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文案网 > 短美文 > 笔记 >

《孔雀东南飞》读书笔记

时间: 新华 笔记

读书笔记是通过记录自己的读书心得和体会,更好地掌握知识,并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好的《孔雀东南飞》读书笔记要怎么写?小编给大家带来《孔雀东南飞》读书笔记,供大家参考。

《孔雀东南飞》读书笔记篇1

读《孔雀东南飞》的时候我的心颤抖了,因为我看到完美的感情被世俗禁锢,被礼教肢解,并最终因感情本身容不得分离,而死亡的这一过程。

然而,又是残酷也造就了完美的契机,焦仲卿和刘兰芝的感情,在他们殉情之后,也随之涅磐,让当时的社会觉醒了――又有些事物是不会被摧毁的,有些事物是不会随着时间的变迁而改变的,比如感情。

我怀疑上天为人们定下缘分之后,总会制造出一些杯具,让人们的生活更加生动,也更加凄美。如果它不想让这份缘分与感情被浪费,便会让人们去另一个世界,去继续他们未走完的路,只留下人间的空虚与悲伤。

因为上天的这个习惯,人们只得,一次又一次为感情苦恼而又无可奈何,于是便有了“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于是便有了“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有了“明月不谙离别苦,斜光到晓转朱户”的佳句与感慨。

于是,因为上天的这个习惯,人们只得一次又一次地理解苦难的洗礼。梁山伯与祝英台的魂化彩蝶,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红楼缘怨,《大话西游》中的经典对白,以至于网上《第一次亲密接触》的生死决恋,能够说,人每走一步,感情就在人的脚边建起一座坟墓,一座情冢。

《孔雀东南飞》是一种无奈,两人的反抗,始终没有摆脱世俗的枷锁。

《孔雀东南飞》是一种选取,它用血洗清无瑕感情上沾染的尘世污垢。

《孔雀东南飞》是一种觉醒,告诉人们仅有感情才值得人用生命扞卫。

《孔雀东南飞》是一种感叹,哀叹人生苦短仅有珍爱才能在空间隽永。

正可谓:百媚千红只识君,君我不见愁益深。

愿为鸳鸯叹孔雀,告与东西南北人。

《孔雀东南飞》读书笔记篇2

我不明白焦仲卿与刘兰芝相继赴死时的心中所想,但我总觉得他们并没有真正冷静的思考。我们每一个人都不是仅仅为自我而活,我们有亲人,有家庭。在做一些重大决定时,是不是应当研究一下家人的感觉呢?焦刘二人固然情深意长,情意绵绵,打但他们都太自私了,刘兰芝的母亲疼爱了她十几年,她可曾真正为她想过;焦仲卿的母亲更是独自一人辛苦将他抚养长大,他可曾真正为他想过。

是,焦仲卿徘徊过,犹豫过,但他终究放弃了职责,他是否真正想过,他的离开要让母亲独自一人带着小妹如何过下去?他们成全了彼此的感情,但维系在他们身上的亲情又作何而论?

《孔雀东南飞》读书笔记篇3

近日重读,有所感,与诸位共赏之:

1、焦仲卿的爸爸那里去了?若其还活着。则焦母如此专横,怎又能反映“封建社会妇女社会低下”?若已亡,则焦母一妇道人家把俩孩子抚养成人,难道不能说明她的伟大?

2、到底是什么让焦母看焦妻(兰芝)“别扭”:“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是焦母的“正词”。但证人焦却说“女行无偏斜”。兰芝本人则讲“奉事循公佬”,“昼夜勤作息,邻频营苦心”。兰芝母说该女“十三教汝织,十四...兰芝见了焦妹则“泪落莲珠子”,说明姑嫂关系也不错。看来问题是在焦母。但什么原因呢?我认为可能是“无后”的缘故。焦已结婚时间不短:“共事二三年”。在汉末,避孕大概也只能靠安全期。在这二三中,焦妻仍无“事”,的确有点儿问题。这大概让没了老头,全心全意等着报孙子的老太“怒火中烧”!在人前人后,街坊邻居中觉得抬不其头来。儿子当然不能骂了。于是所有的火都发在了焦妻的身上。

3、兰芝父在那里,从文章中感觉到也不在了。要不然也不会轮到其兄讲话!不只各位看过美国一个叫的反映华人的电影没有,大汉的老爷们儿咋都象那里头的货?

4、兰芝本身的性格也有些问题:其兄也可是说了句“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痞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不嫁义郎体,其往欲和云?”这样的话。可能人家不懂妹妹的“心底秘密”,但不管从什么角度说,这是很“有理有据”的“贴心话”。别忘了兰芝也说其兄“性行暴如雷”。但这样一个急性子却在这时候也如此的对妹妹“晓之以理”。我是一点儿也看不出有逼迫兰芝的意思。兰芝的心理可能太敏感了。

5、到底是什么让兰芝在县令,府君如此“抢手”?文章中未提县令。但府君则显然受了县丞的“进言”:“说有兰家女,承籍有宦官”。即兰芝出身好。哇塞。这难道就行啦!也太随便了吧。

6、兰芝到底想不想嫁给府君的“第五郎”:亲事应下之后,府君送礼上门,订于次日迎亲。兰芝母对兰芝说“适得府君书,明日来迎汝。何不作衣裳,莫令事不举。”兰芝便“左手持刀尺,右手执凌罗,朝成素夹裙,晚成单罗衫”。从此处看她还是有嫁给府君“第五郎”的想法的。事情的急折发生在与焦见面后。焦的话“...卿当日胜贵,吾独向黄泉”强烈的刺激了兰芝那本来就十分敏感,十分脆弱的心里。偏致的想法立刻产生,他们要“黄泉下相见,勿违今日言!”。再之后,就是两个岁的男女青年走向了人生的终点,一个“举身赴清池”,一个“自挂东南枝”。由此可见这场杯具的核心是焦与兰俩人的脆弱心里。也是。20岁,能承受多大的压力?

《孔雀东南飞》读书笔记篇4

仲卿和兰芝两情相悦,不能长相斯守,便有了“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的苍凉。为了摆脱独自徘徊的悲凉,他们选取了共同殉情。留下了“蒲苇韧如丝,磐石无转移”的千古盟誓。终究,他们还是走在了一齐,好不令人掬泪的悲凉——“生不偕老”,好不令人慨叹的幸福——“死求同穴”……

对于兰芝为焦母不容而致使夫妻分离的缘由众说纷纭,各执其辞。我虽不才,也还想置喙几句。在我看来,还有两大可能:

《礼记内则》中说:“子甚宜其妻,父母不悦,出。”仲卿“甚宜其妻”,这无疑问――当焦母坚持遣兰芝走时,只听到仲卿绝望而悲怆的呼喊:“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从前嘘寒问暖,无所不谈,可谓母子深情矣。此刻小夫妻昵喃燕语,忘乎所以。巨大的落差,强烈的失落感猛然袭向焦母,她踉跄失措。试问向来都把全副精神寄托于独子身上的她,情何以堪?于是,杯具的序幕被拉开……此或为其一。

其二,焦母守寡多年,独独地守着这么的一个宝贝儿子。深闺一贯孤独寂寞,自我的日子不好过,也便见不得别人比自我幸福。时下,却忽然地瞧见儿与媳的卿卿我我,如胶似膝,好不恩爱。不论是嫉妒也好,忌恨也好,反正,她愤怒了!

你听我说,这并非谬论。张爱玲的《金锁记》里,主人公七巧就是翻版焦母。七巧出身低微,嫁入豪门。丈夫却是患有骨痨,离不得床半步的。且豪门是非多,这样的生活,尽管七巧非善男信女,与幸福大概也沾不上边吧。守到大女长安长大了,要嫁人了,七巧还困着女儿不放。别人以为是爱女心切吧。推掉了几个忠实信徒,长安步进了尴尬的年纪,最终遇了那么的一个男人,她以为幸福就要到来了!这时,七巧却轻手轻脚地从阴森的木梯上吱吱地走下来。应对着准女婿,她也许只要轻轻地问候一声,甚至仅是牵动嘴角的一丝笑就能够了。然,她没有,轻轻地张口,微微地笑道:“长安还在上方吸着烟呢,再等一下吧,或是……”幸福的水晶苹果让七巧轻轻地一抹,碎片散落一地。天明白,为了这男人,可怜的长安早已戒掉烟了!

曹七巧,这母亲,她到底怎样了?难说不是仲卿的母亲心里怀的鬼胎在曹七巧身上还魂了。

终究,兰芝还是穿着新娘妆向清池赴身而去了。这与祝英台葬身梁山伯的坟里不是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一身的嫁妆,漫天的通红,本该都是洋洋喜气的一片,然而这轻轻的一跃,那“生不偕老,死求同穴”的追求却教这一切都于瞬间停止了,这美丽举动如流星被定格,在数千年的时间荒野里,数亿人的心灵深处,是瞬间,也是永恒!

看完《孔雀东南飞》,心中一片戚然,“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韧如丝,磐石无转移”那坚定凄楚的誓言穿越了时空,时常回响于耳畔。

《孔雀东南飞》读书笔记篇5

读了《孔雀东南飞》让我对感情有了更深的理解。它经过描述焦仲卿和刘兰芝的婚姻杯具,以血的事实有力的控诉了封建礼教的吃人罪恶,寄托了青年一代对幸福婚姻的热烈向往。诗中的情节主要围绕刘兰芝而展开和发展。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作者从多方面、多角度展现了她的形象。可见,感情需要时时更新,否则就有可能破裂。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总是习惯把最刻薄的话留给最亲爱的人;心中的关爱脱口而出时,却变成了埋怨;对爱的渴望也总是以指责对方的形式出场;爱人的一个小缺点,我们总是习惯上纲上线,最终竟然以人身攻击而收尾。导致家庭的破裂。

因为生活不是童话,而婚姻,仅有爱是远远不够的。

《孔雀东南飞》读书笔记篇6

世间本有一种记忆叫“刻骨铭心”,世间固有一种思念,“牵挂”而已。

“我命绝今日,魂去尸长留!”随着满天颤抖的繁星,伴着牛马的嘶鸣,兰芝挽住自我对感情的忠贞,举身赴清池。仲卿心知自我与兰芝永远的分离了,自挂东南枝,用瞬间深深埋藏了昔日的记忆。

一袭嫁衣,将感情天涯相隔,仅有鸳鸯仰头相鸣,点点相思泪,浸湿了枝枝相覆的梧桐叶,留下的仅有对后人的劝诫。

可谁有以此为诫?谁又遵循着这痛苦而又凄美的劝诫?漫漫长河,又有多少人还坚守着当初“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的忠贞誓言?又有多少人能够为感情付出一切,即使天地反对,也要长相厮守,而做出努力呢?

“君当做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韧如丝,磐石无转移。”多年之后,梁山伯与祝英台心守着这份坚定双双化蝶。在沈园中陆游与唐婉的相逢,又何曾不那么凄凉?当年紧握红酥手,饮尽黄藤酒的幸福时光早已不在。此刻呢,相思红唇万般恩情都已付诸东流。一首《钗头凤》换来的仅有对那段记忆的刻骨铭心,对现实的抑郁与惋惜。

蒲苇的一时韧,却也留下了如昙花般绚烂的一瞬。它的坚韧是刻骨铭心的记忆,留下的是如磐石般的牵挂。

世间本有一种记忆叫“刻骨铭心”,世人留恋于人生,对情“忠贞不渝”而已。

330059