?当然不会,但他确确实实是爱着卡瑟琳的,他的无私光芒使这个家在他生前圣洁无暇。但是若说画眉田庄是亲情的天堂,那么呼啸山庄便是真爱的神域。人性没有真正的丑恶与绝对的美好,作为平凡人的我们的性格培养,更多的来自于或黑暗或大同的社会的熏陶,这点上不仅异域异情,而且是每个时代,每个人都是该去适应,去思考的,而之后我会有所分说。

全书以希斯克列夫的人性复苏后自杀殉情,并与卡瑟琳的孤魂漫步田野为结局并达到高潮。人性在此升华,他死时露出的阴险笑容诠释了爱的自私。每个人都是自私的,没有愿意分享自己的真爱的人,但是是否自私的爱就意味着占有?不然,因为那就不是自私了,而是不理智,一个理智的爱一定是愿守护挚爱一生平安无事,哪怕自己痛苦一生。而这点上作者艾米利·勃朗特,似乎也不大懂吧。当爱不能凝固成占有,那就让它蒸发为来自心底的祝福,何苦冷酷?

呼啸山庄读书笔记读后感篇8

今天,我把《呼啸山庄》读完了。在快要结束的两章32、33章的主人公就是卡茜和哈里顿。

这对表兄妹的关系一开始就不好。他们俩总是彼此不断地发生摩擦、冲突和争吵,并且他们俩的生活环境不同,所以他们俩的想法也会不同。后来,卡茜用一本象征着友谊、象征着知识的书使他们和解了。他们学会了相互尊重,就像管家纳利所说的那样:“一个是爱着,只想学会尊重对方;而另一个也是爱着,但只想能获得对方的尊重。”

卡茜真心的帮助哈里顿学习知识,使他封闭的心灵重新打开,产生了一种精神上的渴求。他渴求知识,他是一个天性善良的人,自从卡茜做了他的导师以后,他就一直勤奋好学。

后来哈里顿和卡茜成为了一对幸福的情侣。

文章的最后使我懂得了:“爱”属于人性的最美好的部分;“恨”是人性被扭曲,是人性的坠落。“恨”想在人间建立起绝对统治,尽管他似乎多么强大,但是是办不到的。只有冲破了仇恨,终于建立起爱情。

我读了32、33章懂得了:我们不能学习卡茜之前不尊重哈里顿的行为,而更加应该学习卡茜之后尊重他人的表现,不管是什么人都应该去尊重他。

呼啸山庄读书笔记读后感篇9

如果要用两个字概括《呼啸山庄》这本书,那只能是“奇书”。这样一部如今被公认为英国文学史上的天才之作,被盛赞为“人间情爱最宏伟的史诗”的作品,却在出版后被斥责为“一部恐怖的、令人作呕的小说”,直到半个世纪后,人们才逐渐认识到这部作品的内涵。可是它的作者,艾米莉·勃朗特却早在出版一年后就离开了人世。

继承了凯尔特人血统的艾米莉,长年居住在偏僻的山村,养成了外表沉郁、内心刚强的性格。她的反叛精神和悲观意识,从这本书的男女主人公——希斯克里夫和凯瑟琳——身上可见一斑。在那个城市文明大行其道的时代,人类最真实的感情都被包裹上一层风度的外衣,可是希斯克里夫确是个另类。希斯克里夫狂放不羁,爱起来不顾一切,恨起来不计后果。他曾说:“两个词就可以概括我的未来了:死亡和地狱。失去了她,活着也在地狱里。”听说了凯瑟琳的婚讯后,他愤怒的在雷雨之夜出走;凯瑟琳死后,他半夜去挖开她的坟墓,只为了见她一面;他买通了教堂执事,在他死后把棺材一侧撬开,和凯瑟琳的坟墓相通。就是这样深深的爱才产生了深深的恨。希斯克里夫对自己的儿子冷酷无情,设计欺骗凯瑟琳的.女儿,最终把呼啸山庄和画眉田庄都收入自己的囊中。可是当他的复仇计划一一实现后,胜利的喜悦却未降临。他在茫茫的荒原上四处走着,盼望凯瑟琳能够魂兮归来见他一面,最终不吃不喝孤苦的死去。

希斯克里夫的爱,原始而狂热,如暴风骤雨般浓烈。他的生命仿佛只有两个部分:爱和恨。他曾至死不渝的追求真爱,也曾残忍冷酷的报复亲人。这样一个人物,充满了希腊史诗般的悲剧色彩,读来令人不由得感到一种悲壮和苍凉。

反观凯瑟琳,她毫无疑问是深爱希斯克里夫的,可她也爱埃德加,一个活在文明世界的翩翩君子。她说希斯克里夫“比我自己更像我自己”,“在这个世界上,我最大的悲苦就是希斯克里夫的悲苦。我活着的最大目的,就是他。”尽管这样,她却在到画眉田庄的五个星期后,由一个山村的野丫头迅速的被同化成一个文静的淑女,并且爱上了年轻英俊的田庄继承人埃德加。她虽然也为希斯克利夫的出走痛哭不已,但此时城市文明的光辉显然更吸引她。最终,她在病中深切的思念呼啸山庄,在临死前不顾一切的投入了希斯克利夫的怀抱。艾米莉通过这样一个悲凉的故事,表达了对维多利亚时代金钱至上思想的谴责。

33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